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卉:回望“红色摇篮”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张卉:回望“红色摇篮”

中国书画报

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有26件入选进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青年画家张卉的重大题材绘画作品《红色摇篮》(见下图),尤为令人瞩目并引人深思。这幅作品紧扣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创作主题,回望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把目光集中在中国革命第一个红色之都——瑞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但70年前,新中国的摇篮、最早的中央政府在哪里?是什么样子?这正是张卉想用《红色摇篮》告诉大家的。

中国书画报

1931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到达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瑞金成为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所在地。因此,张卉选择瑞金中央临时政府旧址作为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的主题,大有深意,也具有艺术表现的巨大空间。此幅作品,中央临时政府旧址建筑占据整个画面:宽阔的步阶,6个支撑立柱,尖尖的屋顶……通过略有仰视的视角,给人伟岸、厚重、稳定的结构感。

张卉在《红色摇篮》中有饱满充分的色彩表现与细微准确的情绪把握。她使用矿物颜料、氧化铁颜料、珐琅彩颜料、陶瓷釉彩、茶粉、金银铜箔等,营造出明快、柔和的色调,使作品极富力量感和使命感。画面的色彩表现了新政权的庄严、真诚、质朴、坚定与活力,使红色之都年轻、纯粹、和谐与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明亮、坚毅、富有活力的主调中,浸润着凝重、深沉的意味,以此暗示斗争环境的严酷,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放弃瑞金而转移,开始了极其艰苦、惊险、悲壮、漫长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种常微妙的悲壮情绪、隐含的复调,出现在青年艺术家表现历史重大题材的作品中,实属难得。

在《红色摇篮》中,张卉充分发挥原生态材料的质感,用细河沙、敦煌土、煤粉、海泡石等粗粒,经过反复罩染打磨,来表现中央临时政府的老屋、红军的粗布军装、艰苦的战斗环境,以此追忆红军精神、红军理想和红军品质。张卉抓住综合材料绘画特有的丰富质感与全新的表现手法,使绘画创作沿着主题的高度与深度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挖掘与艺术表现。画面质感层层递进,艺术表现更加细腻入微,从而达到了更加宏大的精神高度,以及更加激荡的艺术场景。在以水墨为主的中国画创作中,这幅画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这正是张卉《红色摇篮》这幅作品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当然,寻找思想主题、艺术主题、艺术情感与综合材料绘画的契合点,是一个充满荆棘的探索过程。张卉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重大题材绘画创作的难点,在于作者思想的高度与深度,在于对主题研究的透彻,在于对大量素材的凝聚与提炼,在于对主题绘画性的集聚整理与选择,在于对艺术情绪、艺术气氛、艺术情感的精准把握……而张卉用《红色摇篮》对此作出了深刻精彩的解读与阐释。

张卉,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大展,并有获奖。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张卉:回望“红色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