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赏鉴 | 秦观《摩诘辋川图跋》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藏品赏鉴 | 秦观《摩诘辋川图跋》

秦观《摩诘辋川图跋》

□刘燕 今天许多人能够记住秦观,大概是因为他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末了的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知道慰藉了多少相恋却不能相守的红尘伴侣。秦观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游于苏轼的门下,并称“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字太虚,一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先后出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官至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官。绍圣初因受元祐党争的牵连,不断遭到贬谪,先是通判杭州,又贬郴州(今属湖南)、雷州(今属广东)。秦观擅长诗文,尤其工于词。其词善于描写男女的相思离别及抒发身世之感。词风柔美凄婉,情韵皆胜,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有《淮海词》。

中国书画报秦观《摩诘辋川图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秦观在书法史上几乎没有多少地位,连如今最权威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卷本《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都未曾提及他,其他史籍上也只是一笔带过。祝嘉先生在《书学史》上提到秦观的书法时只是引用了赵希鹄的《洞天清录》:“淮海专学钟王,小楷姿媚遒劲可爱。”从秦观这幅《摩诘辋川图跋》可以看出其书法的确有钟繇的肥厚特点。他的小楷至今没有得见,不能妄说,但从“姿媚遒劲”可以想象应该会有魏晋小楷的特点。 秦观这幅《摩诘辋川图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行书,纸本。纵25.2厘米,横39.4厘米。共16行,每行字数不等,共174字。 一般来说,擅长婉约创作风格的诗词家,其性情多含蓄沉静,细腻凄婉,笔下的文字总会带有缠绵敛约的感觉。按照书如其人的观点看,这样的感觉会自然地流露在书家的作品中。秦观此作初看给人一种收敛含蓄又古厚灵动的感觉,与他的词风相近。从具体的点画形态来看,最明显的是带有浓重的颜真卿点画特点。如在转折、捺画、长竖方面有很好的体现,尤其“图”“间”等与颜字非常相像。宋代几位大书家几乎都受到颜真卿书法的影响,进而融合晋人的书法特点,开创了尚意书风。苏轼就是成功学习颜真卿的代表,秦观跟苏轼交往很深,受到他的影响而学习颜真卿是很自然的事情。在用笔方面,秦观突出了提按,并且配合着方笔,厚重又果断,富有节奏感,也顺便解决了粗笔画厚重壅塞的不足。在结字方面,绝大多数字的结体是平正纵长的,变化不是很大,时不时地采用压扁结体的方式使字形由纵长转扁宽,只是这种变化太微小了。在章法方面,这件作品就像春风拂面一样给人一种平和温畅的感觉,自始至终书写的节奏没有非常大的起伏变化,并且字形比较均匀,行距均等,就连本来可以为字形增彩的长竖笔画也因为写得太重而使字形有点滞重,总的来看缺少一点书写的激情。 《摩诘辋川图跋》是秦观为王维所画的辋川别墅图而题的跋语。从题跋内容看,秦观卧病汝南时,朋友关爱他而向他出示此图以消解秦观心中的郁结。无疑秦观已经把这件艺术作品看作是一剂良药,在反复欣赏获得心灵慰藉后,执笔率性而书,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这件作品带给我们两点重要的美学启示:一,任何艺术作品带给欣赏者的不仅仅是可观可感的具体形象,而且是一种超越具体感观的审美感觉,就像秦观说的:“摩诘画意在尘外,景在笔端,足以娱性情而悦耳目。……仿佛西域雪山移置眼界,当此盛夏,对之凛凛如立风雪中。”二,书法创作应该有感而发,应该成为书法家表达真情实感的重要途径。秦观在病中能够观赏到王维的绘画,绘画给了他审美享受,使得他心情舒畅,这样的感受促使秦观将这段经历与他的人生经历在心中酝酿成一段很有深意的跋语,进而借助书法表达出来。在这个时候,书法是为传达人的性情服务的,所以,书法作品中那种带有文人情怀的气息是最重要的。因此书法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那种感觉就非常重要了。这样,我们再从头至尾细细观赏一遍这段题跋,可以明确地感觉到,秦观在书写时重在关注文人情感的真实流露,至于是用方笔还是圆笔,点画到位不到位,结体是纵长还是扁阔,行距是大致如一还是参差错落,视觉效果怎样,空间构图如何等等,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种性情气息是否文雅,是否前后一致,表达充分。当然,这需要书法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实现。

(来源:《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藏品赏鉴 | 秦观《摩诘辋川图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