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岛弃儿到女画家——记民间画家朱芝花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从孤岛弃儿到女画家——记民间画家朱芝花

中国书画报

近日,舟山女画家朱芝花将自己的画卖掉,从市场购买了千余斤大米、食用油之类的食品,送到定海一家颐养院慰问老人,献上爱心。朱芝花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事情还得从她的童年说起……

朱芝花的童年是苦涩的。她隐约记得,有一天妈妈抱着年幼的自己,不顾海面风大浪急,含着泪把她送到浙江舟山群岛定海的一家慈善机构便悄悄地走了,从此一去不回。她一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这么狠心将自己抛弃不管。她没有名字,不知自己来自何方、何时出生、父母是谁。稍大些后,她才弄懂原来自己是个私生女。她被遗弃的那一幕永烙心间,如影随形地伴着她走过了70载漫长的风雨人生。

中国书画报

自从进了慈善机构,她常常哭得死去活来,这段经历对她幼小心灵的打击是巨大的。有次患病,她甚至想跳井自尽,幸亏被好心人发现并将她救活。之后,她被定海一朱姓人家领养并给她起了个名字:朱芝花。虽然少年时代生活很苦,挑水、砍柴、放牛……但她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有衣穿有饭吃。养父母家生活虽然也很贫困,却省吃俭用挤出学费供她上学读书。朱芝花从小懂事,白天上学,一放学就默默地干活,再苦再累也不吭一声,同时还照顾病中的养父。生活的艰辛磨砺了她顽强不屈的意志。

很小的时候,朱芝花就喜欢收集描有各式花纹的碎碗片,躲在一个没人的角落里,举在阳光下一 一欣赏。有一天,她砍柴累了,静坐在高耸的山坡上举目远眺。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山间的枫林,令人心醉,她想象着如能将这美景画下来该多好。她想起语文课上放牛娃王冕学画的故事,心潮澎湃,思忖王冕能自学成才,我为何不能呢?她祈盼有朝一日,能通过卖画帮助像她这样身世苦难的人。自从立志绘画,人生有了目标,朱芝花就不再迷茫与孤独。那时,她连水墨画常识都是一纸空白,就从别处借来名家画册不断临摹。没有纸笔就靠捡香烟壳纸,在烟盒包装纸上作画,甚至连课本、作业簿的空白处都留下了作画的痕迹,还因乱涂乱画挨过老师一顿批。她说:“每当心生烦恼时,绘画仿佛是我的避风港,一躲进避风港,我就觉得很快乐自在,把世间的一切烦恼统统抛置脑后了。”有志者事竟成。通过勤学苦练,她的绘画技艺渐渐被社会认可,有了名气。1971年春,她受聘于舟山卫校,专门绘制教研挂图及各种动植物,眼界和思路开阔了,胆魄大了,信心足了,绘画技艺有了质的飞跃。她坚信只有画画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活出精彩。

30多岁时,朱芝花与佛教文化结缘,潜心画起了观音画像。虽然无门无师,但她生性敏感,想象力丰富,饱含情感,笔下的观音宝像慈眉善目,妙相端庄,很快受到青睐,求她画佛像的人越来越多,而朱芝花本人也在袅袅檀香中淡忘了愁闷和痛苦,内心归于平静。她用卖画款去帮困扶贫。她说:“苦难经历是我成长的财富,海岛百姓用爱心融化了我心中的冰雪,将我这可怜的异乡孤女一路呵护至今。现在我和丈夫衣食无忧,子女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饮水思源,我心怀感恩去做慈善,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朱芝花一生坎坷励志的故事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西泠印社还出版了她的人物造像画集,令人赞叹不已。退休后,她把主要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两件事情上:一是绘画创作,二是做慈善。她说,余生会把这两件事进行到底。人生苦短,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直到生命的尽头。有一次,朱芝花在杭州旅行时,巧遇一位叫王福莉的中年妇女,因家境不幸欲跳楼自尽。被朱芝花发现后,她以身说法讲述自己的身世遭遇,苦劝2个多小时,又邀请她到自己家中住了一个多星期。待其心态平复后,还介绍这位女子到舟山医院打临工,之后送回老家,使她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这些年来,她生活节俭,却将绘画所得数十万元悉数捐出,资助困难学生、残疾人、孤独老人等,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这类帮扶的事,多得她自己也记不清了。朱芝花表示:“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要自己一息尚存,慈善事业将永远在路上,用爱心接力传递正能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孤儿到女画家,朱芝花用笔墨画出慈善爱心。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朱芝花坦然地说道:“人需要有精神追求,做一个富有精神情趣的人,日子会越过越踏实,越幸福。”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从孤岛弃儿到女画家——记民间画家朱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