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386字,阅读约需7分钟
关键词:毕业赠言 考古文博学院
编者按
长亭古道,绿树荫浓,又是一年夏日。挥手往昔的记忆,怀揣满满的收获,燕园学子带着对未来的期盼踏上新的旅途。师长的教诲犹在耳畔,挚友的鼓励勉记于心,北大人的自觉是铭记职责与使命,是不负家国的重托,是永远与他们同行的北大精神。虽然身处一个特殊时期,只能隔着屏幕感受师长教诲,然而北大的关怀丝毫未减,北大的精神一如往昔。聆听熟悉的的勉励与期望,过往青春值此礼赞,新的故事等你书写。
教师代表张剑葳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很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美丽的德斋庭院向2020届毕业生们说几句祝语。今天毕业的2016级本科班是我作为班主任带的第一个班;毕业的2018级研究生中也有不少我正式开课教过的第一届本科生;以及我作为导师带的第一届硕士生。从这个意义来说,今天既是你们毕业的日子,于我也是教师生涯中的重要节点。因此很感谢学院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还记得2016级同学刚一入校,就被称为“史上最大考古班”,上课济济一堂,充满了希望。
学院在“感悟考古”新生导学课上组织大家去周原考古工地参观,我们一起乘绿皮火车去往宝鸡。在夜车上,我与同学们轮流谈心到熄灯。第二天,雷兴山老师特意下了血本,安排大家早饭在法门镇吃了羊肉泡馍,中午吃臊子面,晚上吃关中风情园的火锅,给大家营造出考古实习每天都吃这么好的“假象”。我记得那天伊利夏提因为饮食习惯,两顿饭连吃了八个鸡蛋,吃到晚上看见鸡蛋就害怕。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同学们看了周原工地的大建筑夯土块,又震撼于秦公大墓的霸气,天色将暗,在周公庙集体朗诵《诗经·大雅·緜》。
这些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没有疫情的深秋。
转眼之间,四年过去。
同学们各有迷惑、彷徨、踌躇,也各有各的野望、成长和收获。
大家各有各的烦恼,可是大家似乎又都找到了各自的办法:
有的同学去学了“外外考古”新专业,被“虐得体无完肤”;
有的同学转到其他院系,但还是我们的赛克勒博物馆志愿者;
有的同学宁愿降级也要转来学考古、学古代建筑、学文物保护;
有的同学敢于约老师的时间,来办公室找我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困惑,哭一场,把苦恼留给老师去消化;
有的同学虽然没有来找我,但可能自己不知道,其实爸爸妈妈与我通了很久的电话;
有的同学休学去创新创业,提前感受社会的残酷与各种机遇;
有的同学因为身体原因需要暂时离开、仔细思考一段时间,但仍与我保持通信;
有的同学始终学霸,如愿保研、直博,拿奖学金,早早进入研究状态;
有的同学成绩未必名列前茅,可是保持阅读,学习外语,发展爱好,过得精彩纷呈;
……
大家似乎都不一样,大家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路。
如果说,四年前、六年前、乃至八年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相同、相似的气质让我们在北京大学、在考古文博学院相聚,那么,在穿上学位服的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又要往哪里去?我们的相同气质还在吗?
我想起一个不算故事的小故事。
2016-2017年我们在故宫延禧宫做灵沼轩建筑考古全面记录工作,曾经与德国考古研究院的学者有过短暂的共事。当时他们带队的学者是德国考古研究院建筑研究所所长沃尔夫·海特教授(Prof. Dr.-lng. Ulrike Wulf-Rheidt),一位女建筑考古学家。她工作非常认真敬业,自己动手画测稿,一丝不苟测量与分析。我们在工作中有时候会有些较劲的意味,例如‘’这个我发现了你发现没有,这个我想到了你想到没有‘’这样的状态,有时甚至辩论起来,但收工的时候会很轻松地聊天。有一天在神武门西边的食堂吃完午饭往延禧宫走,我和她边走边聊,她告诉我她们研究所有不太多的人,但是正在海外开展考古工作。我就问她,那你们怎么开展工作呢?
她说:We send expeditions to the world.(往世界各地派队伍。她本人会在每个地方工作一段时间,再去下一处,如此反复)。
——每一件工作,都是一次新的征途和探险。这是我们考古和文化遗产工作的常态,可能也是乐趣与吸引力所在。
我们必然追问,那么一次一次探险征途的目标何在?我们每一场考古发现的目的何在?我们为谁考古、又为谁而守护文化遗产?
还没有来得及与沃尔夫·海特教授再相会来谈这个问题,却忽然听说噩耗,沃尔夫·海特教授在雅典卫城工地出了意外,从神庙的脚手架上摔下来牺牲了。被消息震惊之余也感慨:她活成了传奇——她的故事没有讲完,但她的精神永远在这伟大静穆的古典艺术巅峰之地“托体同山阿”。
常出野外,有未知的风险,永远在路上,无法常与家人团聚,为什么这样的工作还要去坚持?我想,这可能源自内心一种极致、纯粹的精神追求。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学院能培养出樊锦诗、柴生芳这样的杰出院友。
征途的使命感不为他人而生,而是为了回应与坚守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特质与希望,是为了自觉或不自觉地延续我们之所以作为人类的最值得传承和延续的那一部分。
在人类生命安全遭遇重大考验的2020年,我们无需在此宣扬牺牲,相反,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我希望你们不要太累,要好好生活,妥善安排,健康工作,平安进步。不熬没有必要的夜,不喝没有感情的酒。但是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高质量、按时间交上每一篇文章、报告和图纸——到了工作岗位,没有人再会给你们宽限商量的余地。
同学们,为了一次又一次的征途,让我们把自己建设成一支队伍,不骄不躁、不气不馁,无论如何也不被生活打倒。从业务到思想,从科研到生活,你一个人需要抵得上一支队伍。(但我这个意思不是让你们到了工作岗位单打独斗,相反,要广泛团结可团结的力量,共同进步,逐渐成为那位精神上的“队长”。)
最后,祝大家能够专注、投入地做自己,认真完成每一次expedition。你带领、实施的,是生活与生命的每一场具体征程。
谢谢大家。
来源 | “考古团学”公众号
美编| 童祎璐
毕业记忆
特辑 | 线上线下,一期一会:来自不同院系的毕业典礼记忆
难忘岁月
特辑 | 不负韶华,不惧未来:历史长河中的北大“毕业”往事
青春特辑
特辑 | 2020年毕业生歌会:致青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