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绘画史话:文艺复兴期的法兰德斯、法国和德国

中国绘画史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欧洲的文艺复兴不仅发生于意大利,其他各国也出现文艺复兴的运动。(一)尼德兰十三、四世纪的时候,继意大利之后,市民势力兴盛的是尼德兰地方。所谓尼德兰就是现今荷兰、比利时的地方,这

  欧洲的文艺复兴不仅发生于意大利,其他各国也出现文艺复兴的运动。

  (一)尼德兰

  十三、四世纪的时候,继意大利之后,市民势力兴盛的是尼德兰地方。所谓尼德兰就是现今荷兰、比利时的地方,这些地方,因为地处西欧交通要道,因此商业繁荣。

  众所周知,这些地方面临海洋,只要以船载物,就可以随地运往英国、法国以及北欧各地;另外,莱茵河下游也分为几个支流,流经这些地方,溯河而上,可以直达德国、法国,以至瑞士境内。因为是交通这样方便的地方,很早就有商业、手工业兴起,十三、四世纪已出现了好几个自由城市。所谓自由城市,就是富裕的市民贷款给王公贵族,从而被承认为自由的城市。在那里有城市宪法和自由城市的军队守卫,完全象是商人的独立王国。这些地方兴起新型的自由明朗的文化运动、艺术运动,决不是偶然的。十二世纪以后,已经在这些地方出现艺术的萌芽。哥特式建筑上的彩色玻璃窗,它的真正产地,应该说是尼德兰。一种用作壁挂的织物,也产于尼德兰。这种织物今天已成为非常珍贵的东西。此外,还有金属工艺品、陶器、家具等等。当然,绘画也兴盛起来。此地的人从十二、三世纪,已经使用油画颜料,这在前面已经谈过。当时的意大利人,一方面尊敬拜占庭艺术,同时对尼德兰的颜料也很惊叹,在意大利画家中有不少人曾特意去尼德兰学习便是证据虽然如此,这个时期尼德兰绘画还是带有中世纪的生硬、阴郁的感情,只不过是技术上有一些进步。到了十四世纪,突然出现伟大的画家,文艺复
兴的帷幕布开始揭起。

  凡·爱克兄弟 伟大的画家就是胡伯特·凡·爱克(Hubert van Eyck,1366—1426)和杨·凡·爱克(Janvan Eyck,1380—1441)兄弟。当然他们都生于尼德兰,但哥哥胡伯特在德国的科隆暂住过一段时期,然而因为画得很好,受根特市富翁叫约托兹克·胡阿尹托的人委托,画根特市教堂的祭坛画,而转到该地。在胡伯特的作品中,堪称为世界杰作的,是题为《羊的崇拜》的根特寺教堂的壁画。原来,所谓祭坛画,意大利并不多,多见于尼德兰和德意志等北欧各国,是一种屏风,立于教堂的圣像之后。北欧各国由于阳光弱,教堂建筑不能采取宽阔的墙壁,而不得不开设许多窗户。为了装饰这许多窗户,就出现前面所述的哥特式彩色玻璃窗画;那样还不够,总希望也有画,因此发明一种屏风,立在祭坛上。胡伯特所画的祭坛画,都是由十二幅组成的。上段中间是造物主或基督,左右为圣母和施洗礼者约翰,其两侧是女合唱队,两端则是亚当和夏娃,下段中央是“羊的崇拜”,它的两翼是巡礼者和基督的军队。但是,这些画的安排方法,从照片上看多少有些不一样。因为第一次欧洲大战以前,其中有几幅散失在德国、法国等地。不过今天根特市教堂前述的十二幅全有。胡伯特·凡·爱克不是一个人完成这幅大作品的,因为他中途死去,由弟弟杨·凡·爱克画完剩下部分,因此,这幅杰作可以认为是凡·爱克兄弟合作完成的。哥哥胡伯特的作品留下不多,不过弟弟杨的作品却不少。有名的有堪称为肖像画典范的《拿石竹花的男人》,脸和手足的皱纹都画得很认真,充满感情,很有特色。《杨·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虽然是幅有点阴郁的画,但因为是荷兰后来发展起来的风俗画之类室内画的先驱,所以在绘画史上很重要。人物背后挂着凸出的镜子,镜子里不仅描绘出两人的背后姿态,也可以看得见画两人的画家本人,这是很有趣的。在应用物理学上所谓光线的反射知识方面,发挥了奇智和新颖的趣味。这种光学上的游戏,以后成为尼德兰绘画的一种特色。另外,杨·凡·爱克不单是画家,而且当过外交官,去过葡萄牙、西班牙等地。特别是到西班牙的时候,对西班牙画家给予了影响。汉斯·梅姆林 凡·爱克兄弟一定有许多弟子,但详情不知。然而,到十五世纪,显然受到两兄弟影响的凡·德尔·威登(Van der Wcyden,1400—1464)、雅葛·达雷特(Jacques Daret,?—1466)等卓越画家源源辈出。在这些画家中,出类拔萃的是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1430—1495)。他和胡伯特·凡·爱克一样,在科隆学习,不过有名的作品是布鲁日市圣约翰医院圣女乌尔苏拉的神龛。在高二尺、宽三尺的神龛侧面,画了大小八幅画。据说在那神龛中放着圣女乌尔苏拉的遗骨。所谓乌尔苏拉是一半属于传说的圣女,是公元五、六世纪时英国不列达尼亚的王女。信奉基督教,打算终生奉献给神;但英国国王马克西米里昂从政略上考虑,要她和异教徒大将结婚。她不能容忍和不信基督教的异教徒结婚,向国王哀求,未得到允许,为了尽量推迟婚期,决定出去巡礼;听到这些,同情她的一万一千个处女和她同行。这些美丽的巡礼者,横过尼德兰,从科隆乘船,逆莱茵河而上,历尽艰难困苦后,到达圣地罗马。不用说,教皇祝福勇敢的乌尔苏拉。这样她们又乘船返回科隆,然而被当时恰好侵入欧洲的匈奴族杀害。梅姆林的作品就是描绘乌尔苏拉巡礼和殉难场面的。

  昆丁·玛塞斯另一个大师昆丁·玛塞斯(QuintinMassys,1466—1530)最初是安特卫普的金属工艺品工匠,据说因为他的爱人讨厌和金属工艺品匠人结婚,他心意一变而作了画家。昆丁·玛塞斯的作品和以前的尼德兰画家的作品不一样,自由、豁达、生气勃勃,的确比梅姆林的作品更有新味。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大概要算《银行家和他的妻子》。画的是安特卫普的钱铺(相当于银行)的掌柜。你可以看到夫妇凭靠的桌上的凸镜,镜内照出长方形的窗,通过窗户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和树林;凸镜是说明银行家店铺及其周围的一种光学上的特技,这种特技已经被杨·凡·爱克用过,这已在前面说过,而在昆丁·玛塞斯的作品中又看到了它。近代的科学精神从这里表现出来。后来,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的印象派绘画,是和光学上的理论相结合的艺术;但是,应该说,十六世纪尼德兰已经出现光学方面的行家。其他画家 和昆丁·玛塞斯同时代,还有许多画家,这里只谈一下希罗尼莫斯·布希(Hieronimus Bosch,1462—1516)。他也是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人,若是论他画妖魔鬼怪的画,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如《嘲笑基督的人们》画中对背负着十字架走向刑场的基督加以嘲笑怒骂的种种人的奇形怪状的面相,不是拙劣的画家所能画的。他把人间的恶德和愚昧表现得令人极其作呕,要是半夜里看到这幅画,大概会使人不寒而栗吧。勃吕盖尔一族最后,我们举出一群特殊的画家的名字,以结束尼德兰的文艺复兴,那就是勃吕盖尔一家。这一家中最有名的,是一般称为老勃吕盖尔的彼德·勃吕盖尔(Peter Bruegel,1530—?)。他是尼德兰偏僻农村的农民之子,到了安特卫普,在那里学习画画,也游历过法国、意大利,最后定居于布鲁塞尔,从事创作。关于他的传说,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些情况。他是一个有点不可思议的人,特别是他的性格更是独特,首先是画题非常离奇古怪。这时代的画家,不论是意大利的,还是尼德兰的,都是以基督教故事、希腊神话中某一个场面或贵族、僧侣的肖像为主,再不然就是描写富裕商人的家庭生活。勃吕盖尔却描绘农民的生活、民间的习俗等。如《一群乞丐》、《村中结婚仪式》等等都是极其生动活泼愉快的。至于《格言集》之类,却和民间的卑俗的信仰有关,在总有点粗俗的气氛中,有一种诙谐滑稽的感觉。他的画很丰富,确有其天才之处,大概可以说是第一流的民众画家。以勃吕盖尔为最后的画家,尼德兰的文艺复兴宣告结束。但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不一样,在这里,直到十七世纪,美术也仍然繁荣,不过是性质有些不同的巴罗克艺术。关于尼德兰的巴罗克绘画,留待以后介绍。

  (二)法国

    关于法国的文艺复兴,值得论述的事情不太多。因为这个国家虽然今天被公认为世界的第一个美术国家,但直到十四、五世纪,几乎没有独特的艺术,只不过是受尼德兰影响的国家。法国的首都是巴黎,因此,艺术的中心也是巴黎;但1401 年左右,法国发生内乱,巴黎成为骚乱之地,因此住在巴黎的艺术家都离城散居四方,而迁居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画家,可以住在当时西罗马教皇居住地阿维尼翁,从事创作。而阿维尼翁因为临近面向地中海的马赛商港,商人势力也相当强大,因此,在那里兴起了文艺复兴的绘画。让·福盖作为画家,大概应当举出让·福盖( JeanFouquet,14151483)。他既画圣经的插图之类,也画贵族和僧侣的肖像。他的作品虽还不能说完全是文艺复兴的,但在精致的技术中有洗练的新颖的气味。除福盖以外,当时法国没有什么成就很大的画家。法国出现伟大的美术,始于十八世纪,最早也是十七世纪,即巴罗克时代以后。

  (三)德国

  德国是日耳曼气质留存到最后的国家,当时还被认为是野蛮的国家,不过在这里也出现了文艺复兴。原来,这个国家分裂为许多王国和侯爵领地,艺术上的中心地也有好几个。十四、五世纪艺术繁荣之地首先应当举出的是科隆。科隆派科隆市面临莱茵河,很早就和尼德兰往来,此处兴起的艺术,简直犹如尼德兰派的一个支派;但是,它的作品却不能说是出色的,因为这些地方信宗教的小贵族很多,吩咐画家作画时,就象中世纪一样,“赶快完成好了!”就是说,德国的小贵族还不懂得艺术,画家也还没有脱离匠人的领域,因此,科隆派的画中有些是使人忍不住要发笑的作品;人物有点乡土气,很健壮;然而要是再看看,又使人觉得装模作样,令人讨厌,或者极其滑稽可笑。

  纽伦堡派除科隆外,美术较为兴盛的是纽伦堡市。这个城市是德国中部的中心,是富裕的,有条谚语说:“纽伦堡的商人比苏格兰国王还富有”;那里有强有力的商人组织,有保护城市的军队;一句话,可以说是德国的佛罗伦萨市。因此这个城市相当繁荣。木雕家维特·斯托士(VietStoss,?—1533)、石雕家亚当·克拉夫特(Adam Kraft,?—1580)等都是在雕刻史上占着重要位置的人。在绘画方面, 有叫作胡尔盖莫特( MichaelWohlgemuth,1434—1519)的画家。虽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人,但在纽伦堡拥有很大的工作室,弟子很多,其中有世界闻名的大师丢勒;因为弟子的关系,老师也就相当有名了。阿尔勃莱希特·丢勒 丢勒(Albecrht D ürer,1471—1528)是纽伦堡铁匠之子,从小作父亲的助手,在铁工场劳动,不过他却喜欢画画,作了胡尔盖莫特的弟子。二十三岁时,结了婚,不久从德国南部到意大利旅行,在意大利极为佩服曼特尼亚的强有力的艺术。几年后回到纽伦堡,成为一个画家,画了自画像,创作了《启示录四骑士》、《死神和骑士》等木版画;特别是《自画像》的很浓密的头发的画法,使威尼斯的大师乔凡尼·贝利尼大为惊异,认为“丢勒那个人画头发,大概是用特殊的画笔吧!”《启示录四骑士》不用说表现圣书约翰的启示录中战斗的四个形象。张弓射箭的是胜利,持剑的是战争;穿着堂皇服装、相当肥胖的是饥饿,半Luo体瘦弱不堪的是死神;特别是把饥饿表现成肥胖的人物,意味深长,大概是讽刺许多人正受不堪忍受的饥饿之苦,而某些人相反却肥胖起来的一种表现吧。丢勒虽然陆续创作出卓越的作品,但生活并不富裕。他的妻子甚至拿着小木版画到市场上去叫卖。丢勒三十四岁时再次到意大利旅行,在威尼斯学习绘画。学习贝利尼的色彩和达·芬奇的解剖学,回到故乡,从此开始了他的真正活动。他认识了萨克森的侯爵和其他贵族大商人之后,画家的名声也就高起来;另一方面,和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人文主义学者们交往,使思想更加深化。在被称为晚年杰作的《四个使徒》中,也表现出是宗教改革的共鸣者丢勒的思想。虽然以前罗马教会教导说:“教皇的言论是最高的真理”。但丢勒反对这种教导,而主张“基督的教义体现在四福音书中,教皇不过是他的奴仆而已”。丢勒虽不及达·芬奇,却也是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才能的人。他是诗人、思想家、艺术理论家等等。很有趣的一件事,是将A 和D 组合的署名签在自己的作品上,关于画家署名对促进文艺复兴期的艺术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在前面已经谈过了。丢勒在晚年旅行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等地,给予该地极大的影响,但他本人始终是德国人。别人不管怎么劝说要他住在这些城市,最后还是回到他热爱的故乡纽伦堡。他的精神也是德意志的,沉重深刻而且富有精力。丢勒的弟子中,最有名的是汉斯·巴尔东格(Hans Baldung,1480-1545)。汉斯·荷尔拜因和丢勒并肩的另一个大师汉斯·荷尔拜(HansHolbein,1497—1543),生于奥格斯堡。父亲也是叫汉斯·荷尔拜因的画家。为了和父亲区别,因此加上“小”字。小荷尔拜因从小随父学画,十七岁时,已经成为一名画家,因此,他就到巴塞尔市去谋生。当时巴塞尔城有著名的大学,也聚居着许多人文主义学者,被看作是德国出版业的中心。荷尔拜因移居到巴塞尔以后,就承担了书籍装帧、插图等工作。因为他的工作很出色,他的才能被承认,也就有人试着让他画肖像,市长雅可布·梅耶就是其中一个。梅耶夫妻的肖像素描,有出色的技巧,线条流畅,无比精美,无怪市长看了非常满意。荷尔拜因又被当时大学者伊拉斯莫斯发现,请为他的著作作插画,并为他画肖像画。他二十二岁时,在巴塞尔市结婚。若看他的生活情况,就会认为他是一个善于处世象商贾似的人,实际他是个象丢勒一样有思想家风度的人,画得一手被人喜爱的美丽的画。题为《死神的舞蹈》的九十多幅连续木版画,确实是符合当时人们心情的作品。死神舞蹈的思想源出于罗马教会,说什么人反正都必须死,物质的幸福是不足依靠的;因此,活着的时候,最好尊敬罗马教会,捐赠大量财物。由于十五世纪初,整个欧洲鼠疫流行,许多人相继死去,这种思想更加泛滥起来。荷尔拜因巧妙地抓住这个题目,创作了《死神的舞蹈》版画集。荷尔拜因带了伊拉斯莫斯的介绍信到英国去,和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结识。不过这次在英国逗留时间很短,一回到巴塞尔,就画了以雅可布·梅耶夫人的形象为圣母的美丽的祭坛画;不久又再次去伦敦,他为在伦敦开店的德国商人们画肖像。《商人吉兹的肖像》连桌布的网眼都画得清清楚楚。他的认真细致受到欢迎,也取得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和贵族们的信任,因此画了大量宫廷用的纺织品、家具图案和宫廷人士的肖像。有趣的是,据说当时亨利八世的妻子去世后,荷尔拜因受国王之命,到布鲁塞尔去为丹麦国王的女儿克里斯季娜公主画肖像画;国王想看看克里斯季娜长得怎么样,然后求婚。后来公主没有答应亨利八世的请求,结果和米兰亲王结了婚。可见,荷尔拜因画的肖像画,就象后来的结婚介绍照片一样。从这件事可以知道,当时的肖像画具有多么大的实用价值。荷尔拜因是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虽然有点通俗,正因为如此,反使许多人易于接受。对于德意志人来说,直到今天,丢勒和荷尔拜因仍是照耀古今、值得称赞的两个画家。德意志还有另一个生于萨克森名叫克拉纳赫(LucasCranach,1472— 1553)的画家。他也是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者梅兰克顿的朋友,是具有新思想的人,但他的画中有些粗野卑俗之处。他所画的人物头大得不成比例,而且还是大额角;若画Luo体,肚子象病态似的鼓出来等等。生于阿尔萨斯的格吕奈瓦德(Mathias Grunewald,1485—1530)也有名,是写实主义的先驱,色彩很美。在现代德意志画家中,尊敬格吕奈瓦德的人很多。十六世纪中叶以后,德国的绘画突然萎靡停滞,这是因为以路德的宗教改革作为导火线,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发生了宗教战争,因而没有艺术繁荣之余地。旧教徒德国皇帝想压制国内的新教徒。听到此事,为了帮助德国新教徒,前来进攻的有新教国丹麦国王、瑞典国王。与其说是为祖国而战,还不如说是为信仰而战。十七世纪这类战争很多。这时德国出了个为信仰而战斗的有名的商人将军华伦斯泰因。这种战争混乱持续很久,直到十九世纪,德国再也没有出现繁荣兴盛的绘画。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绘画艺术-中国绘画史-西洋绘画史话:文艺复兴期的法兰德斯、法国和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