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完善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全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5200余名研究生。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320余人,他们始终坚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潜心教学、匠心育人,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即日起,学校在校报、校园网、官方新媒体推出“博导风采”专栏,展示学校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方向、研究特色和育人成果,敬请关注。
欧阳文,1969年出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筑学)负责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监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乡村建筑专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传统聚落环境与建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住宅建筑标准化与产业化,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出版《跨世纪的住宅设计》《北京古山村——爨底下》《人性化的城市》和《城市空间设计——社会—空间过程的调查研究》等学术专著(译著)8 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风貌特色传承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再造研究”、“北京传统村落风貌特色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国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研究”、“‘系列遗产’理念下京津冀地区大运河沿运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整体保护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支课题“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肌理保护及交通系统优化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村镇住宅节能技术标准模式集成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 “既有住宅区公共空间与绿地改造研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中“城市中小套型住宅居住实态调查”,和“中小套型高集成度住宅适应性评价”等;省部级项目:国家文物局的试点项目“安徽省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群保护利用实施规划”,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延庆古村落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的专题一“生态村规划与设计研究”,住建部项目“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北京市教委项目“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建筑与城市规划专题”中‘北京古村落资源包’等;其他项目与设计实践:北京市规委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普查”、“北京旧城精华区胡同分类保护模式研究”、“旧城人口疏解的综合配套实施政策专题研究”、“北京西四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更新模式与公共参与研究”,新村住宅设计(张家坟和司马台),延庆岔道村和柳沟村保护发展规划,和密云古北水镇规划与建筑设计、泰山赤鳞鱼博物馆设计等。
施工现场指导
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精瑞科学技术奖建筑文化金奖;精瑞科学技术住区规划优秀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得了多项奖项,如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学学生设计竞赛大陆赛区荣誉奖,北京城市副中心“背街小巷-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北京市第二届青年建筑创意设计大赛(水峪村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及环境改造项目)银奖、铜奖、AUTODESK 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北京市绿色建筑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半壁店村院落微改造项目)二、三等奖以及中国建筑院校学生国际交流优秀设计奖等。
与Kendall教授合作的设计工作营
与汤羽扬教授一起指导两名意大利学生设计
在意讲学中与意方教授进行项目研究
设计项目
项目一:泰山赤鳞鱼博物馆设计项目
方案
外景
外景
内景
项目二: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延庆区八达岭镇岔道村保护发展规划
项目三: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游客中心设计
效果图
设计图
建成后的游客中心
办学定位
秉承“立德树人、开放创新”办学理念,坚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人类和谐宜居福祉”,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弘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校训精神,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供稿:研究生院
编辑:梅雨
责编:王洋
审核:汪长征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