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中南海内一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1949年的11月,这里住进了两位不平凡的普通人——周恩来总理与其夫人邓颖超。这里的花谢花开,伴随着着周总理鞠躬尽瘁为国操劳。
又到海棠花开的时节,西花厅的海棠应该开得正美,可是看花的主人已经离开了。他已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了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
暮春四月,在北体校园里,同样的海棠花在明媚中优雅绽放,古朴大方。春风十里如诗,海棠依旧如画,海棠花下的相思,又是一年。
周总理,我们怀念您;
我们怀念您,将每一次心跳,都献给了中国人民;
我们怀念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付出,对北京体育学院的关怀;
北体人永远不会忘记您的那句:“北京体育学院要办,还要办好”;
北体人始终牢记您的嘱托,传承体育报国红色基因,为实现体育强国梦贡献北体人的力量和智慧。
北体人的心中,永远盛开着一束海棠花……
回眸周总理与北体大的点滴片段,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感动敬仰和震撼,激荡起奋进新时代的内心澎湃……
1952年7月,第15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新中国直到奥运会即将开幕时才得到参加的邀请。去,还是不去?刚刚起步的新中国体育事业,面临着一次挑战与抉择。有些人不主张参加。他们认为,中国的体育事业还很落后,加上又是临时组队,去了也不一定能赶上比赛;再说,即使参赛了,也很难取得成绩。作为新中国首任总理的周恩来主张组队前去参赛,他说:“尽管我们还难以在奥运会上取得成绩,但我们还是要去。在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要通过运动员的风采来宣传新中国的面貌。”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与关怀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长荣高棠率领由40人组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赫尔辛基参加了第15届奥运会。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上高高飘扬。其中,后来成为我校教师的卢鼎厚作为男子篮球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奥运会。
中国体育代表团回国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听取了代表团的工作汇报。他说:“参加奥运会,升起了五星红旗还不够,中国运动员应该为世界体育界作出贡献。我们国家有那么多人口,我们会有好的体育人才。今后应该多创些纪录,多获世界冠军,让五星红旗更多地飘扬在国际运动场上。”
1957年10月20日,周恩来总理到北京体育学院田径场观看郑凤荣比赛后,在接见时送她一束鲜花。周总理在一个科学家会议上,专门介绍了郑凤荣的情况。他说:“有一个小姑娘,你们要向她学习什么,学习她的精神。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定会出现郑凤荣、张凤荣、李凤荣,一定能打破世界纪录,就是时间问题。” 郑凤荣没有让周总理失望,那次接见后不到一个月,郑凤荣就打破了世界纪录。1957年11月17日,在北京田径运动会上,郑凤荣打破了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妮尔保持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美联社评论说:“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代表六亿中国人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再也不是落后的选手了。”郑凤荣是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女性。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接见她,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她颁发奥林匹克银质勋章,称她是伟大的运动员。
1962年12月27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来校参观,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北京体育学院院长钟师统陪同。
1963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来我校参观。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访华期间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体育表演,我校青训队员承担仪仗队的任务。
穿越历史云烟,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奋进,为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北体力量——这是北体人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海棠花开香依旧,永葆本色勇向前。
北体官微 | 20200405期
文字来源|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校史馆、档案馆
内容来源| 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体育大学
编辑制作 | 党委宣传部
校对编辑|秦培栋、王 一
责任编辑|卢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