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已经有了明确目标专业的考生仅有15.6%。作者对这些高考时有明确目标的学生也做过一些追踪调查,这部分人群的兴趣在大学2、3年级时很多也会发生转移,但是为了拿到文凭,即使兴趣转移了也需要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学业。知道不想学什么,但是不知道想学什么的考生有36.3%。没有目标,不知所措的考生是最多的,有48.1%。这说明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学生与家长普遍感到困惑。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提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适应未来,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发展路径的机会。
2
耿丹学院组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其主要目的:一是摒弃填鸭模式,将根据学生听课课时计学分政策改为按学生总学习时间计学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二是基于学习产出(learning-outcome)重建课程体系;三是在学生充分选择、培养人文精神与专业能力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做好当下与为未来准备的平衡,让同学们的大学4年生活有一个良好过程体验和价值增值。教育的使命是点燃学生内心火焰,引出潜藏在学生内心的智能,培养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管理的终身学习者,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掌握就业或者创业所需要的方法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再学习、表达、沟通、合作、时间管理等可迁移核心能力,具有全球眼光和使命感的世界公民。这也符合耿丹学院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人文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应用型大学定位。
组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学会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本身就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案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发现自己,并且按照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自主选择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组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多样发展路径,其学位授予条件是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通识学分、专业核心模块学分和专业拓展模块学分。例如在大学四年期间的第一学期末允许学生第一次自主选择专业(改变高考录取专业);第一和第二学年学生必须完成专业核心模块的学习,为此,将通识课的学习延长到整个前三学年;在第二学年末,学生在认知实习过程中完成下阶段学习方向选择报告,在通过专业核心模块学习要求后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此时为学生提供第二次选择机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本专业拓展模块(N方向选1)或选择其他专业核心模块继续学习,如果学生在后续三、四学年的学习过程中选择修另一个辅修专业并能修满辅修专业核心模块80学分,可置换原专业拓展模块80学分,毕业时有可能获得除主修专业以外的双学位证书(三、四学年的专业拓展可以是沿着一、二学年所学专业深度的拓展,也可以是有选择的广度拓展,即主辅修双学位两个专业的核心课互为另一个专业在广度方向的拓展);第三学年末为学生提供第三次选择机会,允许学生选择辅修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40学分,若学生修满辅修专业核心模块40学分,可置换原专业拓展模块40学分,毕业时可获得除主修专业以外的辅修专业证书。由此体现本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是综合模块化教学体系与选课制的优点,充分体现学生选择权,调动学生内驱力,注重过程管理,宽进严出,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和本专业某拓展方向深耕人才。
组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允许学生在感兴趣的课程和方向之间做出选择,但是并不允许学生做碎片化选择,而是要求学生选择学习组合的最小单元是40学分,这对应于1000小时的学习量。可以完成某方向一定模块的学习。
3
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倒推学习产出要求,按照学习产出要求,围绕问题组织知识模块教学,按照技术逻辑而不是知识逻辑开发和制定实用的课程体系。可以借鉴南京工程学院,“倒推路线法,一体化设计”。一是进行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生调研,了解就业岗位分布以及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二是依据知识能力要求决定课程设置;三是通过校企综合论证。一体化设计就是指设计课程计划不能仅仅是学期安排和课时分配,而是要同时研究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比如说是课堂教学还是现场教学,是笔试还是答辩,等等。
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具有适应性:第一,哪些知识是最基本的,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第二,专业核心课程需要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不能够是各专业过去所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堆砌。而是要根据能力导向,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倒推本专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及方法论,本专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这个领域有什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明白知识的作用和之间的联系,怎样去发现问题和创造知识,知识是怎么被应用的,对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有什么作用,这个领域还有哪些未知的问题等。把进入这个专业大门的“方法论钥匙”教给学生。
专业核心课程还必须具有高效性:“主要做法是强化核心课程,删除过时课程,整合一般课程,开发新型课程。”现在耿丹学院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大概有20多门到近60门课。正如艺术系一位老师所说:“大部分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知识点的堆砌。所有课程用力均等,学生专业能力过弱,没有专业就业能力。需要顶层设计,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合理比例。”
各专业核心课中也需要开设新生研讨课,以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本专业。专业拓展模块也不等于过去专业选修课知识点的堆砌。而是要根据能力导向,OBE倒推本专业需要的组合训练。例如机械系的机器人方向,财管专业的ACCA方向等。
4
如何给学生计算学分?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需要借鉴ECTS做法,按估计(notional)学生总学习时间25学时算一学分,不再按听课16课时算一学分。按照耿丹学院的学制,学生在校4年总学习时间约6080学时,修够240学分可以毕业。
在组合学分制框架下,学生每学期学习总学分数最低不少于20学分,最高不超过40学分,建议30学分左右。每学期通识课与专业课学分比例约为1:2,即通识课约10学分,专业课约20学分。
学生总学习时间=师生共同学习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师生共同学习方式建议根据学生所学内容采取演讲、研讨班、辅导课、实验课、工作室、现场调查、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学习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比例,因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学习规律而各不相同,指导性比例如下:经管、文科类专业,师生共同学习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比例为30-40%,其他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工科类专业,师生共同学习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比例50-60%,其他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艺术类专业,师生共同学习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比例约50%,其他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如何给教师计算工作量?
借鉴都柏林工学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n)、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的做法,列入课表的老师每周与学生最低共同学习工作量为18小时,包括演讲+研讨班+辅导课+实验室+带学生现场考察或实习+评价+班导师等教学活动。将这些教学活动列入每位老师的课表(timetable)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检查和实施,落到实处。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且更多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由于中国多年应试教育的习惯,导致改革过程中的难点主要是学生在与老师共同学习时间之外的自主学习过程的考核与管理。根据作者率队对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育人体系考察、合肥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调查,主要需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提高其权重,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性的行为。
为实施组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耿丹学院将重新审视各通识课、专业课开设的必要性,逐步理清通识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方向模块的门数、名称、内容、互相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产出目标、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进一步优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逐步重新生成新课程。争取用3-5年,逐步建立通识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方向模块(N方向选一)的课程体系。同时争取3-5年后,40%-80%课程用全英文授课。
欢迎报考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010—60413297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http://www.gengdan.cn
yuanban@gengdan.edu.cn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