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主播们在昆仑山口玉珠峰下向全国主播发出环保倡议 吴德玉 摄
同饮一江水 共护长江源
——“川渝主播赴青海三江源
环保公益行”纪实
中国艺术报记者蒲波一、G109国道上体验高原之夜
目标——长江源头第一镇、海拔4539米的唐古拉山镇。
从8月18日抵达青海省西宁曹家堡机场,到8月22日晚9点左右行进在距离唐古拉山镇25公里的G109国道上,参与由四川省视协策划发起,四川省文联、重庆市文联、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和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川渝主播赴青海三江源环保公益行”的成员已经在青海省境内分乘两辆大巴行进了上千公里。
“超健,吐了!”大巴1号车上后排有人惊呼,原来是四川省视协的小同志陈超健呕吐了。这个90后小同志,在格尔木队医的行前身体测试中被认为是“身体状态最佳”,大家开玩笑说他的血氧饱和度高到还能在高原上蹦一蹦的程度,他却因为大巴长时间行进在雨中G109泥泞坑洼颠簸的道路上胃部不适。
在2号车上,旅拍达人牛牧青成为大家最担心的一个小同志,因为行前受伤,他的左手腕缝合30多针,左腿也有纱布包扎。重庆市视协大型活动部主任廖江桥怕他因为失血过多低血糖,一路上总是问他要不要吃点糖、吃点牛肉干。在此次活动的大集体中,牛牧青是最特殊的一个成员——一位去过全球五大洲四五十个国家的旅游博主。“旅行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应该是此行成员里最擅长旅行的人了。”尽管带伤,牛牧青一直坚持单手持设备、一瘸一拐地完成一路的拍摄采访。
高原的夜,是寒冷的。两辆车上的部分成员身体适应性很好,还有一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脸麻、手麻。由于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长时间行进,有的成员出现胸闷气短,开始吸氧。
重庆电视台主播丁军12年前曾经自驾去过青海湖,途经海拔才3000多米的若尔盖就出现高反,原本笔挺坐在椅子上的他突然倒下去了,至今仍有心理阴影。要不要参与此次活动,他一直心里打鼓,但还是决定冒险一行。“当队医在格尔木给我量血压,说我血压正常时,我心里的石头才放下了。”这一次,他很幸运,一路上除了觉得手微微发麻,没有其他不适。这也让他有更多的心神去了解沿途的环境。“我感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青藏公路沿途的补给还是相当充足的。但是青藏公路这条双向单行道生命线,一旦有一辆车坏在路上,就只能单边通行,这就意味着行车时间延长。如果能再有一条青藏公路副线,让这条线更加畅通,让我们的高原能够更好地与城市相连,让物资补给更加方便,就好了。”
从昆仑山口到唐古拉山镇的路上,眼看着就要到达目的地了,G109国道堵车无疑是一个让人沮丧的坏消息,然而,饥肠辘辘的两车成员在补充点零食和矿泉水后,用不同的娱乐方式活跃氛围。大家不约而同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半夜11点,大家终于抵达唐古拉山镇。
唐古拉山镇海拔4539米 蒲波摄
二、用长江水浇灌“长江龙”
8月23日上午,阳光明媚,大美青海最美的云朵出现在沱沱河的上空。据说,唐古拉山镇沱沱河沿气候多变,如此美好的天气实属难得。经过一宿的调整,大家脸上都绽放着喜悦的笑容:这天,长途跋涉带来的“特殊行李”——十几瓶来自长江干流、支流的水汇聚在沱沱河沿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前的长江龙雕塑基座的土壤内。
长江龙雕塑的设计灵感来自长江,这条亚洲第一长河如同一条龙一样盘卧在祖国壮丽版图中 蒲波 摄
6月至8月初,川渝主播们分别在重庆、甘孜、阿坝、雅安、攀枝花、内江、泸州、宜宾等长江干流、支流取水,给每瓶水注明身份标志:水源地、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比如,大渡河阿坝红原查针梁,东经101度51分,北纬31度51分,海拔4345米;长江泸州段,东经105度27分8秒,北纬28度52分42秒,海拔233米……主播们携手为环保发声:“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源!”
川渝主播从长江干流、支流取来的水 陈超健 摄
中国视协名誉主席赵化勇在40年前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编辑参加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拍摄工作,很遗憾当时中途进入拍摄,没能走到长江源头。虽然年逾70岁,为了完成未了心愿,他不假思索就参与了此次活动。漫步在沱沱河沿岸,看到砖红一样浑浊的沱沱河,他颇为感慨:“原以为长江源头部分的原始状态会好一些,但实际一看,远不是想象的样子。此次活动,川渝主播们先行一步,意义挺大的。主播们都是公众人物,各有粉丝,他们为环保发出呼声,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光靠主播们去传播环保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增强环保意识,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努力。”
长江源头的沱沱河陈超健 摄
中国视协名誉主席赵化勇(右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右一),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左二)和四川省视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寒露(左一)在沱沱河边吴德玉 摄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以嘉宾身份助阵活动,她拿着川渝主播带来的沱江德阳段的水样,浇到长江龙雕塑底座的土壤里。她在《长江源日记》中写道,那一刻她“感受到诗意”。她说:“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能够到长江源头看一看。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三个角度看长江》,我仅仅是在武汉就有这么多的感触,更不要说走到长江的各个江段。这次跟媒体同行来到长江源头,此行的重点不是捡了多少垃圾或者是参观了多少工作站,而是利用媒体优势为环境保护发声。我们在很多场合提到环境保护这个词,长江源头的环境一旦出问题,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挥媒体的力量,呼吁全社会来关注环境保护、关注长江源。”
川渝主播呼吁“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源” 李城 摄
川渝主播浇灌长江龙
在将长江各干流、支流的水浇灌在长江龙雕塑基座的土壤中之后,川渝主播们拿着空瓶子走向沱沱河沿岸,纷纷装起一瓶瓶泛红的沱沱河水。敬一丹了解到,当天的沱沱河水是因为之前下雨而变得砖红、浑浊。作为母亲河长江的源头,不管水质如何,大家还是恋恋不舍,不管模样如何,都还是希望能够带回川渝,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感受到长江源头水的面貌。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围栏上的环保宣传标识 蒲波 摄
三、爱心满满的“长江1号”邮局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一旁有一座特殊的邮局——“长江1号”邮局。“长江1号”邮局由中国邮政总公司青海分公司、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联合发起并建立,是长江文化的一个首创。
“长江1号”邮局里正在忙碌的志愿者 蒲波 摄
“长江1号”邮局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建设,辅助太阳能发电,安装小型净水设备,为游客提供饮水、充电、小憩、交流、明信片邮寄及各种地理标志的邮品。除了提供普通邮政服务,还借助互联网将长江沿线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生态环保、气象大气(PM2.5)信息等各项活动视频和数据资料的链接分享,实现长江6300千米干流的实时互动。
主播参观三江源驿,与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右二)以及志愿者合影 吴德玉 摄
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说,长江主题邮局是以长江为纽带,在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选择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设立一个长江主题邮局。从青海的“长江1号”邮局起,一直到上海的“长江11号”邮局,这是世界上首个以河流排序命名的主题邮局。这一构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在这里,游客消费是以实名捐赠的形式进行,尤其咖啡可以自己喝一杯、挂墙留一杯。川渝主播们纷纷购买纪念品,如斑头雁图案T恤、藏羚羊等动物形象挎包、狼图案魔术巾以及长江源保护站、长江源河流景观明信片等,还积极购买咖啡和挂墙咖啡。
游客寄语明信片 蒲波 摄
游客寄语明信片蒲波 摄
在邮局内的明信片立柱上,一张张暖心的明信片引起大家的注意。“叔叔、阿姨们好!我是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的娄智集,我该努力保护斑头雁,请给我寄一个斑头雁的蛋,好吗?不行的话,就寄信给我。”这是一位小学生的寄语,语言稚嫩,却满怀对斑头雁的喜爱和对环保事业的憧憬。另外一张“Written By Andy”的明信片,字体浑圆可爱,密密麻麻写满了整张明信片,讲了一个爱骑行、爱徒步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与“绿色江河”志愿者结识的未完的故事。
“长江1号”邮局游客留言明信片 蒲波 摄
钟晓霞、付海江、启米翁姆、徐波、段梅、田川6位四川主播在邮局共同完成了一个“一镜到底”的镜头讲述,揭秘海拔最高的邮局——“长江1号”邮局。短视频里,主播们为观众展示了游客们留下的明信片,成为热情的长江文化纪念品导购,介绍了正在忙碌的志愿者——来自深圳的咖啡师……坐在窗口给家人写明信片的徐波说:“远处是青藏铁路,近处是沱沱河,最近处是我们的保护站,而在这儿呢,是看风景的我,一边欣赏风景,一边给家人写着明信片,真的有好长时间没有做这件事情了。我也邀请大家一起来到这里,享受这种时间暂停的感觉。当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风景,想带回家怎么办呢?没问题,来,我们把美丽的风景带回家。”她话音未落,转身指向已经准备好介绍长江文化纪念品的启米翁姆。
长江文化纪念品:斑头雁图案T恤 蒲波 摄
这些长江文化纪念品都很有创意,非常受欢迎。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若愚一直穿着斑头雁图案T恤,他身体力行的展示,让其他成员也纷纷购买。陈超健说,他在朋友圈里一发照片,朋友们都很喜欢斑头雁图案T恤。“等我回成都后,我再发订单给这边的志愿者老师。我很高兴,能够带动我的年轻的朋友们来捐赠购买。保护长江源,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共同的力量是强大的。”
四、57公斤垃圾,沉甸甸的思考
8月23日下午4点开始,川渝两地的主播分两队在G109国道3158米至3159米1公里的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捡拾不可降解的垃圾。大家带着白手套,拿着“绿色江河”志愿者提供的绿色垃圾袋,行动起来。旁边不断有人提醒:“大家不要太快,起身、走路一定要慢!”
由于拉网式捡拾垃圾,有的时候发现垃圾还很需要眼力,尤其是吸管等小垃圾,需要频繁弯腰、起身,加上拎着满满的垃圾袋行走,不一会就会出汗,甚至气喘吁吁。慢慢地,队伍成员三三两两拉开距离。各种各样的垃圾很快就装满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垃圾袋,这些垃圾很多是食品包装。当大家把沉甸甸的垃圾袋一个个装上垃圾回收车的时候,点点人数,发现付海江掉队了。“海江老师,高反了!”有人说。
付海江是同行四川主播中最早出现高原反应的一位,其实他曾经在四川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体验过高原反应,这次依然积极参与活动,全程他的嘴唇都是发紫的。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他一直埋头看脚下。“很多塑料袋都是埋在土里的,只露了一个小角出来,要特别仔细观察。”付海江说,“在高海拔地带捡垃圾还是很耗费体力的,我捡的很多垃圾又是小垃圾,多次弯腰起身,就会出现头晕的反应。”当他坐在一个石头墩上休息、喝水、喘口气的时候,一辆“鄂”牌汽车经过。一位女士从车上下来问他:“您是在做公益吗?”“这个垃圾回收袋可以去哪里领?”“我跟她说,只要一个大一点的垃圾袋就可以做垃圾回收。在车开走的时候,我隐约听见她跟同行的男士说,等住下了,也要来捡垃圾。这让我特别感动,这说明我们的行动能够感染更多人、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付海江说。
在G109国道两侧捡拾垃圾 张欣宇 摄
这些回收的垃圾不只是集中处理那么简单,“绿色江河”志愿者会对垃圾品种进行分类,做数量统计、品牌统计,为青藏线和长江源的垃圾调查提供基础数据,从而呼吁公众关注长江源生态环境,并为政府的垃圾处置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当晚,据长江源驿站的数据统计,短短一个多小时,川渝主播捡拾垃圾1633件、57公斤。其中,塑料瓶592个,玻璃瓶27个,铁罐293个,燃气罐13个,各类塑料包装673件。
“我觉得这次活动已经达到了我们初步的设想。我们的主播具有传播优势,掌握一定的媒体话语权,他们能带动更多的人来关注环保问题、呵护我们的大自然、共同爱护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说。
四川省视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寒露介绍,此次活动从6月初启动以来,得到了川渝主播广泛的响应支持,但是由于名额有限,只能部分主播前往。“听说要为长江生态保护做公益活动,大家都觉得一定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即使担心高反,也仍然挡不住大家的热情。作为主播,不仅仅要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践行者,更重要的是做好传播者。所以,我们从出发开始,就在进行组合传播。此次采集的素材将会通过四川省视协刚成立的新媒体专委会进行矩阵传播。新媒体专委会的成员包括四川省市县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还有高校和优秀的网络达人等。所以说,这次活动不是一次结束,而是一个更为广泛的传播的开始。”
在捡拾完垃圾之后,“触目惊心的垃圾乱象何时才能终结”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话题。杨欣对此比较乐观,他说青藏公路两侧的垃圾和20年前相比已经好多了,当地政府一直在为垃圾治理做各种工作,但是光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需要通过宣传去影响更多的人来关注、解决垃圾问题,未来也可以有相关立法,如此全社会动员,才能更早地让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赵化勇、敬一丹却表现出更多的担忧。如此捡垃圾,捡不完的垃圾,如何从源头“扔垃圾”开始遏制,是更重要的事情。赵化勇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教育问题,要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教育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让每个人形成自觉的环保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乱象。敬一丹坦言:“真的不知道乱扔垃圾的人是怎么想的,这么美的风景,为什么不能好好珍惜?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各个场合强调环境保护,依然如此。这非常考验媒体的耐心。我想,只要我们媒体人总是说,总会有作用的。我相信下一代的环保意识一定会越来越强,然后他们会反过来影响父辈。我们一定要爱护人类世世代代生存的环境。”
五、用年轻的声音、
新媒体优势去影响更多的人
此次活动,川渝主播沿途拜访了由来自全国各地志愿者接力驻守运转的、以垃圾回收和环保教育为主的青藏绿色驿站,包括格尔木驿站、昆仑泉驿站、昆仑山驿站、三江源驿站,还有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等。敬一丹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之情,在“敬一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中写道:“看到长江源的动物,就更能理解‘绿色江河’在长江源建立野生动物观测站的意义。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工作的方式很有意思,我第一次在屏幕上实时观察到小鸟活动的情景,看到鸟蛋在窝里的模样。”
据重庆市视协秘书长刘明惠介绍,重庆方面派出了4位主播韩放、丁军、黄迦迪和牛牧青,因为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所以特别偏向年轻主播,希望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更好地传播环保。“他们虽然年轻,但工作特别认真,每天除了完成这次活动共同的任务之外,他们还要制作短视频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有时候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传播,让更多观众感知到这个活动的意义和内涵,号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丁军是在此次活动中第一次知道“绿色江河”环保组织。他了解到,“绿色江河”的志愿者有三类人:一类是科学家,他们是各领域的顶尖人才,为环保项目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一类是技术型人才,也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还有一些是从事基础性服务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组合成一个精密的“仪器”,维持着“绿色江河”环保组织的顺利运转。丁军采访了一个志愿者——他已经来做了好几轮志愿服务了。“我问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的,他说第一次在高原看到野生动物的时候,他哭了,他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灵之间的联系。”丁军说。
牛牧青一路来都在思考旅行的意义。“旅行就是轻飘飘的‘打卡’么?‘网红’现在都快成贬义词了。”他说,此行让他深切感受到旅行的不一样的意义。“那些高原的志愿者,脸上总是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那些做志愿者的姑娘们,脸都晒得红红的。哪个姑娘不爱美呢,但是她们为了保护母亲河宁愿风吹日晒。这些志愿者到这里有服务3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甚至更久。我来到这里,我也感受到身上的一份责任,我每天分享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这才是爱旅行的朋友们寻找的旅行的真正意义。”
付海江在走访驿站时发现,志愿者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这可能有一些现实考虑吧,往往来说成家以后,尤其有了孩子以后,可能比较难有这样的时间和心思来做志愿者。对于年轻人来说,做志愿者也是需要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比如,做1个月的志愿者,有可能3个月没有收入,所以这是需要勇气的,尤其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如果3个月没有收入,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采访了一个原本在深圳做律师的志愿者,问道“您的事业前景非常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牺牲呢?”这位志愿者说,因为对绿水青山、对环保事业的一种情结。她还计划一步步来,先在条件相对较好的格尔木驿站做志愿者,再往上走,一直到条件比较差的三江源驿站。“这些年轻的志愿者都有一个普遍的心态——不求回报,而且交谈时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他们是真正用心在做热爱的环保事业。”付海江每天还给家里的孩子做视频直播:“我跟孩子说大道理,他们也听不懂。我会给他们讲志愿者的故事,鼓励他们长大了也做志愿者,哪怕可能几个月没有收入没关系,有些事情一生中有机会一定要去做。”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源”川渝主播环保公益行纪录片导演李城、摄像周小伟在此行中是属于负重最累的,一路拍摄,拿着很重的设备。23日当天拍摄结束,李城边擦鼻涕边说:“再干一会儿,就倒下去了。”他说,过去以为志愿者多是作秀呢,到这里,看到每个驿站的志愿者,他感觉到志愿者的真心实意,“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要克服高反,连肉都没的吃,依然能够坚持下去,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志愿者的看法”。在沱沱河上空拍摄的时候,李城、周小伟为了拍摄夕阳映照下沱沱河的美景,让无人机飞得更高点,结果无人机回来的时候失去信号了,来回走了近两公里的路才把无人机拾回来,这时的无人机上全是泥。尽管如此,他们一点不沮丧。周小伟说:“最舒服的时候就是拍到好片子的时候,最不舒服的时候就是拍完了要扛着设备走的时候。”
川渝主播发起环保倡议
8月24日下午3点,川渝主播们在昆仑山口玉珠峰下,举行了最后的仪式。四川广播电视台年轻主持人田川领衔,向全国主播发出环保倡议:“‘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源’,我们在长江源头,向全国主播发起倡议:无论你是电视主播、电台主播还是网络主播,无论你在直播间、外景地还是旅途中,为环保身体力行,为环保持续发声。做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美丽中国,有你有我。”
田川说:“在国外有一种很流行的旅行方式叫参与式旅行,参与此次活动,我感觉自己在为长江源的水生态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呼吁更多年轻的朋友能够加入进来,让旅行变得更加环保、更加绿色,让旅行不仅有趣而且更有意义。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沿途游客或者货车司机都能管好自己,自觉地带走各种垃圾,我们的环保志愿者就不会这么辛苦。我们真心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支持环保,为长江源、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