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教学为重,本科为先”,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加大本科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坚持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统领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与要素: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培养过程的中心环节不动摇;系统推进教学改革;科学规范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更新理念首创“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特色第二课堂,实现了培养过程中的“德才兼修、教研互动、通专并举、虚实结合、内外协同、教学相长” 的六结合,切实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课程体系
学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 践行“道器一体、专能两翼”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以高质量的专业必修课程为基础,以有灵魂的通识课程体系和独具专业特色的案例、研讨、实务课程体系为两翼,以适应时代需求的国际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网络课程、微课、跨国在线同步课程等特色课程为补充”的立体式、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
学校自2006年起实施通识教育改革方案,打造“有灵魂”的通识课程体系,目前基本形成通识核心课程、通识主干课程和一般通识课程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华文明通论》《西方文明通论》两门通识核心课程是统领通识课程体系的核心与灵魂,是以打造文明熔炉为指向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另外设置人文素质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与法学类四个通识选修课程板块,共建设课程300余门,其中重点建设了23门通识主干课程。学校通过科学设置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均衡 选修,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宽口径”培养。
学校自2005年推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在全校全部专业范围内建设形成讲授课、研讨课、案例课与实务技能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案例研讨课程均采用小班教学,极大增加了师生互动研讨,倡导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目前学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共有109门案例课程、84门研讨课程,平均每学年案例课程与研讨课程的课程容量达到3000余人次。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团队。有法学基层教学单位(教研室、研究所)53 个,覆盖了法学全部二级学科领域。开设法学专业课程达200余门(2016—2017学年度),遍布法学学科所能触及或延伸到的所有专业领域。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还包括了“法律诊所课程”、“国际模拟法庭双语教学课程”等特色鲜明的实践类课程与“法庭庭审直播”、“真实法律案卷阅读”、 “法庭论辩技巧”等在国内具有首创性的法学特色课程。
“一实一虚”两个第三学期,丰富学生课程选择。“一实”是以国际化为目标的夏季学期;“一虚”是以网络课程为主的虚拟第三学期。学校现行三学期制,在夏季学期着力打造全外文授课的国际课程,将优秀的海外名师请到校园开设国际课程,让学生在校内就能领略到国际高水平学者的风采,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2016—2017学年夏季学期学校共开课151门次,选课5500余人次,其中学校外聘海外知名教授50余人,开设国际课程55门次。学校于2013年起创建以网络课程教学为主要载体,以“循环开课、自主修读、统一考核”为修读模式的“虚拟第三学期”,提供包括学分修读课程资源与网络辅学课程资源,极大实现了学生自主、灵活学习。目前,学分课程资源有21门,修读学生达35000余人次,网上辅学课程资源为72门。2015年,学校还首次在该平台上实现了法学案例课“翻转课堂”探索,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