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放不羈的野兽派画家弗拉芒克简介: (1876-1958年)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出生在巴黎一个佛兰德斯血统的家庭,父母是音乐家,过着豪放不羁的生活,因此青少年时代的弗拉芒克很少受到正规学校的教育。19岁时开始进修一些绘画课程。他与少年时代的朋友德朗成为终身知交。在他的心目中凡·高是他崇拜的偶像。
画家32岁时开始受到塞尚新见解的影响,但到39岁时又走向一种表现的现实主义。在他全部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与北欧或德国表现主义有密切的联系。他后来独具特色的风景画,用的是质感厚重的笔触,把我们带回到17世纪荷兰风景画世界——看到雷斯达尔和霍贝玛。
弗拉芒克出生於巴黎,童年是在巴黎郊外贫困的环境中度过。他的父母都是音乐师,颇有吉普赛艺人的个性。他们根本不把教育儿子当一回事,而是听任自行其事。这使弗拉芒克自小养成了率直乐观的平民趣味。他喜欢远足或骑自行车,到乡村玩耍,参加体育聚会……世间的一切都使他高兴。
弗拉芒克的父亲有北方血统,祖辈大多是荷兰水手,或是佛兰德斯的农民。他继承了祖辈的强健体魄,以及热爱自然、和蔼亲切的稟性。他兴趣广泛,不仅喜欢音乐和绘画,还能写小说,还会干农活。
十六岁时,弗拉芒克到夏特自谋生计,靠当自行车赛手和季节性地给人拉小提琴糊口。1898—1900年他在法国军队服役。在役满前夕回巴黎休假的途中,他在夏特遇见当地的画家德兰。二人志趣相投,决定在一起工作,於是便在夏特岛上合租了一个废旧的小酒馆作为画室。就是在这裡,他们创建了作为野兽派源泉之一的夏特画派。德兰曾在回忆二人的这段交往时写道:“终日沉浸在色彩之中,谈的都是关於顏色的话和使顏色具有生命的太阳。”这个时候,凡高的绘画对於弗拉芒克產生重要的影响。1901年春,他在乔纳画廊观看凡高作品回顾展时,竟然Ji动得大声叫嚷:“我爱凡高胜於爱我的父亲!” 在绘画上他追求自由。他对传统不屑一顾,以从未去过卢浮宫而自我夸耀。他说:“参观博物馆会使个性变劣,就象与神父的亲切交谈会使你丧失自己的真诚一样。”任何束缚、规则、教条都会使他恼怒。他厌恶限制自由的一切。他说,他力求“用自己的心作画,而不为风格伤脑筋。因为本能正是艺术的基础。”
像凡高一样,弗拉芒克偏爱浓烈的色彩。他说:“我把全部色调的亮度提高,把我所感觉到的每一件东西都转变成一首纯色的管弦乐曲。”他总是把那从顏料管中直接挤出的明亮顏色,堆到画布上去。他偏爱饱满的橙色,往往以鲜明的红色与之呼应,并以强烈对比的色彩(蓝、绿)来强化其视觉衝击力。他偏爱厚涂的笔法,喜欢以旋动的笔触和粗重的黑线,勾画物象的结构。
《夏都的住宅》
弗拉芒克具有叛逆的气质,他曾自豪地宣称从未被局限于卢浮宫之内,而且他想以他的钴蓝、橄榄绿和朱红色把美术学院燃烧殆尽。他喜欢用锡管里直接挤出来的明亮的色彩,把鲜红色与纯橘色结合起来,并以鲜明的蓝色和绿色来使色彩更为强烈,他的画和凡·高一样在燃烧。
《夏托纳弗村》
晚年的弗拉芒克好像又回到他祖先的故乡,他用质感厚重的笔触把我们带到雷斯达尔的时代。他的色彩普遍地有了调子,我们看到的是低沉的天空,一条小路伸入荒凉的村庄,表现手法娴熟,充满感情。
《夏都的拖轮》
《布日瓦尔的山丘》
《塞纳河畔的采石场》,弗拉芒克作
1906年,布面油画,65x54CM,巴黎,私人收藏。
《塞纳河畔的采石场》是弗拉芒克野兽派风格的一件典型作品。画中,强烈的大红色与绿和蓝色的对比,產生热烈动荡的气氛。那些狂放而毫无秩序的树枝,有如火舌一般在空中颤动、飞舞,显得尤为触目。热烈的色彩与飞舞的笔触,使画面给人以狂野动荡之感。面对这幅画,就仿佛耳边响起了锣鼓喧嚣的振耳音乐,人们无法从中以寧静的愉悦来体验自然的和谐。几乎画中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画家的那种狂躁而暴烈的性格。
弗拉芒克曾说:“绘画就好象一个溃疡。它把我心中的邪恶淌完了。如果不是有点绘画天赋的话,我将会是很坏的人……在一个我极可能会弄出丢炸弹的事情的社会里——这将使我被判处死刑——我努力使这股衝动昇华为艺术的表现,在绘画中表达出来,我将顏料直接从顏料罐子挤在画布上。如此,我才能够利用我那种破坏的本能去再创一个感性的、生活的、自由的世界。”(弥勒著,李长俊译《野兽派》,台湾大陆书店出版社,第70、71页)这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几乎是一个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