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穿梭千年的冰凉

北京外国语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冬至 | 穿梭千年的冰凉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写在前面

躲在冬的棉袄里

也把冬的情怀装进心里

冬至已至

穿越了千年的冰凉感

将我拥入怀里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何谓冬至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这一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北京外国语大学

发展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北京外国语大学

旧时习俗

祭祀

因为清代的宫中档案保留相对较为齐全,我们以清代为例。

咸丰皇帝在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三日“冬至令节”这天咸丰起了大早,先后有圜丘坛祭天、关帝庙拈香、召见大臣、给康慈太妃请安、拜斗等等活动,不同的活动都有各自不同的服饰。

我们选取咸丰四年《穿戴档》的一段文字描写:十一月初三日,冬至令节。祭天于圜丘坛。是日拜斗。上戴中毛熏貂缎台苍龙教子正珠珠顶冠,穿蓝缂丝面貂皮边白狐膁接青白膁朝袍,黄面黑狐皮芝麻花朝端罩,戴金镶松石斋戒牌,戴东珠朝珠(系自鸣钟),束黄绉绸褡包挂带挎,穿蓝缎狼皮里皂靴。

由此可见,祭祀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朝会

冬至日的朝会也很热闹。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参加这隆重的朝会。届时,文武官员要整齐地排列在殿中,宋时俗称“排冬仪”。皇帝驾临前殿,接受朝贺,其仪式和元旦时一样。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吉日,所以值得庆贺。

到了这一天,车马喧嚷,街巷拥挤,行人往来不绝。“岳祀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履长

所谓履长,是指晚辈礼拜尊长,尤指儿媳献履献袜。冬至日的礼拜尊长不同于居常的昏定辰省,一定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此外就是媳妇给公公婆婆献履献袜,这正是“履长”的本义。这种仪俗至晚在魏晋时便已形成了。比如,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中便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隆师

在古代,冬至这一天还要举行“隆师”活动。隆有“尊崇”的意思,“隆师”就是敬师、拜师。到了冬至这一天,塾师先要率领学生给孔圣人拜寿,然后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这一风俗流行面极广。民国前,各书院、学院和私塾都非常重视这一习俗;民国后,一些私塾还在奉行“隆师”。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北京外国语大学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北京外国语大学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预测天气

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话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 俗话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北京外国语大学

食在冬至

南方的汤圆、糯米饭和腊肉

冬至的时候,南方人有吃汤圆的习俗,而且有“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岁)”的说法,意思是说,吃了冬至的汤圆,便又长了一岁。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馅料,制成汤圆。对于江南人来说,“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因为“圆”有“团圆”、“圆满”之意,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以此寄寓对来年合家团圆的祈福。此外,江南水乡还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北京外国语大学

烧腊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方的馄饨和饺子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北京外国语大学

认为“好吃不如饺子”的北方人自然也会吃饺子来过冬至。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冬至的到来

代表着最寒冷的时候即将到来

但我们依旧看得到这暖阳

我们依旧守候着如雪般清澈的心

静静地行走在迎接春天的路上

北京外国语大学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编辑 | 新闻中心 华蕾 李梦梦 周津亦

北京外国语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冬至 | 穿梭千年的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