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各院系、各机构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以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为主要内容,先后开展了多种学术讲座、沙龙等。
怎样读《马氏文通》
2017北外读书季
中西方经典著作导读系列讲座
第一讲
主讲人:陈国华
个人信息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毕业199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学术职务
曾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 英语系副主任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英国语文学会理事会理事
研究方向
语言学理论、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辞典学
学术成就
主持翻译《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报告》
改编并主译《剑桥大学:800周年肖像》
翻译《大宪章》《北京外国语大学图史》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影响深远,在国外汉学界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陈国华结合自己作为外语学习者的经验,与师生们分享了学习和研读《马氏文通》的体会,并从汉语语言学史和中西文法对照的角度对《马氏文通》进行了深度解读。
陈国华详细介绍了《马氏文通》作者马建忠的生平,该书成书背景及其在语言学界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该书文法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法理论的区别,陈国华解读了马建忠的“通、理”观,提出该书为中国第一部按照西洋文法模型写成的汉语文法书。针对学界对《马氏文通》褒贬不一的看法,陈国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指出了《马氏文通》的局限性。
社会契约与当代中国法治
2017北外读书季
中西方经典著作导读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主讲人:丛立先
个人信息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职务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校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中国国际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
国家商务部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中心专家
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库专家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先驱代表人物卢梭的代表作,具有非常高的思想价值。丛立先结合自身体会,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以现实问题为着眼点,围绕近年来我国社会的热点法治事件或问题,与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丛立先首先分析了社会契约的意义及其对现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继而阐释了民主与法治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关系。结合中国国情,丛立先对当代中国法治的九个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与法治视野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发展和关系,法治的世界潮流,法治的理性与建设性,法治的社会信仰,法治与德治,法治与生活等。
在讲座中,丛立先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广阔视角,援引古今中外事例、当下时政热点事件、社会舆情中的流行话语,深入浅出地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民主与法治讲座。
波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欧洲下午茶”系列讲座
2017春季版
第3讲
主讲人:李怡楠
个人信息
博士,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波兰语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
波兰文学、文学接受和跨文化研究
李怡楠以《波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为题,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波兰文学译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波兰文学译作在中国的传播规律、文学交流在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讲座一开始,李怡楠用欧洲的康斯坦茨学派与中国刘勰的《文心雕龙》进行对比,找到了中国与波兰的一个共同点——文学接受理论的出现。由此展开了对波兰文学译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介绍。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共有70余位波兰作家共300多篇(部)作品被翻译成了中文。李怡楠从传播平台、传播手段这两个方面,对波兰文学译作在中国的传播规律做了分析解读。
她还分析了文学交流在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波兰文学译本在中国读者心中构建的波兰民族形象——尽管在近代遭受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但波兰人民有着不屈不挠反抗侵略者的民族精神。中波两国相似的历史命运使得波兰文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特别影响。
五月下旬,学术研讨会议依然丰富多彩,敬请期待五月下旬的学术活动
稿件部分转载于:
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