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音新闻|吟诵专家徐健顺谈吟诵与中国音乐的复兴之路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音新闻|吟诵专家徐健顺谈吟诵与中国音乐的复兴之路

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2016年4月14日下午2点,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音乐研究所与作曲系共同主办的“音乐纵横三人谈”系列讲座第七十八期在主楼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本次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吟诵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徐健顺教授,与谢嘉幸教授、瞿小松教授共话中国音乐之根——中华传统读书法“吟诵”。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2009年,徐健顺老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 “中华吟诵周”大型学术文化活动;2010年,发起成立了“中华吟诵学会”;2011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 “中华吟诵周”大型学术文化活动。徐健顺老师提倡用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吟诵”来读中国经典诗文,以恢复汉诗文固有的声音形式与音乐美感。多年来,徐健顺老师一直全心投入传统“吟诵”的研究、抢救和普通话“吟诵”的推广工作,组织采录、收集了南怀瑾、周有光、叶嘉莹、霍松林等千余位吟诵传人的影音资料,并在全国做过数百场讲座、百余期培训,直接受众多达数十万人。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诸多电视媒体进行吟诵展演,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吟诵、喜爱吟诵。

本次讲座围绕“吟诵”的概念、“吟诵”中“读”的规矩、“吟诵”中的音乐、“吟诵”与中国音乐的复兴之路四个部分展开。徐健顺老师首先就“吟诵”这个词的由来为大家做了简单的解释,用叶嘉莹先生的话来说,“吟诵”就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即古代的“读”,我们现在把有旋律的读法叫做“吟”或“吟咏”,没有旋律的读法叫做“诵”或“诵读”,合称“吟诵”。关于“吟诵”中“读”的规矩,徐老师解释说,其实“吟诵”历来就是有规矩的,“吟诵”的规矩体现在学校和文人间代代相承,且以读法符号来表示。徐老师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吟诵”读法符号的历史渊源,从播放的视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之间“吟诵”的差异。

“吟诵”中的音乐,蕴含着中国音乐之根,从“吟诵”的节奏、旋律中能发现它和“唱”之间的密切关联。用杨荫浏老师的话来说,“由语言而吟诵,由吟诵而歌唱,其间有着一贯的关系”。遗憾的是,现代音乐发展起来后,大部分的人已经不会“唱”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我们今天的音乐,大部分是作曲家自己作词作曲,然后由歌手来演唱,而古代文人则多是自己创作又自己唱、即兴唱。徐老师为现代人已经丢失了“吟诵”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感到惋惜,并引出本次讲座的最后一个话题——“吟诵”与中国音乐的复兴之路。徐健顺老师深情地说到,“吟诵”是中国人歌唱的基本方法,复兴之路要从复兴“吟诵”开始,国人要重新学会唱歌,还要会唱自己的歌(学会自己创作且有即兴歌唱的能力),最终获得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感情的能力。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吟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吟诵”的魅力。徐健顺老师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使同学们对“吟诵”有了一种更为亲近的感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与发展“吟诵”的队伍中。

图文来源:研究生院

文章作者:彭玮婷、刘一浔

本期编辑:格桑卓玛

责任编辑:刘依琦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宣传部邮箱:ccm_net@126.com

联系方式:010-64887383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国音新闻|吟诵专家徐健顺谈吟诵与中国音乐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