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时间,天书墙上满是惊艳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在西湖边留下自己设计的LOGO,成了昨天西湖粉丝的“必修课”——墙上所有作品都将被西湖博物馆馆藏“世遗”西湖向全球发出“LOGO征集令”,才短短3天,但已让我们有些惊诧于西湖的影响力。经本报连续报道和钱江晚报新浪微博的数千次转发,三天时间,

  在西湖边留下自己设计的LOGO,成了昨天西湖粉丝的“必修课”——

  墙上所有作品都将被西湖博物馆馆藏

  “世遗”西湖向全球发出“LOGO征集令”,才短短3天,但已让我们有些惊诧于西湖的影响力。

  经本报连续报道和钱江晚报新浪微博的数千次转发,三天时间,该活动已经比国足更早接近世界——旅居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人和留学生,已经热心地把西湖LOGO(徽标的英文说法)的征集活动翻译成各国文字广泛流传。组委会工作人员王利军说,甚至一位印度专业设计人员还特意从班加罗尔发来邮件要求参赛。

  截至昨天上午12时,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已经接到各类咨询电话10094次,收到书面和电子作品40余份。

  身为活动中心的西湖,在如斯热情前,怎能不接一接这股汹涌澎湃的“创意大潮”—— 昨天下午,湖滨六公园竖起了一面高2.5米,宽7米的天书墙,现场邀请市民游客在墙上画出自己心中的“西湖LOGO”。

  结果才短短半天,好大一面墙上已经被画满了一半。

  78岁高工

  家住江山,来画“美人”

  这座天书墙着地而立,类似电影院银幕大小,像一卷古朴风雅的画轴,透出淡淡的西湖山水底纹,更像一幅留白甚广的南宋古画,等待着人们将它着上颜色。

  家住江山的高工毛志鸣是天书墙上的第一个落笔者。雷峰塔、三潭印月、断桥……古朴的西湖LOGO跃然纸上。

  “我21日读了钱江晚报的报道,就去车站买票。一早就来到湖滨英语角,看着天书墙一点一点搭起来。”78岁的毛志鸣,为的是一解心中情结,“我们浙江人都有西湖情结,虽然我是个老头子,不过,在我心里,她是一位永远古典而年轻的绝代佳人。”

  老人有自己的情结,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

  6岁的杨家晖画了一株绿色的树,还签上了他的大名:“这就是我的西湖LOGO。因为西湖边好多树啊,在我心里,一棵大树最能代表西湖。”

  看不懂的“佐罗”

  其实是在讲环保

  中国美院的设计达人们也来了。他们挥毫泼墨,拒绝平庸——

  平面设计专业的大三女生谢帷月一口气画了三个,落笔飞快,显然胸有成竹。

  她告诉记者,看到“世遗”西湖“LOGO征集令”后,这几天她的大脑一直没停过思索,今天终于“一画为快”。

  谢帷月的三幅作品在西湖的“水”上做足了文章,其中一幅将西湖的“湖”字的三点水用水滴的样式表现,又将“西”字的左半边幻化成亭子的飞檐,灵动而形象。

  相比谢帷月,同专业的陆澍栋的作品就有些抽象了:缺了一角的圆圈,上面还长了两颗小眼睛,远观,还以为是个蒙面大侠佐罗的夸张版。

  可陆澍栋的解释,让大家对这个“90后”刮目相看。“将圆圈切割一角,像是一条胖头鱼,又好似人的侧脸,象征着西湖是生物与人完美结合的典范——我要阐述‘西湖天人合一’的遗产价值。”

  小陆说,这是上午一路逛西湖迸发出的灵感,“西湖成为世界遗产,最需要呼吁的,就是要保护西湖生态环境,有生命的西湖LOGO才是最美的。”

  茅威涛的剪影

  其实是幅西湖俯瞰图

  不仅是学生,昨天中国美院的老师俞佳迪也悄悄来到现场,在天书墙的左下角,仔细找,你能看到他那个特别的创意。

  “我是用越剧人物的脸谱即兴创作的,西湖不单单是自然景观,她是一位美丽女子携水而来,在设计LOGO时,一定要注入人性化的东西。”俞佳迪的作品,第一眼看,很像一位风华绝代的越剧演员——真有点像茅威涛的剪影。

  分开来细细品味,帽尖是山、飘带是断桥、下颌是一把半遮秀丽脸庞的扇子,也是粼粼一湖秋水。

  “它还是一幅抽象的西湖俯瞰图。”这句补充让我们彻底折服。

  天书墙可以一直画到28日

  你的创作将被馆藏哦

  “架子不换,画布可以不停更换,画满了就收藏起来。”五六十个LOGO上墙,天书墙已经只剩一半空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书墙伫立六公园的时间是23日—28日,期间所有游客和市民在天书墙上的创作都将被很好地保存起来,作为西湖博物馆“西湖遗产”专题馆藏,成为历史的重要见证。

  如果不想去天书墙,也可以登录本次LOGO征集活动官网投稿(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网http://www.hzwestlake.gov.cn/),将自己的创意献给“世遗”西湖。

  更多详情,欢迎登录钱报网(www.网址未加载)“西湖遗产LOGO征集活动”专题网页。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半天时间,天书墙上满是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