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言论 | 意境被画家弄丢了?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画言论 | 意境被画家弄丢了?

中国书画报

意境被画家弄丢了?

□陈婉之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常以意境美取悦于人。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由此受到感染。意境如同一个人的气质,是综合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元明清以来,文人画家把它当成至情至性的追求。时至今日,当制作性的素描式中国画成为学院派和国家级展览的主流时,很多专家、学者产生了忧虑:中国画的意境是否被弄丢了?

在今年初的“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中国画评委陈绶祥教授表示,中国画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它从来不是画东西。如果按照西方模式来改造中国画,最后会导致中国画的消失。他强调,中国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画东西,而是画一种意境。

陈绶祥教授的忧虑不无道理。他忧虑的也是当下“中国画改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我认为,意境固然重要,但仔细思考一下,如果不画“东西”,就会导致画面内容贫乏,甚至无法表达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更如同空中楼阁。因为,意境的存在是以画面里的“东西”即“内容”的存在为基础的。

花鸟画家韩璐教授在一次高研班的讲学中说起关于中国画的意境时强调:“你们现在不要去追求所谓的‘意境’,关键是把里面的内容用笔墨表达好。时间长了,意境自然会出来。”意境如同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不是突然间就能无缘无故具有的。就像某些煤老板有钱后,马上去奢侈品商场买套路易威登穿上,自认为这样就能立马变成贵族,事实却并非如此。对于很多普通中国画家来说,能把画里的内容用中国画笔墨关系精确地表达出来就已经算是一个成功画家了。如同周思聪的代表作《人民和总理》、卢沉的代表作《机车大夫》一样,陈传席先生把这类画归为“画家画”,并认为周思聪、卢沉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名气是由他们以素描为基础的写实性绘画确立的。如果他们后来不改变画风,仍以素描为基础,再发展充实,多创作些类似的作品,那么他们的成就可能会更高。优秀的绘画作品,绘画的技术功底是必不可少的。绘画技法是一幅画的基石。基石不牢靠,意境也就无从谈起。而绘画的技术是为表达意境而存在的。当代“画家画”的技术功底最重要的是如何将素描造型基础转化成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关系。著名花鸟画家吴静初就以能把小时候学过的的素描明暗关系在太湖石的表现中用中国传统笔墨表达出来为荣。并且,这几乎成为其画石头的“独门绝招”。

画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才能画出一幅幅精品。

比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浅淡的色彩作极为精致的构图。举凡山川流水、高山岩石,都能细心勾勒且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感。至于人物、马匹,亦能够在尺寸极为微小的限制下活灵活现。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壁立的巨峰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山路上,一支商旅队伍正在行进。路边,一湾溪水缓缓流淌。正是这些物象的具体表现,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溪山行旅的美妙意境也就因此而呼之欲出了。

再比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家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有一千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活动有别。全图所描绘的场景富有故事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极为巧妙,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试想,《清明上河图》如果没有里面具体的“东西”做依托,如何能够让后人欣赏到北宋时期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又如何让后人体会到画面所传达出的意境呢?

其实,当今画家们弄丢的不是意境,而是精湛的中国传统笔墨技艺。

当下国画圈子里充斥着不少暴发户思维的投机“画家”。他们既无造型功底,又无笔墨学识与修养,拿着古代文人画的“逸笔草草”论做挡箭牌,用他们手中的毛笔玩出了很多所谓“当代”的实验水墨游戏,用粗鄙的墨色去表达所谓的“意境”。如此东施效颦,实在让观者心生厌恶!

前几年,我有段时间临摹中国美院胡良勇教授的一些山水画作。他的山水画以意境取胜,墨色氤氲,变化丰富,在浙派山水画中可以说独树一帜。浙江就有一批追随胡老师的学生。我曾经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的习作当面请教过胡老师几次。有一次,胡老师只看了一眼我临摹的山水画,就很肯定地说出三个字:“太简单!”这让我深感不安,如坠云雾中。至今思之,顿感惭愧。这让我明白了追求意境之不易。要使画面内容有东西可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想,宋画所追求的精益求精、生动逼真正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迷恋它的主要原因吧!要把画面中的东西画得有内容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你得用笔墨的浓淡、枯湿去表达出哪怕只是一条线的丰富变化。这些变化让画面经营出了远近、明暗、主次。这些“东西”充实的内容构成了画面最终的意境。

意境不是空中楼阁。它的产生,说到底是要求画家用精湛的中国笔墨技艺去描绘出想要表达的东西。它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映衬、心与物的交融。总之,中国画的意境,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来源:《中国书画报》2015年第49期5版 国画版“言论·视界”栏目)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国画言论 | 意境被画家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