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锋飞白“张家样”:张海八十初度新作展观察│作品集

艺术看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破锋飞白“张家样”:张海八十初度新作展观察│作品集

中国艺术报

耄耋再新声 力耕攀高峰

从“天道酬勤 力耕不欺——

张海八十初度新作展”说开去

中国艺术报记者 杨阳

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至八十已耄耋”,用垂垂老矣来形容80岁的人不会让人感觉过分,可是80岁的书法家张海,却推出了“新作展”,而且张海的“新作”,并不只是指近几年的新作品,他展现出来的还有书法面貌的创新。

8月30日至9月7日,“天道酬勤 力耕不欺——张海八十初度新作展”在郑州展出。展览展出80余幅张海的新作,让人叹为观止。80余幅作品并不是张海近几年创作的全部新作,同期发行的《厘米大千——张海系列丛书》所收录的张海新作更蔚为大观。

不断否定自我再创新,形成“张家样”

进入到展厅里,高2米多、3米多的大气磅礴的作品比比皆是,精致小巧的册页、扇面作品穿插其间,篆、隶、楷、行草作品诸体皆有,大字单字可大到几十厘米,小字又能如蝇头般小巧……倘若进门时没看到展览名称,让人会恍惚认为这是一个群展,但这的确是张海的个展,这些面目各异的作品都是张海的新作。

张海的作品“花样繁多”,多到仅行草书作品里就又分了小字行草书、破锋行草书、铁线行草书、草书、常态化行草书五类。这五类行草书面目各异,乍看会让人感觉绝非出自一人之手,然细察详审就可发现,这五类行草书形虽殊而神实一也。

虽然“花样繁多”,但是张海的破锋行草书仍然能一下就抓住观众的眼球。作品六条屏杜甫《秋兴八首》,每条高2.48米、宽1.2米,让人看得心潮澎湃——线条聚散开和,时而如急湍飞流直下,时而如小舟行过时的碧波荡漾,时而又如水涛拍岸泛起的浪花……不同于一般书者因为长锋锋长易破、散乱难驭而避忌之,张海喜欢用超长锋兼毫作书,能够运用自如,使其散而能聚、聚而能散,虽笔散而神完。书法家李刚田评其曰:“以长锋作草书,辅以用墨燥润浓淡相间,使转之间,千奇百怪奔赴毫巅,变化无常,不可方物,其中破锋尤为奇妙。成于疾书之时,在于有意无意之间。”

破锋行草书是张海的独创,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评价张海破锋行草书,“当代书坛尚无二格”;书法家张同标称其“从破锋飞白中造出了‘张家样’”。谈起破锋行草书的创作,张海坦言非一日之功,起初是无意为之,然后就像农学家在一片稻田里发现了一株独特的麦穗,进行多次实验培育,才有可大面积种植的实验成果,他的破锋行草书也是历经无数次打磨实验,才有了如今可信手拈来进行书写的成果。

虽然已年至八旬,但是张海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能挥毫起笔大字,也能书写精美小字。张海的小字行草作品中,既有读书感悟也有名诗古篇,还有他的自作诗文,可以看出小字行草仍是他的日常所爱,记录着他日常心绪的起伏变化,每一根线条也跟着起起伏伏。“那些独具的简化结构,起伏顿挫的笔法,是张海的心电图”,书法家周俊杰说。小字行草乃案头把玩之作,宜敛不宜纵,宜淡不宜浓,张海深谙此道。简、静、淡、敛,是张海小字行草书之特点。正如书法家孟庆星所言:“张海小行草短线横出,碎而精巧。拉大了行间空白,使之空之又空,淡之愈淡,神秘而神远。”

张海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即以隶书名世,其隶书以汉碑杂糅简帛,行笔有飞扬映带之势。他从上世纪60年代初临习《汉碑范》到70年代末以《封龙山碑》为风格定位,而如今观之可知,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中,他一直在广临博取、兼收并蓄,一路修正图变。李刚田回忆,张海早期的成名之作是那种隽美、文雅,具有明显汉碑意味的隶书,以成熟完美的作品风格展示给后人,给书法界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个时期的相对不变”。李刚田又说:“后来他杂糅汉碑、汉简乃至行草书笔意,创立了既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时人的‘草隶’,打破了原来隶书样式的不变与完善,得到了新的不变与完美。”书法家曹建评价其隶书风格的确立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再创新的过程”。

仰望高峰,艰难前行

此次展览在之前的预展时,就在书坛引起轰动,但这并非是张海在晚年闷声多年后突然一个“惊雷”,而是持续多次“惊雷”——2014年他在河南博物院举办了“古稀新声——张海书法展”,2016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追梦之旅——张海书法展”,其间还出版了《古稀新声:张海书法展作品集》《四体书创作自述》,以及行草集《淡月疏星》等。

前面两次展览的成功和新书的陆续推出,说明社会已极大肯定了张海的书法,为何会在80岁之时,仍持续推出新作,张海坦言有几件事影响了他。

第一件事是2018年时,张海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荣誉称号,面对各界的祝贺,他笑说:“其实这也意味着来日无多。”因为,终身成就奖获奖者的年龄规定为75岁以上,那时张海虚岁已经78,“试想来日还有多少”。

第二件事,是颁奖之后,张海回到老家河南偃师出席一个活动,在那里看到了展出的全国当代已故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凝视这些作品,张海回忆起当年与这些老书法家交往的种种往事,忽然感到生命列车似乎已逐渐驶近终点,“此时给自己来个小结,不也是应该的嘛”。

激励张海持续进行创作的还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张海参加了座谈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艺界的问题,使他对以后创作之路该怎么走,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也让他意识到需要在艺术道路上继续攀登。“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绝非轻而易举。对我来说年龄不饶人,正所谓‘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张海说。虽然,体检表上的各种疾病一行一行在增加,但是无论身体如何不舒服,只要站在画案前铺纸引笔,张海似乎又像年轻时一样精力充沛。当然毕竟已和年轻时不同,往往一件作品完成后,张海就像蜕下来的空蛇皮瘫在椅子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往前迈一步,谈何容易。这时张海也才真正体会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真正含义。尽管如此,他内心仍然有一股不甘于此的倔强,同时又有一种“觉今是而昨非”的动力与自信。“不管从哪个角度讲,为自己钟爱的事业,都应该坚忍不拔、砥砺前行,为社会为自己身后,留下一点探索的足迹。”张海说,未来不管有多长,他都会仰望高峰,艰难前行,哪怕只能艰难前行一步,他也要执着到底,“哪怕我耗尽了力气仍没有达到高峰,后人如果能踏着我的身躯攀登上高峰,我觉得自己也就值得了”。

已至耄耋之年,张海说:“未来究竟有多长说不清楚,未来这一张纸,说厚也厚,说薄也薄。如果说厚的话也可能会走几年,说薄也犹如蝉翼,一捅就破。”关于未来,他还有很多打算,正如他在《未来之歌》中所写:“如果可能写一本反映书法探索的非虚构的人生传册,以留给后人了解这个时代研究传统艺术的轨迹车辙……我还想重游日本韩国新加坡,重览欧罗巴山川城郭,我仍期盼会晤数十年前的书友同道共话相互牵扯……试试八十翁还能否经得起北极圈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折磨……”

至于什么时候会停止在书法道路上的攀登,张海说,大概会到吃不了饭的那一天才会停下。他还说:“昨天选择忘记,今天终成回忆,明天力耕继续。”

中国艺术报

天道酬勤 力耕不欺——张海八十初度新作展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行 草 书 作 品

行草书简介:

张海先生行草书风格多样,形虽殊而神实一也。理论家将其分为五类:小字行草书、破锋行草书、铁线行草书、草书、日常书写的常态化书风。各类界阈虽非完全分明,但彼此间又有明显的不同。展览依类排列,则观者当意会作者创见之匠心。

小字行草书简介:

“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小字行草书能空灵疏朗甚难,盖行笔转承敏捷多变,非真书小楷所能及。八秩尤能精小字者,弥足其珍,足见笔墨之勤,精研近三十载已臻入佳境。俯察洋洋洒洒万千言,小而精,微而妙,奇巧天成,一枝独秀真赏可观。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草书简介:

“草书难于严重。”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方能笔力惊绝,草书急而笔当留实难周全,惟擅书者所能驭,故浮而不实者乃寻常所见。凝而求简者,得沉实含蓄之意;涩而驰骋者,有苍茫浑厚之气。所展草书,详审笔豪过处,俱入纸稳健,得严重韵味。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铁线行草书简介:

“书贵瘦硬方通神。”真书求硬直行得便,然草书点画回环盘曲,转蹙处因势落墨,瘦硬不易得控。作者匠心独具者,于寂寥落寞处求胜景,令观者耳目一新,识者心服。瘦硬类行草根基草法,弱化提按,赘腴剔尽,铁画银钩,于瘦硬处得见人格精神。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破锋行草书简介:

“屈玉垂金,古槎怪石。”破锋槎杈非完笔,锋散则不得中锋骨力,故为寻常书家所避,古人飞白与破锋偶有为之,则见者称绝。作者喜用超长兼豪作书,巧驭易破之锋,聚散随机生发,万千豪芒裹墨自化中锋,若锥画沙,笔散神完,变化莫测。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常态化行草书简介:

“进退肥瘦之间,深造中和之妙。”平和中庸之气乃常态行草书面目,不激不厉,温和娴雅,以行为本,泯去惊骇张扬之姿,示人以骨肉亭匀铅华素质。常态行草书波澜不惊,情寓其中,韵致隽永绵长,凛然有庄重正气风貌,为其他行草风格之本原。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隶 书 作 品

隶书简介:

张海先生隶书最早闻名于书坛,因行笔有飞扬映带之势,业界冠以“草隶”之名。从六十年代初习《汉碑范》到七十年代末取法《封龙山碑》,之后旁参汉简,兼收并蓄,一路修正图变。今日所作隶书墨润华滋,朴厚灿烂,归于平正疏淡之境。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楷 书 作 品

楷书简介:

张海先生遍检先贤楷体,独钟情于《张猛龙》,融神思于豪端,化刀痕于笔墨,神、气、骨、肉、血备矣。在此基础上,更有纵逸流变之体,以轻松笔致增加承接意态,在端庄中平添一分灵动韵致,不离宗而入有我之境,“创”与“闯”心迹跃然纸上。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

篆 书 作 品

篆书简介:

张海先生篆书人所少见,故为鉴赏者激赏。所创篆书以遗貌取神为旨趣,以活泼自然为意尚,取法不拘一格,意到便成,有钟鼎、简帛书散逸意趣。不囿于篆书严整规矩,重在体现用笔和用墨的变化,章法上有行无列,参差错落,自然率意。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

作品来源:张海书法艺术馆微信公众号

中国艺术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破锋飞白“张家样”:张海八十初度新作展观察│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