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将迎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依据学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我校的优秀教师们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传统,传承电影学院精神,培养出了不计其数的优秀毕业生。目前学校正在进行“以评促建”的教学评估活动,我们更要以这些优秀的老教师为榜样标准,立师德,强学风,营造更好的校园氛围。
周登富
周登富,男,1942年12月生。中共党员。美术系博士生导师,教授。1965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本科毕业(五年制)。1965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任教。1988年任美术系党支部书记。1992年任美术系副主任。1994年任美术系主任。1996年任教授。现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周登富老师在任教期间培养出多批优秀毕业生,教学态度严谨认真,注重师生交流。周登富老师对我国电影美术历史与理论具有独到的见解,在学术领域精益求精,参与了多部经典教材的编撰。作为老师,他具有很强的责任心,非常关注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并认为“教师对学生不单要传授设计方法,更需要帮助他们锻炼创造性思维。”
周老师已经在校任教四十年了,是北京电影学院当之无愧的优秀教师,我们很荣幸地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
“美而优则导”
//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不仅培养出了很多电影美术方向的人才,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电影导演、电影摄影,还有优秀毕业生改行做影视服装设计、广告导演和数字特效美术设计师……无论哪一行,美术系出来的学生都得过大的奖项,对此,周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
“单说改行当电影导演,美术学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毕业后改行当导演呢?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当学生时,他们所学知识的结构适合导演工作。美术系的学生,四年本科要学习将近五十门课程,内容包罗万象。单说空间组织和场景设计,就需要花费六个学期的时间完成纸上练兵和拍摄实践训练。就设计本身讲,学生首先要学会平面设计,即空间平面的长、宽、大小,门窗、道具的位置,场景空间的档次氛围,演员扮演的人物的走动路线、停站位置,主要色彩、光源的设置等,这些造型因素的平面构成关系确定以后,演员的平面调度大体上就有了方案。这一点就是美术师站在导演的创作位置上在场景的平面构成设计上完成的任务。平面设计完成后,紧接着是场景空间的立体构成设计:墙上挂的、地上摆的、床上铺的,还有道具的组合,色彩的配置、层次关系、节奏关系、疏密关系、人景关系、光色调气氛、画面的构图,以及主次角度的设定,不同景别的机位静动处理,还有不同摄角的造型语言的内涵、外延等等,这实际上,是学生又同时站在摄影师的创作角度上,对场景空间的立体构成关系,列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对于录音艺术方面的设计,学生在创作时也思考得比较多,如各种有声电器的配置,地板和墙面材质的不同运用(石材、板材等)。不同质和量的道具陈设等都会随剧情和人物情感变化发出不同音效......美术系的学生通过上述多方面的艰苦训练,在他(她)进行案头设计时就几乎能把所有主创人员的创作因素全部融进设计当中,这就是知识结构问题。
美术系学生造型基础课作业
二是美术系的学生具有较深的绘画功底和多向性绘画艺术的理论修养。有了这些方面的基本功,他们不仅能绘制出自己的创作图纸,形象地、较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而且在看剧本、分析人物、理解剧情时,脑海里即刻浮现出未来电影的连续画面。这个连续画面的形成,与造型设计课上培养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有了画面造型设计方案,就能与导演、摄影等进行更直接地创作交流,对提高影片质量大有好处。实际上这也是欧美电影大国的电影“视觉先期化”实质性的创作步骤,也是欧美国家的电影美术师在其创作过程中所必须完成的一项创作内容。
美术系同学场景氛围作业
三是目前我国电影文化水平的局限使然。在我国电影界,电影美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摄制组里,某些导演、摄影师自己的美术修养不高,却要充当美术师的造型设计的“法官”,说这不行,那不行!叫他们提方案又说不出来,结果是各个方面素养已经够了的美术师干脆自己当导演,冯小宁去当导演就是这种情况,他说:“我让摄影师拍,拍出的画面不是想要的味道。不如自己来拍,摄影师把握技术,我自己控制画面。”
“要挖掘学生潜能”
//
周老师从美术系毕业以后便直接留校任教,他认为,电影美术设计这一行业,涉足知识面很广,教师对学生不单要传授设计方法,更需要帮助他们锻炼创造性思维。
//
“当时我填报的毕业分配志愿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和西安电影制片厂。因为毕业之前我在八一厂实习过,和他们有过接触,打下了到那里工作的基础。而西影厂当时正新建,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但是学院领导和系里的老师比较了解我的学习情况与理想抱负,让我服从组织分配留校任教。我想教书育人也很好,1965年毕业后便留校任教至今。
周登富老师课间与学生讨论
我认为,第一,当老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其次,要有真才实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再次,要循循善诱,要讲究方法,讲究实效,力戒空谈。
现在,我比较关注中国电影美术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和与电影美术直接相关的、与电影艺术直接相关的电影美术形态研究,以及电影特技、电影色彩等方面的美学研究。这些研究,在电影界应该得到重视。我想利用有生之年和博士生教育平台,为我国电影美术的系统理论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1987年11月,美术系教师在指导学生作业,右起:周登富、宋洪荣、李居山
我比较注意开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个考验。比如说拿到一个剧本,有的同学想得比较深,对人物、场景、作品样式、风格,各种元素理解得比较清楚,很快就能拿出设计方案来。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会把设计创作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自己,让他们自由地去发挥,再做指点。老师的重点是那些设计能力较差,表现能力较差的同学,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认识能力,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分析影片总体空间、色彩构成依据,分析每一件道具、每一个人物造型的要求以及将来的银幕表现。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负责。”
周登富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要热爱这个专业
//
作为一名培养出多名优秀毕业生的老教授,周老师也对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他的建议不仅仅适用于美术系同学,相信在电影学院的各位,都能在周老师的建议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
“要学电影美术,首先要从心底里热爱这个专业,只有爱这一行才能干好这一行。其次自身要有丰富的生活基础,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只有生活才能激发创作的热情,才能搞好创作。再次就是要有专业理论基础,上学的时候教授开书单布置每年30本左右,要求按时阅读完。最后就是要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它是实现你创作意图的技术手段。除此之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不怕吃苦才能精益求精。艺术无止境,你需要不断地学习,转变观念,才能越做越好。“
在专业学习上,我的建议是:第一,得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种生活经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哲学方面的书籍,设计学方面的书籍和社会学方面书籍,这四大类书籍我觉得都是比较重要的。理论是对创作经验的一种概括,但是这些东西恰恰很难被重视。
还有一个问题是,要多看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一定要多看中外电影大师的作品,对这些电影大师,不是只看他的某一部,而是看他的系列作品,还要查他们的整个创作历程方面的资料。这对学生非常重要,你不可能把所有大师的作品都看到,但是起码要把有代表性的,或者你感兴趣的这个大师作品系列要吃透。哪一部作品讲什么、表现手法是什么,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什么,你感觉银幕影像的一般剧作效果又是什么。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近七十年来,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出无数优秀学子,为中国的电影事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老师的辛勤付出。近期,我们还将陆续发布电影学院优秀教师系列文章,敬请期待。
采访撰写:苏竞元
排版/编辑:贾羽霄
BFA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北京电影学院
关注北京电影学院,菜单栏点击“考上北影”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