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全面推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

清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清华全面推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

最近,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一年级新生周启明正在为开学初的一些事情忙碌着,本科毕业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他通过了生命学院的博士生招生考核,幸运地成为清华大家庭中的一员。“现在清华的生物领域和中国的自然科学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所以我很高兴能在此时到清华读博士。”

周启明认为,在海外学习归来之后仍有机会就读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博士得益于“申请-审核”制的招生制度改革。其实,生命科学学院的试点改革从2011年开始实行,改革取消了专业笔试,招生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个人陈述、本科成绩单、过往科研经历、专家推荐信等书面材料,遴选邀请申请者来校参加面试考核。

“我个人认为面试的方式比笔试好,因为笔试对于知识的考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博士研究生需要的不只是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在逻辑思维、实验操作和交流等科研素质上的能力或者潜力,而这些都是笔试成绩无法体现的。”周启明对学院招生改革措施这样评价。

清华大学2016年6月28日,清华大学2017年博士生招生改革布置会召开。

从2017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开始,清华大学全面推行“申请-审核”制,今年9月报名清华的博士项目学位申请人将与周启明一样,与传统的博士生招生以外语和专业笔试为主的选拔方式作别。而这一举措的实施,背后是从2011年以来在试点工作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与探索。

清华大学

厚积薄发,为了让人才选拔更加注重学术本身

清华大学

一直以来,中国高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大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笔试+面试”的选拔模式。多年下来,以笔试为主、过于重视外语的招考模式引来了考生和导师的双吐槽:为通过笔试,考生要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而卷面成绩往往又不能反映导师需要侧重考核的能力。

公管学院副院长彭宗超教授在介绍改革背景时说,随着近年来公管学院学术地位在国际上的逐步攀升,想读博士的目标人群中有一部分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按照以往的考试方式,这些人是很难选拔出来的。“我们希望公管学院的博士生能有多元化的背景。通过增加材料申请、导师筛选等环节,加大面试比重,能够有效选拔出在科研方面有独立思想、真正有志于学术的科研人才,这中间就有一些海外归来的学生。”彭宗超说。

对于博士生招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2013年印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强调,积极推进考试招生改革,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的“申请—审核”机制,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选择权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了探索符合清华大学自身特点的博士生招生改革机制,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专门组织团队逐个院系走访,与院系师生交流,了解院系在招生改革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按照不同院系的不同特点,制定出5种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度实施细则的模板,供不同院系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设计招生流程。

“每个院系的博士生招生简章都挂在网上,我们的资料也向前来咨询的兄弟院校公开。可以说,改革的每一步都公开、透明,经得起推敲。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希望改革后能够招到院系真正想要培养的人,也确保公平、公正。”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惠琴说。

清华大学

落地生花,从试点走向全面推进

清华大学

2011年,清华大学的“申请-审核”制开始在9个院系进行试点。2016年6月,清华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了“申请-审核”制实施办法,决定全面推进“申请-审核”制。在2017年博士生招生工作中,全校招收博士生的37个院系全面推进“申请-审核”制的改革。

清华大学的“申请-审核”制招生分为四个步骤:个人申请、材料审查、综合考核和择优录取。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由材料审查组进行审查并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名单。在综合考核中,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最终院系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确定推荐名单进行报批和公示。虽然大体步骤相同,但是各个院系在每个流程的设计上都各有千秋。

公管学院提倡在公布招生录取名单之前,导师和学生能够双向交流、互相“钟情”。公管学院的博一新生孙浩回忆说,2015年秋季招生时在笔试和面试之间,会有学生跟老师的见面会。大家在会上可以跟导师聊天,双方都可以详细了解情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种方案是真正为学生着想。”孙浩微笑着说。

建筑学院针对不同类型的申请人采用不同考核方式。针对本校本科生拟免试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的,采用以学分绩评定与快题设计综合的方法(快题即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按要求完成特定地段的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结合硕士推免。针对外校直博生采用占比60%的快题设计和40%的专业面试相结合方式。针对普博生则采用占比20%的专业理论,20%的快题设计,20%的外语和40%的综合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建筑学院教学办主任钟舸副教授说,在不断加大对学生学术志趣和学术潜力的面试考核的同时,部分保留了理论和快题设计考试,其原因在于快题设计这种形式可以综合考量学生的学科理论实际掌握度、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希望以此全面考察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选拔出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培养潜质的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夏令营”现场。

清华大学有志于报考生命学院博士的同学们在跟老师探讨。

“取消笔试,让学生直接跟老师面谈,通过去实验室观摩、与学长学姐交流的方式,给了学生很大的机会去真正了解导师和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这样考核出的学生更有学术志向,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相对较强,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较好的筛选出有天赋的优秀学生。”生命科学院教授吴畏对生命学院的改革措施这样评价。

清华大学

“5+1+2”,为公平公正保驾护航

清华大学

相较之前的博士生统一考试制度,学校在改革后将招生权力更多的下放给院系。院系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决定权后,如何对院系招生进行监督和规范是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此,清华研究生院设计出一套“5+1+2”的监督保障机制。“5”代表集体决策、信息公开、巡查制度、纪检监察、申诉复议这5大机制;“1”代表院系的博士生招生选拔实施细则需要经过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核;“2”是对申请审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违反招生规定现象所制定的2种措施,即:一旦申请人作假将取消申请资格、录取资格直至入学资格,招生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人员,经查实将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由于材料筛选和面试环节的自主性较强,所以一整套的监督保障机制既尊重了院系和导师的自主选择权,也有效保证了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在学校制定的保障措施基础上,院系根据自身考核情况进行调整。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创新性的方式来保障考核的公开透明。

环境学院原副院长左剑恶说,学院对考核的公平性问题极其重视。学院严格控制笔试时间,考试后在笔试现场密封试卷,拆封要有人在场监督。面试环节导师共8-10人,面试过程中所有导师不允许开电脑、手机,全程录像存档以备后期查证。面试评分中,每个导师对每个学生的打分都要有区分度,面试成绩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加上之前的笔试成绩,构成最终成绩。

生命科学学院独辟蹊径,在招生过程中引入了申诉制度和二次面试制度,允许材料审核未通过的申请者重新提交材料进行申诉。自2013年以来,已有十多位同学通过申诉成功进入综合考查阶段并最终被录取,前面提到的周启明同学就是其中一位。

“我猜想在第一轮材料筛选时未通过,可能是评委老师对于我的本科毕业院校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以及我所完成的荣誉学士学位不是很了解。”于是在申诉重新提交材料环节,周启明做了两件事。“第一,我搜集了阿德莱德大学在三个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里的排名并且比较与它的排名相近的中国院校有哪些(例如:复旦、上海交大等)。第二,说明澳洲的荣誉学士困难度不亚于硕士研究生,需要单独做一年的课题并完成论文。”通过申诉制度,周启明得以进入综合考核,并最终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生项目录取。

对于有些人担心的面试分数可能会过于主观的问题,建筑学院教授谭纵波说,面试会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素养、做研究的能力以及对研究问题的见解,且面试过程中有很多导师在一起进行打分。一般而言,对于学生面试的情况,大家会有较为一致的判断。

博士生招生改革的方案在推进之后,公管学院也有过对博士生导师权力增大的担忧。“除了有制度保证公平公正之外,我们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学院的老师。”彭宗超说,在选学生和培养学生这一过程中,导师应该履行第一职责。若不实行择优录取,在未来的培养过程中就会出现“请人容易送人难”的问题,不利于导师的工作和研究的开展。

清华大学

双向选择,机遇与挑战并存

清华大学

“我的本科是偏工科的生物医学工程,如果不是采用材料申请和面试的方式,我在传统的博士生笔试中一定不占优势。”清华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四年级学生余同学说。余同学在大学三年级时通过参加学院组织的夏令营成功取得直博的资格,她觉得面试给了自己很好的机会:“通过和导师的接触了解,能够让我真正对研究有兴趣,对做学术有动力的学生能够被选拔进来,或者像我一样能够在博士期间转向自己先前并不太熟悉的细胞生物学领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姚强说,“在今年的博士生招生中,院系学科专家和导师在选拔人才过程中的作用会更加突显,院系的选拔结果将充分体现专家的意见”。姚强强调此次改革就是要将研究生招录、选拔的权力下放到基层学术组织、专家的手中,院系在录取过程中将广泛听取和征求专家的意见,不会一味因袭过去的考试方式。

对于改革后加重面试比例的这一方式,建筑学院钟舸说,目前的招生措施有利于全面考察博士学位项目申请人综合素质,符合建筑领域复合交叉人才的需要。同时,围绕建筑学院人居科学的学科发展核心,我们也会进一步探索复合型交叉性学术人才的遴选招生机制,让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来自建筑学院的汪越对改革后的制度非常认可。汪越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后被建筑学院录取为直博生,他认为“申请-审核”制与国际接轨,较之传统的博士生招生考试更加合理科学。“建筑学科专业特殊,可供提交和审核的材料很多。不考理论知识可以让我们避免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死记硬背过程中,能更加专注于学术和科研。况且,材料筛选和面试能够直观的判断一个人的学术能力。而理论知识的考试则相对片面,只能反映知识的掌握。”

如何选拔合适的学生是一个难题,而如何让所有导师都能如愿以偿招到学生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环境学院和建筑学院的老师都提到了学生的名额分配问题。左剑恶老师一脸为难地说,每个学院都有较为冷门、小众的专业,如何能保证这些专业能够持续招收到优秀的学生还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对于出现同样问题的建筑学院,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以择优录取为原则,在学生和导师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招生改革之后,我们的博士生选拔能够更加实现对学术志趣、学术能力、基本素养的综合考察,能更好地实现对博士生人才选拔工作的全面统领。”姚强说。清华大学博士生招生改革试点进行5年以来,试点院系的招生质量和培养效果显著提升,各试点院系结合自身情况也都设置了更有效更多元的考察录取办法。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申请—审核”制对提高博士生招生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综合改革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这也有利于发挥院系招生自主权,促进院系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在清华大学全力推进的综合改革中,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将与正在积极推进的人事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改革一起,为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清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清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清华大学-清华全面推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