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榜单】气骨释意 造境超然——张积成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画家榜单】气骨释意 造境超然——张积成

【画家榜单】气骨释意 造境超然——张积成

□徐成 杨潇

山东画家张积成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张常地学习绘画。1996年,他毕业于山东省艺术学院,先后师从韩菊生、赵建成、杨晓阳。画风上,他崇敬古典,人物画喜欢吴道子、李公麟、陈洪绶及任伯年的,山水画偏爱李成、范宽、“元四家”、沈周、“四王”及“四僧”的。他执着追求笔墨的脱俗,凭清静的气骨释意,由心造境,超然物外。其画作中的历史典故、人物风貌、生活场景,皆表达出“天人合一”的理念,给人以洒脱飘逸、安然豁达、荡涤心灵、开阔胸襟的轻松与舒畅感。

中国书画报

《唐人诗意》 张积成作

张积成深研画谱典论,又转益多师。孜孜求索的勤奋造就了他坚实深厚的文化修养。他追求超凡脱俗的文化性格与精神情怀,培养出绘画格调的禅意品位。在构图章法上,他先立人物,景随人转。粉图黄纸中,画面人物或行、或立、或坐,线条凸显出圆细清劲的力道,如春蚕吐丝,宁静、内敛、理智,宽窄、轻重多变,含情达意。笔墨外柔内刚,松活圆润,纯熟厚实。其笔下人物,精壮者挺拔俊健,气宇轩昂;幼童、仕女则被描绘得婉约俏丽,丹丝缕素,翠发描金,眉目传神。在骨法用笔的同时,线条粗细变换圆转流畅,顿挫回锋巧妙得当。如在“南山纪事”系列作品中,张积成通过苍劲的松树、银杏树、桑树、榆树展示出画面气势,形成有力支撑。他在绿荫浓密的针叶边角留白,形成“虚”的空间。作品中的高士们或阅览、或议事、或吟诵、或抚琴,亦有茶童、侍女或悠闲的仙鹤伫立其身旁陪伴,构成错落有致的画面。这与山石、古树形成了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画中人物的神态耐人寻味:有的作拂须冥思状,有的作坦然面对状,有的作引颈张望状,有的作执卷苦读状。人物体态、面貌、衣饰的用线简练沉稳,挺括潇洒。人物造型准确,兼工带写,刻画细腻,概括力强。画家力求形与质、气与意的统一,从而渲染出人物形貌的神韵。他对人物意象的塑造,彰显了纵逸空灵、洒脱恣肆、升华自我性情的深层创意。

张积成的人物画离不开特定的山水与居地风景。他描绘山水、林木别具诗化风韵。画中人物的活动场景明净古雅。远景处多有高山巍然屹立,山峦峻厚,林木疏朗;近处水波平缓,雾气迷蒙,大石兀立,老树苍茂。笔墨清丽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擅长“披麻皴”,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使其显得灵秀坚实;用细密的“雨点皴”“抢笔法”密点攒簇,并辅以短促笔道,刻画出山石的质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常以山石为桌。这样的场景也是张积成作品中的主要表现部分,他不断变化笔法对其进行悉心描绘。其作品中的坡石以湿笔淡墨铺底,浓墨勾皴,行笔舒缓自然。皴擦、渲染时,画家注重留出坡石、山脚的空白,以强调空旷清幽、意境深远的韵味。中国书画报

《“南山纪事”之四》 张积成作

对于用笔及墨色施彩,张积成在《笔墨浅谈》一文中阐述了切身体会:“水墨画墨色的滋润或干枯、苍劲或湿软,水起到主要作用。用笔顿挫转折的描绘效果也和水分的渗透密切相关。对水恰到好处的掌控,有利于提升画作形与质的品位,进而充分表达气与神的意趣。”他多用藤黄、三绿、赭石、花青及白粉敷彩,干湿处可见苍翠秀润,浓淡处立显沉静华滋。他在夯实传统笔墨技巧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于作品中展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构建起主客观聚合交融的深层寓意。他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描绘出生动的人物形象,造就出优美的自然景致,用超然的意境提升着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张积成,生于1973年。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画院专职画家。2001年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提名奖。2002年获“奇迪杯·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03年获“全国中国画提名作品展”铜奖。2004年至2010年,作品分别入选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并获奖。(来源:《中国书画报》国画版)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画家榜单】气骨释意 造境超然——张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