敬一丹、鞠萍、张泽群怀念沈力|她是“第一滴水”

艺术看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敬一丹、鞠萍、张泽群怀念沈力|她是“第一滴水”

中国艺术报

沈力

7月28日,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沈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沈力,1933年生于江苏。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在文工团任演员,后调至解放军总政歌舞团。1957年,转业并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1958年,组建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时,25岁的沈力成为第一位电视播音员,被称作“中国荧屏第一人”。1983年元旦,《为您服务》栏目正式开播,50岁的沈力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主持人。1993年《夕阳红》节目开播,60岁的沈力被重新聘请回中央电视台,主持《夕阳红》。

中国艺术报

沈力获中国电视艺术终身成就奖

2015年,为表彰沈力多年来为中国电视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特向其颁发了中国电视艺术终身成就奖。回望来路,沈力曾用四句话总结自己的电视生涯:“主持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中国艺术报

沈力

今日,《中国艺术报》特别推送著名主持人敬一丹、鞠萍、张泽群撰写的回忆沈力的文章,让我们在温暖的文字中去感受她为电视艺术事业作出的贡献,以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真诚朴实、润物无声的人格魅力。

我和沈力老师的初识和告别

敬一丹

和沈力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复兴门中央电视台老台。

1983年,我在北京广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我的论文题目是《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这个研究方向强烈地吸引着我。当我把这个题目报给导师齐越教授的时候,我不知道能不能得到通过。毕竟,这个题目太新了,有风险,可借鉴的东西太少。齐越老师看了题目说:“好,研究要从广播电视第一线的实践调研开始。”接着,齐越老师写了个纸条儿:“沈力环同志,我的学生敬一丹要研究节目主持人实践,请你帮助她。”见我疑惑,齐老师解释,沈力环就是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的沈力老师。就这样,我拿着齐老师的纸条儿,找到了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开拓者,走上了节目主持人研究之路。

从广院到复兴门的路上,我想象着和沈老师见面的情景,我早已熟悉了屏幕上她的职业形象,而在拥挤的中央电视台办公室,沈力比屏幕上还要平易亲切。我只是一个学生,拿出小本,怯生生提出些问题,有的问题是很幼稚的,然而沈力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给我找了大量的稿件、素材,告诉我节目主持人工作的运行方式,讲述自己的业务见解。作为最早的节目主持人,沈力老师的实践是有开创意义的。那时,我从稿件的字里行间,从沈力老师在屏幕上下的工作方式,受到很多启发,我对主持人研究的最初思路逐渐形成。1986年5月,我的硕士论文完成,沈力老师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我的论文答辩,她温和的微笑让我心里很踏实。如今,我再一次凝视答辩会后的这张留影,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34年过去,照片上的四位老师都已经离去了。我敬爱的老师!

中国艺术报

硕士论文答辩会后,敬一丹(中)与沈力(右二)及其他老师合影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留校任教,后来,我调入中央电视台,成为沈力老师的小同事。虽然我们不在一个部门工作,但时常会在台里相遇,更多的是在屏幕上见到她。从事电视工作之初,我心里就有一个职业标杆,这就是沈力老师。我想,一个电视人,如果能够像沈力老师那样,从始至终和观众保持真诚、亲和、信任的关系,那是职业的一个境界,那应该是我的追求。中央电视台50周年台庆的时候出了一本书,收录了一些主持人的表达,其中问道:你最喜欢的主持人是谁?我填写的是:沈力。沈力老师对中国电视的价值,特别是对节目主持人的价值,正如当年报人专访的标题,她是“第一滴水”。

和沈力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9年6月15日。

沈力老师已经病了很久了,先是癌症,后来又骨折,她不得不长时间卧床。最近两三年去看望沈力老师都是和白岩松、鞠萍一起去的。先前她身体虽弱,还能和我们交谈,后来她更多是听我们说话,她的眼神里,有会意,有问询。

这次去看望沈力老师将会怎样呢?我们走近沈力老师,她用目光迎接着我们,已经不能说话了。家里的电视依然开着,频道选择是中央电视台,老电视人沈老师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多少过往风云?我们抑制着心里的难过,在沈力老师面前说些轻松的话题,从沈力老师的眼睛里,我们能够感觉到她在听。久病的沈力老师一直保持着平和得体的模样,我们和她见面能够感受到她一如既往的温暖。

告别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平静地说:“沈老师,过一段时间再来看望您!”沈老师用目光道别,静静的。

“小鞠萍儿”想念沈力老师

鞠 萍

我1984年调入中央电视台,那时候少儿部和专题部同属于社教中心,总在一起开会,总会看到《为您服务》里的那位主持人,回家指着电视里的沈力老师跟家里人说,我在台里老看到她,虽然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她对我的提携,确是润物细无声。

那时全国电视专栏节目有全国性的评奖,第一届获得优秀节目主持人奖的就是沈力老师,而1986年10月第三届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奖,就颁给了我这个刚刚工作1年多的新人,我一没上过广院,二只是靠幼师学的那些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能得到领导、评委的认可,当然有沈老师的力荐和让贤。

我从沈老师身上学到的,是对观众无比的尊重。那个年代,一麻袋一麻袋的观众来信,代表着一颗颗观众的心,就像如今的粉丝一样。沈老师认真对待,节目中有回应、有解答,还热心帮忙。我在之后的三十年之所以能保持对小观众的爱和这份职业的尊敬,都是从沈老师身上学来的。

沈老师是当时《为您服务》栏目的组长,就像现在的工作室,她有一定的选题自主权,但是更重要的是对节目的责任与担当。那个年月,沈老师也培养了许多年轻人,有为“唐老鸭”配音的李杨,有后来接她班的张悦、黄薇等,她总是带领大家一起奋战,每一句主持词都亲自改成观众最爱听的家常话,入心入耳暖人间。

沈老师在1988年12月举办的“如意杯”首届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中担任评委,并宣布我获得第一名。当时我泪如雨下:“没想到22岁的我,荣誉来得太早,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工作。”

中国艺术报

鞠萍(右二)获“如意杯”首届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第一名

从此,“小鞠萍儿”是沈老师对我的独特称呼。后来,与她共事的余培侠主任1991年成为青少中心的主任,一直教诲我要向沈力老师学习,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工作,不要突出自己,名气都是电视台给我们的,要珍惜。

沈老师生活中极其简朴,主持的衣服就那么几身,但朴素中有规矩,平常中显大气。

沈老师退休后有两件事让我刮目相看,她在家里可忙啦,不是带孙子,而是在电脑上自己制作音乐相册,让我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很多年前去医院看她时,她这70岁的人玩微信,我们有个群,沈老师经常会发些文章和感悟,提醒我们注意些什么,随着她病情的加重,越来越少有互动,我们也不敢随便打扰。

沈老师住在部队的干休所里,房子依然是20多年前的营房配置,屋里的门上有个玻璃小窗,我问她儿子,怎么也不装修装修,她儿子说,你还不知道我妈的脾气,自己主意大,不听,不让,说这样挺好。几次去看她,冬天时,身上盖的是部队发的军用毛毯,这让在部队长大的我感慨万分,我妈家的军毯早就处理了。

主持人平常工作没规律,各自忙,但只要是去看沈老师,敬大姐、白岩松和我总能最快约好时间,连她儿子都不用在家,我们就去了。每一次我们给她讲台里的发展、变化、福利,新址多少个食堂,小卖部食品丰富,咖啡面上有大楼,她很开心,充满好奇。7月20号左右,我还和白岩松说,咱又该去看沈老师了,也和她儿子通了话,说还和以前一样。没想到,就这样和她……

都是平常的小事,我却看到了沈老师的初心和品格。沈老师,我们想念您!

您激励了我

——怀念沈力老师

张泽群

2003年的深秋,沈力老师打电话,告诉我少儿频道要开办一个给孩子们讲老电影的栏目《童心回放》,约我和制片人李艾东聊聊。见面后才知道,沈老师已经为这个新栏目录制了几期样片,但她坚持推荐我担任栏目主持人。我万分感激,又诚惶诚恐。

那时我正彷徨焦虑,35岁告别了青年栏目《12演播室》,三年里从《东方之子》到《文化视点》都步履蹒跚,甚至怀疑自己还能否继续。沈力老师的厚爱、信任、支持,激励了我的信心。她不仅推荐了我,还扶上马送一程,开播初期的策划会她都亲自参加,帮助我分析选题、把握人物、制订提纲。像母亲一样扶持着我度过了艰难的时期——我的老师和恩人。

中国艺术报

张泽群(右)与沈力

沈力,1958年成为中国电视的第一位播音员,那一年她25岁;25年后,又成为中国电视的第一位主持人。25岁就载入史册,是命运的偶然;50岁还创造历史,是坚持的必然。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1978年才更名中央电视台,当时电视机的年产量不超过20万台,20年里有多少人能知道电视播音员呢?这期间还历经了“文革”下放到河南农场的艰难岁月,那时她也能听到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同志们从北京传来的声音。在田间地头,她怀疑过电视、怀疑过未来吗?她历经的磨难鲜为人知,她创造的成就后人铭记。

198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轰动全国;那一年元旦,《为您服务》悄然开播。那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引进,没有丰富的经验足以支持,甚至没有什么经费。我们的前辈们就靠着朴素的热爱开创了中国电视的新形态,我们怎么能不敬佩他们的坚持和创造呢?那一年,50岁的沈力老师让中国观众接受了一个新概念——电视节目主持人。

那时,主持人在世界上也是个新概念,播音员正从播报形态转变为节目的主人,正努力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主持人的最初定义是:在固定栏目中以第一人称主持节目的人。很长时期,播音员都以一种高亢的声调播报。《为您服务》,从名字就呈现出诚恳,主持人更传递着亲切,润物无声般的沈力老师创造了从“员”到“人”的转化,这标志着时代的进步,甚至进化。

《为您服务》不仅传授生活知识和窍门儿,也答疑释惑甚至扶危济困。我记得有一期节目是沈力老师到河南焦作采访一个被家暴的妻子,帮她争取权益。这不是常规的为您服务,但这是观众的切实需要。十年后才有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半边天》,八十年代沈力老师和前辈们就开办了大型杂志类电视栏目《九州方圆》。为观众服务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宝贵财富和核心竞争力。

1985年我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中国广播和电视的第一代播音员、主持人都给我们讲课。他们真挚的情怀和扎实的功力,是成就我们事业的基石。沈力老师用《为您服务》串联词的撰写和表现,教授我们如何把观众真正放在心里,用真情实感去说自己的心里话。人为本、德为先,沈力老师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德艺双馨的样板。

年过半百才让观众熟悉,沈力老师让观众接受了一种真挚的爱和深厚的美。即使在绚丽夺目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力老师的美也是一道风景,如同她的微笑,平静、平淡却让你心悦诚服。1991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青年节目主持人选拔赛,她来给我们颁奖,从座位上起身,到走上台,她展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气质风范,那种美昭示并激励了我。那一年,她58岁。后来我们经常忘记她的年纪,因为她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美。

近两年听吴楠导演说妈妈摔倒了,之后卧床了,后来鼻饲了,我才意识到沈力老师真的老了。我不敢去看她,我只想保持着她曾经激励我的那份坚定和美。生老病死,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能做到的是铭刻美好的记忆。永远铭记的是沈力老师70岁时激励我的美好。

行业祖师热忱《为您服务》,德艺双馨倾情《九州方圆》。沈力老师是我们电视主持人的祖师,是我们大家庭的妈妈,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激励。此刻响起的旋律是《You Raise Me Up》!您激励了我,还将激励着我们!

中国艺术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敬一丹、鞠萍、张泽群怀念沈力|她是“第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