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画
仕女画,一般是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现实生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深受历代文人雅士和广大民众的喜爱,流传十分广泛。
潘振镛,浙江嘉兴人。字承伯,号雅声,别号冰壶琴主等,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1921年。是清末民初在江浙沪一带颇有影响的一位著名画家,尤以擅长仕女画 而著称。潘振镛画仕女师法清代画家费丹旭(晓楼),用笔遒劲挺秀,设色淡雅,清丽绝俗,布景构图更是堪称独步,时称“潘派”。花卉师法恽寿平,书法亦似之。其人物画与沙山春、吴嘉猷(吴友如)并称为“三绝”。传世作品甚多,著名的有《贵妃图》(长卷)、《明妃出塞》、《西施浣纱》、《霸桥风雪》、《寒江独钓》等。除上海博物馆藏有其作品外,西安华清宫、福建陈嘉庚纪念馆亦都有收藏。有些作品曾刊于《海上名人画册》,是一位影响广泛的工笔人物仕女画家。
这幅《花下弄璋》(见图),设色纸本,系潘振镛仕女画的代表作之一。纵106厘米,横50厘米。上有题识:“花下弄璋。戊申秋八月,雅声潘振镛,拟七芗 居士本。”钤印“潘振镛印(白文)”、“雅声(朱文)”此画描绘富家庭院一角,曲院香径,松枝纷披,红花绿叶下,两位清秀的仕女一主一仆,倚树而憩,仆从 在旁跟随一孩童,女主人手抱婴儿,正在给他玩弄玉器。古代富人之妇生下男孩子把璋(一种玉器)给他玩,后来把生下男孩子就称为“弄璋之喜”,而生女孩子叫 “弄瓦之喜”。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鲁迅先生曾揭露和批判过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生个儿子,便当作宝贝,放在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 手里拿块玉(璋)玩玩;生个女儿,便只能丢在地上,给她一片瓦(纺砖)弄弄。图中仕女造型为清代常见典型画风,鹅蛋形脸,细眉凤眼,樱桃红唇,削肩柳腰, 亦是当时文人理想中的美女形象。背景设置尤具匠心,青松苍石,绿地茵茵,辅衬人物的娇柔妩媚,全图景色优美,层次丰富,意境清雅,用笔精巧,设色淡雅清丽。人物以游丝描绘法,将眉目、发髻及服饰花纹勾勒得十分精细,挺劲流畅,柔中寓刚,足见画家的高超艺技非同一般。
潘振镛平生心地善良,画德高尚,对求画者从不计较润笔多少,一律认真对待。因眼睛高度近视,需戴两副眼镜审墨施粉,始终一丝不苟。民国初年,与其兄潘振节、好友高邕之等在 上海发起组织“豫园书画善会”,以卖画所得之半赈济孤贫,并还多次与人联合举办书画义卖助赈活动。他那种关心乡里,扶贫济困的高尚品格,深受民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