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收藏与历史画创作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言论 |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收藏与历史画创作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收藏与历史画创作

□丁月华

就历史画而言,为博物馆收藏而创作的历史画与博物馆陈列中的历史画并不相同:陈列中的历史画对文物起到注释、辅助理解与烘托的作用;专为博物馆收藏创作的历史画,则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角。

继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之后,国家于2011年又斥巨资启动实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笔者就“数字影像时代的历史画创作”这一话题,与该工程中三个选题的主创或主持者进行了交流。

选题“中华营造法式”的主持戚序认为,画家提供的不只是建筑设计的范本,社会学家还可以从中看出“制度”两个字,所以画面不应该去表现真实的房子。如果仅仅是表现真实,拍照就可以了,不需要绘画。真实不一定是写实,照相也不一定就真实。现在运用“PS”软件可以做出看起来很真实的照片。“中华营造法式”建构的不只是房屋,它更侧重于对中国建筑艺术精神层面的思考,故题解为建构千秋、福祉延禧。所以,只考虑数码摄影和图像技术,而不认真审题、解题就进行历史画创作是会存在问题的。已是知名版画家的戚序,虽也借助电脑、打印机来看出图效果,但至今依然坚持自画、自刻、自印的“笨办法”创作。“法家韩非”的主创张俊德指出,历史画创作是以“画”的方式进行的,不是以“画”为最后呈现的结果。所以,有关历史题材的中国画、油画、版画创作,是使用这些画种各自特有的工具进行的,数字影像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而“周初诸侯大分封”的主持康宁认为,数字影像可以成为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段,用数字技术手段可以还原某种场景,很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就历史画而言,画就是画。创作历史画的时候,创作者可能会参考一些影像。很多史学家对历史画创作者参考历史题材影像作品是不赞成的。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历史题材影像作品有太多“戏说”和“穿越”的成分,对放在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并无借鉴价值。

就目前来看,数字技术对历史画的创作者还没产生深刻影响。但随着数字影像的发展,发生最大改变的将是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作品最终的完成形态也会随之改变。也就是说,美术家可能会在展厅完成创作,并根据展厅的具体位置、光效、互动装置与绘画主题配合,力求作品信息传递力度的最大化。

随着数字影像的发展,关于历史和时间的概念会变得特别突出。平面的绘画因虚幻的全息影像使得空间扩大,数字影像将“当下”“此刻”定格为“历史时刻”,人在博物馆展示现场可以体验到特定历史时刻的叙事。数字影像可以使历史画展示呈现趣味性、互动性和寓教于乐性等特征。一幅静态的历史画,借助数字技术可以使画面出现似动感。在似动的画面以及当下“历史时刻”的场景体验中,人们会产生一种走进画中的梦幻感觉。

总之,新技术会改变欣赏者的审美观,诱导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展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历史画的创作者在创作中考虑现场性,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历史画创作并不会因数字技术而被鼠标勾线、软件渲染所取代。画意在画味中,艺术家的绘画功力、中国画的线条和笔墨、油画的笔触和色彩、版画的线条和刀味都要在最传统的创作方式里才能体现。传统绘画并不会因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消失,但科技进步会使艺术表现效果与探索途径更为多样化。(来源:《中国书画报》国画版)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言论 |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收藏与历史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