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订阅哦!
我校召开国乐系教学管理论证会
2
016年3月18日下午,国乐系教学管理论证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王黎光院长、闫拓时书记出席了会议,并与退休教师刘德海先生、全系31名在职教师以及12名学生代表共话国乐系历史、现状与发展。会议由系主任张尊连主持。
会议上,刘德海先生最先发言,他从自豪、忧虑、信仰谈了三个方面。自豪,是看到如今3代同堂,师资强大,人才济济感到欣慰和骄傲;忧虑,是教材需要编写,非物质文化需要传承,“1行动计划”需要延续,要把地方乐种带回学校;信仰,是琵琶即为自己的信仰,学校将“育国器”作为办学理念、办学方针,是将既有的概念打破,将国学融入艺术,做到道器合一即为育国器,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刘先生认为自己50多岁开始思想转型,定位为爬坡人、教书匠。他认为真正的老师并不是你有什么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你教什么。培养人才应该是精英式的管理,学校要培养出象刘天华一样全面的人才,要培养出具备理论、演奏、教学、作曲相结合的人才。
随后,王中山、黄梅、李光陆、李玲玲、杨靖、赵承伟、马可等老师都相继做了发言。老师们回忆建院之初,国家将全国最为顶尖的民乐大师都汇集于中国音乐学院,创办了国乐系,如蒋风之、扬大钧、曹正、赵春风、赵春亭、冯子存,以及当时年富力强、初露锋芒的肖剑声、刘德海、项祖华、王范地、刘明源、安如砺等国乐系老一辈专家,感慨于如今中年一代教授、学科带头在社会业界的影响力以及在吹、拉、弹、打、民族室内乐各专业骄人的成就,鼓励青年教师全面地发展自己。会上,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现有问题,如个别专业在参加全国性比赛时孤立无援,专业学生与辅修学生由于程度不一导致教学难度大,教材与教学不配套等,同时,也提出将毕业班学生与乐团签订实习协议等建议。期间,王黎光院长随着老师们的发言,不时地与老师们保持交流、互动。
最后,王黎光院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对国乐系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一是,促团结。艺术家是富有个性的,而个性应体现在作品里而不是生活里。音乐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句最通用的话语却道出无限哲理,音乐应摒除门户之见,要交流、要交叉、要有承认别人好的勇气,要有“苹果梨”的胸怀,只有团结,才有力量。二是,要成长。要下大力度培养老中青师资团队。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要尊师重道,把刘德海先生一样的专家视为系里的宝贝,经常“请回家”,讲讲过去,讲讲传统,要把旗帜找回来;其次是要推中间力量,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荣耀;最后是要梯队性地选择青年人才,如果入学时就发现是棵好苗子,那么就要有规划地用一个教学团队来培养他,使之能够成才。三是,加强学科建设。传统不能丢,要传承,要发展,要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教材建设要跟上。四是,师德建设是重点。传统教育是重中之重,学风建设需要每位老师起模范榜样作用。教一个学生,并非只教他四年专业,还应教会他做人、做事,做品行端正的人,做学生该做的事,具备就业的能力,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应该具有过硬的本领。不见得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演奏家,但至少应该成为具有崇高艺术修养的完整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如何让学生成才,重在教学成果,而不仅仅是过程。王院长还提出,今后要加强与作曲系的合作,表演专业的同学要以演奏我们自己学校老师、学生创作的曲子为荣。
此次国乐系教学管理论证会,老师们倍受鼓舞,也被王黎光院长激励人心的讲话深深触动。
来源:国乐系
作者:程 慈
编辑:刘依琦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宣传部邮箱:ccm_net@126.com
联系方式:010-6488738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