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1948》揭开“沉默英雄”心灵史

艺术看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张富清1948》揭开“沉默英雄”心灵史

中国艺术报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剧照

陕西澄城县剧团、渭南市秦腔剧团创排现代秦腔剧在渭南大剧院首演

《张富清1948》

揭开“沉默英雄”心灵史

中国艺术报记者 怡梦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九旬老人张富清面临左腿高位截肢,一直没答应去做手术,家人心痛、焦急且不解,张富清却沉浸在一段数十年不曾道出的往事中。1948年,24岁的张富清在陕西渭南澄城一带参加解放军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壶梯山、永丰城等重大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转业到偏远的来凤县做了一名兢兢业业的人民公仆,再不提起战争年代的功勋……

中国艺术报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剧照

8月26日,陕西渭南大剧院,澄城县剧团、渭南市秦腔剧团创排的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为观众揭开这位“沉默英雄”的心灵史。

张富清1948年3月参加西北野战军,在第二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当战士。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由澄城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支持,由刘恩平编剧,杨君导演,罗新昌、张辣子作曲,王新仓主演,澄城县剧团、渭南市秦腔剧团联合演出,已列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重点剧目创作计划”。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观看演出后表示,这部作品不仅把张富清的精神境界呈现于舞台,而且把这一精神境界转化为艺术表达,这种艺术表达把他的崇高体现为传奇,在从24岁到95岁、从澄城到来凤的巨大时空跨越中,把他的人生书写得生动、鲜活、真切,“张富清对我们最大的感召是什么?我们接触到的是他的云淡风轻,而这部戏的成功,是找到了这种平淡背后,他的内心那种磅礴的人生理想和对党和国家、对信仰的澎湃的激情”。

中国艺术报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剧照

在舞台上表达“沉默”

“张富清老人谈到自己的家庭、工作都很平和,只有说到战友的时候老泪纵横。他心里一定有着巨大的等待说出的秘密和等待倾诉的感情。”导演杨君介绍,张富清一生走过人民功臣、人民公仆两个阶段,许多以张富清为原型的剧目,写的是他的“公仆故事”。《张富清1948》讲述的是他的战争岁月,“我们要表现他战斗的艰辛和无畏,还要着眼于他为什么隐藏这段经历”,杨君感觉到,这不是简单的做了好事不声张、不留名,这部戏的任务,就是从外部经历去追寻他的心灵轨迹。

中国艺术报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剧照

编剧刘恩平对剧作的定位是“心理诗化现实主义”,杨君认为,这意味着“人物的心理动作是大于现实冲突的”。秦腔在传统剧目中常有大开大合的表现,唱腔既有慷慨激昂的,也有缠绵悱恻的,这部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诗化处理,“比如在战友牺牲的时候,张富清有大段的咏叹,其中运用的滚白是秦腔传统的人物心理活动表达,但是在词句铺排上,没有直白写‘晴天霹雳’‘万箭穿心’等”。杨君说,舞台情境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回望,不是把当时的悲痛倾泻出来就完成了,而是要以人物的声腔、肢体表达,让观众感受到悲痛如何沉淀,如何在时间的磨洗中涤荡不去。

中国艺术报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剧照

为了营造张富清沉默背后的心理空间,作品的叙事时空频频转换,在舞台调度上借鉴了影视表现手法。杨君介绍,这台戏的演出没有采取一般“宏大叙事”的表层调度手段,而是运用现代意识实现不同时空的灵动衔接,“看似是一场戏,其实中间有多次换景,我们在同一个空间通过演员上下场、视线引导、灯光切换来实现。比如这边的光还没落下,那边的光就起来了,一幕一幕作战间隙短暂美好的回忆就这样交叠在一起”。

“张富清在澄城县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在来凤县带领乡亲们建设家乡、脱贫致富,故事太多,我演的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在主演王新仓看来,1948年战斗中的张富清,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民族、人民的奉献似乎达到了某种极致,如此波澜壮阔的经历,表现出来却是“绝口不提”,他问自己:“这要怎么演?”

人们看到的张富清总是乐呵呵的、淡定的,从战争岁月到和平年代,生死的考验都经历了,却过不去战友的死这个坎儿,王新仓体会到,他扮演的人物内心强大、坚定,而战友的死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扮演这个人物就是走向他的内心的过程。王新仓今年58岁,演24岁的张富清,“摸爬滚打又要唱,有时候连气都快上不来了”,可是他“一边演着,一边感动着,不知道流了多少次泪,演一次,就对张富清更添一份敬畏”。

中国艺术报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剧照

王新仓介绍,秦腔的特色是大气、丰富,高亢时直入云霄,低回时小桥流水,声腔的力量感和英雄气概和张富清的形象也很相称。秦腔中有很多板式独一无二,能把张富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荡气回肠,他对战斗满怀激情,对战友满腹深情,唱起来“很给力、很淋漓”。“剧中的战士大牛、二喜子、三合一等人物,已经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和具体故事,这部作品让他们‘复活’了。要体现这些生命在张富清心中的分量,有时不能唱得满腔满调,许多话要放在心灵深处,欲说不能、不能不说,这时以真假声来唱,淡然中蕴蓄情怀。”王新仓在表演中体会到,张富清英雄的一面和平凡的一面,一直是同在的。

在群像中塑造“这一个”

“我注意到,每当有人提起‘你立下那么大的功劳却从来不说,一辈子是怎么过的’,张富清老人往往只是呵呵一笑,我感觉他的反应中有大智慧,有很深的内涵,是担当、不张扬,也是对家人的歉意、感激。”王新仓对自己的要求是在运用戏曲表现手法的同时,还要演得像张富清这个人,他捕捉了很多细节——怎么走,怎么坐,笑起来什么样,平时反复模仿、找感觉,“其实是体会他的心态”。王新仓认为,一切动作、表情都是内心的呈现,是人性的展示,不是为“做戏”,“比如微微一笑,表达的是‘我没有啥,那么多青春生命逝去了,我活着,又算个啥功劳’。一个鞠躬,要担负成千上万英灵的厚重,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

“我常常在想,这么多年,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不是那些没有说出来的功劳,而是战友,他是为战友活着,为他们见证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我想象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许会对着夜空和老战友说话,感受到他们在天的英灵是满足的,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王新仓的愿望是把人物演“透”,有一天能当面向老人汇报。

中国艺术报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剧照

“台前幕后所有演职人员都参加了军训。”杨君道出《张富清1948》与众不同的排演方法,她说,基层剧团的演员最擅长演传统戏,几乎没有演现代戏的经验,他们最了解的是田间地头,如果演扶贫戏,可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角色,面对军事题材,起初难免有些“不知所措”。

剧组请来部队官兵教大家——集合、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立正、敬礼,拇指怎么扣、胳膊抬到什么位置,卧倒、匍匐前进,手榴弹怎么扔、刺刀怎么拼……杨君要求在舞台上展现正规的军人形象,“不能差不多就行,不仅外观上有模有样,还要从内心具备军人的角色体验”。

杨君认为,对于长期演传统戏的演员来说,“军训”既是从戏曲程式之外引入新的肢体表达因素,也是为触动他们在精神上有新的焕发,同时,严格的军事训练也增进了剧组的凝聚力,这符合剧目展现英雄群像的风格定位。杨君说,“张富清”的舞台,不应该是拔高式的舞台,那些让张富清一生不忘的无名战友,也应该在观众心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中国艺术报

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剧照

为了群像塑造能够深入人心,不只是战斗的一面,人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灌注也尤为重要。剧中塑造了张富清的战友——6名年轻战士,杨君介绍,这些人物先以行当选定,比如大牛是以架子花脸出演,二喜子则是小花脸,“有行当的基础,再有人物本身的个性,就鲜活了”,6名战士的声音、肢体表现都各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在群像舞台上,主角是其中的一分子。”张富清的形象标志就是“不说”,但在舞台上要说、要表现,怎么表现?杨君说:“就是他和战士们在一起时要湮没自己,演员不要认为自己是主演,调度上不要‘跳出来’,一定要埋没在战士当中,才能完成角色塑造,不是在歌颂他,而是在表达他。因为他真的不觉得自己的功劳有什么。”

中国艺术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张富清1948》揭开“沉默英雄”心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