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一
热血铸军魂
致敬老兵 共庆“八一”建军节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1927~2020
在北联大的校园里,
有这样一群教职工,
他们曾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军人!
中华好儿女,
青春献军营,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
如今在校园的各个岗位上,
他们葆有军人本色,
再谱立德树人新篇章!
值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
为我校全体退役军人送上节日的祝福,
向你们献上深深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建军节来临前夕,我校工会面向全体退役军人会员开展了“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大家纷纷以文字的形式,深情回忆了军旅生涯难忘的故事,讴歌了强军兴军历程,讲述了退役后永葆军人本色、建功新时代的事迹,抒发了家国情怀。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一起分享那段峥嵘岁月。
01
抱笔从戎洒热血 解甲执教写丹心
作者:常金平(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
当我提笔之时,恰是北京七月的夏日,傍晚的风透过纱窗吹进室内,给酷热的暑天带来一丝清凉,也吹开了我的思绪,窗外明月皎洁,一如二十九年前的夏天。
抱笔从戎,不忘初心。一九九一年我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拿到那薄薄一页印有八一军徽的薄纸时我的血液仿佛沸腾了,对于一个不过十八九岁的生长于山东农村的青年人来说,这种喜悦不仅仅是因为“到首都去”这一曾经遥远的梦忽然变得近了,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保家卫国的理想终于要成为现实。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高考直接上军校!对于一个热血青年来说,既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又圆了自己的军人梦!当兵!这是多么光荣的事!直到如今我还仍记得当时心中那份滚烫和热忱,那种期待和满足。而正是这份内心的光和热,照亮了我整整二十二年的军旅生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仅仅有一腔热血对于一名共和国的军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在军校的日子使我认识到,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只有不断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才能加快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推动人民军队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解,军校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投身军事装备建设行业。而出色的科研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是武器更新、装备进化的核心所在。武器装备的使用可能只是一瞬间,但背后却要经过反复的推演、计算,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绝非一日之功。也正是凭着自己的耐心和钻劲儿,先后获得国防大学经济硕士学位,装备指挥学院工程硕士学位和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有幸为武器装备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参与并见证了我军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自己也从一名农村青年成长为共和国的上校军官,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次,对我而言,这并非仅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而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认可,它坚定了我对知识的信仰。可以说,这段宝贵的军旅生涯锻造了我的灵魂、锤炼了我的意志、启迪了我的志向。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对着党旗、国旗、军旗暗自宣誓,“做一个对党无限忠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到如今走上讲台,这一信仰,始终没有改变。
解甲执教,勇于担当。当我在2013年退伍,重新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时,我如同当年选择国防一样,怀着一颗坚定而炽热的心,选择走进北京联合大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知识的力量和教育的魅力,教育事业对我而言是一片新的阵地,我希望自己的所有学生都能用知识武装头脑,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如果说曾经的肩章是对和平的许诺,那么如今这无形的肩章却是对未来的许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职业和身份的变化丝毫没有改变我那颗炽热的心,从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始终把责任和担当挺在前面。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不懈的努力得到学校的认可,2015年我晋升为副教授,2016年当选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党支部书记,并当选为北京联合大学第五届党代会代表,学校双代会代表。
敬畏讲台,爱心施教。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我始终坚持的教学理念,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作为指导我工作的教学思想。上课前我总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向优秀教师学习其授课经验、方法,主动探索丰富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头脑,希望能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任教以来连续6个学期年在学生评教中被评为优秀,同学们的支持和认可无疑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在科研领域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10余篇。当然,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在讲台之下、课堂之外,我也希望能更深入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与思想观念。与13号楼236宿舍结成对子,时刻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做到了全天侯育人,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学生好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广大青年人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希望能成为那个“引路人”。
牢记使命,筑牢堡垒。作为一名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我深知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时刻鞭策自己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常年的军旅生涯提升了我的政治素养和觉悟,我一直十分注重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最新理论知识的更新,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脑。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党务和本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我始终坚持对党的最新理论“先学一步、学深一些”,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争在学懂弄通和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和党员实际出发,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备好党课、讲好党课,积极宣讲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组织好“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因此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冀东抗日纪念馆、平西抗日纪念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北京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素养,同时充分发挥了系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电子商务的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了“用好三个阵地,实现三个突破”思想教育模式,即:用好网络传播学习平台、组织生活平台和课堂教学平台三个阵地,实现政治思想水平、师德师风水平的三个突破。主持了校级党建课题3项。2019年党支部获学校红旗党组织和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党支部,并成功获批教育部“全国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单位”,2019年,自己也获校级优秀党员和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深知个人的力量终是微薄,但仍希望有一份热便尽一份热、有一点光便发一点光。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我恍然意识到自己也已半生将过,想来自己是写不出什么几十卷的剧本的,回首半生,也不过“抱笔从戎、解甲执教”八个字便可概括了。抱笔从戎洒热血,解甲执教写丹心。青丝白发遥相映,铁马冰河入梦来。无怨、无悔,安然、自得。
02
跨越世纪的检阅
作者:庞卫祥(校工会)
人生能有几回搏?又有多少经历值得深刻记忆?2020年八一节将近,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军营,回到1999年。
那是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举行世纪大阅兵的前夕,部队接到重大参阅任务,中国海军航空兵6名功勋飞行员将驾驶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多功能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飞豹”战机组成箭型编队,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同时,海军首长下达了做好国庆参阅部队政治工作的指示,《人民海军》报创办阅兵专号《海空雄风报》并面向海军部队发行,以激励官兵爱党爱国和热爱人民军队的豪迈激情。时年35岁的我正在海军航空兵政治部服役,荣幸地成为这份阅兵专号的新闻3人组成员,参与到世纪大阅兵政治工作中。编发《海空雄风报》不仅要亲临阅兵一线采访和拍摄,同时还要完成后期排版制作任务,当时报社的老编辑们还在用手绘纸质版排版的方式编报,但阅兵专号时间紧,责任重,审稿标准高,领导要直观审看,又必须让全军战友第一时间了解受阅部队动态,因此制作周期必须压缩!怎么办?手绘太慢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必须向现代技术要效率,经过调研,决定大胆采用现代计算机彩色排版技术直出样报。为此我每天下班后就赶到北大资源学院夜大学习pagemake、photoshop等彩色排版、图形处理技术,学习回来就和战友一头扎进办公室忘我工作,采访、编写、后期制作经常干到凌晨甚至通宵不眠,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日子。为全程记录“飞豹”箭型编队受阅部队的工作全貌,我们深入训练基地,零距离与地勤和空勤人员采访交流,我记忆最深的是机场上地勤保障人员专注维护的眼神,他们为确保战鹰安全飞行一丝不苟地工作,在炙热的机场钻进发动机舱维护战机浑身浸透汗水的身影……参阅部队的飞行员们对待训练精益求精,为达到分秒不差的高标准要求,训练之艰辛让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参阅部队战友们的精神风貌深深打动着我,也激励我和战友焕发出无穷的工作激情和干劲,一期期阅兵专号通过我们的精心采制,带着墨香如期飞到机场、军港的每一位战友手中,让“飞豹”的名字更加响亮。祖国,请检阅!当箭形编队呼啸飞过国庆5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汗水已化作光荣和自豪深深刻入军人的生命。
在大浪中搏击,不畏艰难,在逆风中起飞,勇挑重担,担当不是一句空话,而和平与战争,汗水和血水,铸就了军人的本色。
跨越世纪,时光荏苒。2009年的夏天我已脱下军装,成为北京联合大学的一员。7月,我接到学校通知,参加首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能源方阵,并负责游行方阵师生的安全保卫工作,特别记得动员会后校党委徐书记对我说:一定要确保师生的政治安全和人身安全,不能出丝毫问题!那一刻,我内心既感到光荣又深知责任重大,暗下决心,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坚决完成使命任务!我从组建方阵的那一天起,就将铺盖搬到了学校,自7月中旬到国庆大典的70多个日夜,无论清晨或傍晚,始终和参阅师生一起挥洒汗水,全身心投入到方阵训练中。我与校团委领导一起,仔细研究安防工作细则,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小组分层安全管理责任区,形成安全管理快速反馈机制。一次又一次的人员政审工作,审慎而严密,参阅师生包括那些预备人员在训练中的思想动态都要随时掌握,不能出现丝毫的差池。
首都国庆60周年阅兵安防工作要求,方阵安防责任人必须进方阵,这一规定意味着我这个45岁的老兵还有机会和师生们一起走上天安门广场,亲身感受国庆大典的盛况。在日常训练中坚决贯彻安防预案,无论在北京科技大学、沙河机场的大型合练,还是两次深夜参加广场实战演练,这些平时人们总认为吃苦精神差的九零后独生子女,在方阵训练中都特别配合,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深深感到,新一代年轻人正在锻炼中成长,纪律性大局观正在内心形成,意志品质正在训练中得到塑造,值得欣赏,值得信赖!他们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正是国家的栋梁。
10月1日凌晨3点出发,我随方阵进入台基厂大街候场。清晨,当我们听到广场传来的礼炮声,三军洪亮的口号声,战车和飞机的轰鸣声,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直到我们的方阵身着节日服装,带着喜庆的心情,踏着铿锵有力的乐曲,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与祖国共奋进!
整个国庆工作,我们的方阵队伍团结一心,纪律严明,步调一致,没有出现一次差错,没有一名师生掉队。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也因此受到了北京市公安局的表彰,荣立三等功。
(1980年至2004年服役于海军航空兵部队,海军上校)
03
相逢是首歌
作者:肖春林(校后勤保障中心)
联大后勤工作队伍中,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部队,来自不同岗位;他们相逢联大,后勤相识,工作携手,奋斗坚守,拼搏前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退伍军人。
他们经历过人生最流光溢彩的军校青葱岁月;他们经历过青春洋溢的军旅高光时刻;他们经历过联大高歌奋进的日日夜夜……十几年、二十几年前,他们投笔从戎、挥洒青春、保家卫国;多年后,他们挥别军旅,相逢联大;他们初心依旧、笃力前行;他们唱联大的歌、学联大文章、讲联大故事;他们“铆”在校园、“钉”在岗位、扎根联大、奉献联大;他们忘我奋斗,用赤诚和担当书写联大的青春;他们无私奉献,用党性和情怀书写着联大的美好画卷。
时光荏苒,他们依旧是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岁月变迁,流逝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党性。年少的他们,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无限向往,投笔从戎,精忠向党,继承着革命年代的军人精神,发扬着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在军营里锤炼淬火,成长成熟。时至今日,中年的他们,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意志如磐、党性如钢,继续秉承着党员的优良作风,发挥着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在校党委、校领导和后勤的领导下,他们紧扣联大时代主题,紧贴学校“三全育人”顶层设计,全面加强后勤育人教育,履行自己的“育人”责任,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他们聚力思想指引,讲党性,讲原则,思进取;他们宠辱不惊,胸怀大局、关注大局,始终以党员的要求服从服务于联大建设大局,自觉把岗位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审视,自觉地把工作融入到联大建设中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他们是联大工作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他们是后勤育人教育的探路者和践行者。
青春易逝,他们依旧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从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那只是时间空间的转换,是内容的不同,不存在质地的差别。青春易逝,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信念,变的是青春,不变的是奉献。无悔的青春献军营,奉献的人生伴联大,是他们真实的写照。
一路走来,联大的大事多、喜事多,大事中有他们拼博奋斗的身影,喜事中有他们汗水挥洒的场景。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美丽整洁的校园有他们的辛勤劳作,香甜可口的饭菜有他们的精心烹调,舒心愉悦的宿舍有他们的细心布置,阅兵场上有他们默默无闻的保障身影,服务保障中有他们负重前行的背影,抗疫防控中有他们冲在一线的坚守,急难险重任务中有他们冲锋的身躯……他们冲锋陷阵,不惧艰难,不畏困苦,敢打敢拼,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冲锋战斗,他们是联大后勤强有力的战斗保障集体。国庆阅兵保障期间,综合办主任李夏、党办主任方祖成、饮食中心郭希海、张良树、学宿中心李力、物业中心牛军锋、北苑校区邵长虎、育慧苑徐敏学......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顶酷暑、战高温,紧跟伴随保障训练队伍,协调训练保障物资、精心调剂可口伙食、细心做好生活保障。
新年伊始,疫情汹汹、洪水猛兽,他们更是“逆行”而上,舍家忘我,冲锋在前,紧贴学校防控工作要求,步调一致、落实预案、展开防控。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做到了防控教育不漏人、全员防控不感染、餐饮供应不掉链、服务保障不断线、卫生消杀不漏点,全面打赢了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年少不再,劲头不减。工作中,他们铭记军人职责,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是他们的坚定信念;退伍不褪色,讲党性,是他们的崇高信仰。坚守、担当、拼博、奉献,是他们在联大后勤工作最好的脚注和阐释。
时光过隙,他们依旧是乘风破浪的践行者。他们紧跟时代,拥抱时代,适应时代,加强学习,自我革命,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昨天的荣誉已成回忆,他们抱着归零的心态,放下曾经所有的辉煌和荣誉,在新的岗位、新的战场,迎接新的挑战;他们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在党和军队的旗帜下奋战已久,军人勇毅果敢的品质不会变,忠于职守的态度不会变,廉洁奉公的党性不会变。
韶华不再,但奋斗依旧。他们有着坚定的党性政治信仰,有着丰富的基层部队工作经验,联大有着广阔的工作舞台,成就了他们施展才华的岗位,实现了他们的理想抱负。
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他们坚持学校新时代的目标导向引领,扭住工作关键,积极探索实践,落实改革实效。他们在后勤工作岗位上立志为师生服务,他们在后勤服务保障中积极参与拓展育人。他们争排头、当标兵,主动站在学校立德树人第一线。他们把联大“三全育人”的行动实践、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热心的服务精神落到了实处、带到了社会,传入了社区,融入了群众,温暖了人心。
不相信什么岁月静好,他们只笃信乘风破浪、负重前行方是应有本色。他们质木无文、朴实无华;他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默默无闻,坚守初心,肩扛责任,怀抱担当。他们“渺小”而又“伟大”,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联大后勤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和使命担当。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以联大为家,赓续着“不负使命、勇于担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联大优秀品质。他们与联大同呼吸、共奋进、共青春、共相守。
他们自豪:因为他们曾有一个共同的、响亮的名字——军人。
他们相信:相逢是首歌,既然相逢,就要与联大携手一生。
他们期盼:待到联大枝繁叶茂、花开烂漫时,丛中留一笑。
( 1980年10月服役于空军雷达部队,少校)
1991年至2009年空军部队副营职上尉
04
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
作者:唐晓梅(校信息网络中心)
我是一名2015年从部队转业的军转干部,和许许多多的军转一样,我们都曾经怀揣着报效国家的梦想投身于火热的军营,而今天我们转变战场,脱下戎装,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儿时的梦想就是穿上绿军装去报效国家。2000年我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后,光荣入伍,成为祖国西北边陲那个神秘基地的一员。那里是世界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那里奇迹般走出了34位将军,那里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骄人的十个第一: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起、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等都从那里顺利升空……至今那里成功发射了49颗卫星、8艘神舟飞船﹑1艘天宫空间实验室,相继将6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
十五的军旅生涯带走了我的青春,也带走了我太多的理想和激情。虽然它走过了,但沉淀在我心里的却是一种爱,一种一生无法释怀的爱。我珍爱曾走过的岁月,这是我一生的财宝,也是一生中美好的回忆。我很自豪自己曾是一名军人。我感谢部队曾经给予我那么多,我曾经被评为巾帼建功英雄、优秀共产党员等,在部队实现了自己的考研梦想。在部队我不但锻炼出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还养成了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我知道这些都会让我受益终身。
2015年我脱下了橄榄绿回到了地方,来到北京联合大学,成为高校教育系统中的一名新兵。我知道曾经的光环已经褪去,但我坚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我积极转变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新的岗位、新的角色、新的工作方式等,并牢牢树立我所从事的工作绝对不只是一个饭碗,不只是一件差事,而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我庆幸自己能到信息网络中心工作,在这里我有很强的归属感。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每当走进办公室就像走进自己的家一样,是那么地熟悉、温馨、欢乐、和谐。在工作中各位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让我学到了很多,大家都很耐心,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网络中心的工作,对自己的网络安全业务也游刃有余了。感谢领导委以重任担任网络安全科科长,我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但是当时心里真是没底,毕竟以前自己不是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还好有陈瑛副科长的鼎力相助、有宫旭和张琳两位任劳任怨的年轻同事的默默付出,当然更离不开中心所有人的支持和帮衬。两年来,圆满完成了安全科的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每季度例行安全巡检、新系统上线前必须渗透测试、严格执行等级保护备案和测评、重保时期零报告及值班等等,确保了我校校园网的网络安全。习主席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想整个国家的网络安全制度,就是靠一个一个从事网络安全的最小单位和部门支撑起来的。只有基层的网络安全得以保证才能有整个国家的网络安全。
除了在业务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以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直属单位的各项活动,先后加入了羽毛球协会、慢跑协会、登山协会、美食协会等等。入校以来代表直属单位参加过美食大赛、羽毛球大赛、广场舞大赛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参加比赛不仅锻炼了身体、结识了更多的老师,也增进了大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增强了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面对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性爆发的这种状况时,我觉得自己更有责任也有义务冲在前面,勇挑重担。我积极遵守学校和社区的各种规定,在疫情之初就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抗疫工作;疫情之初网络中心承担了学校疫情防控系统建设的重任,我也毅然加入其中,有时候整理数据要熬夜到凌晨,有的时候为了搞清一个问题而不得不让孩子饿着肚子;今年正值学校三全育人大讨论大学习大落实阶段,我们的工作虽然不直接和学生接触,但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工作中体现“自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近两年来,我们借助北京市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和首都网络安全日积极扩大宣传,通过制作微电影、海报、微门户专题文章推送、专家送课到校、请北京市局政委、银行管理人员等到校做讲座,不断提升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曾经看过一段话:如果你选择了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一生,那么你就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势,一种使命,一种默默无闻光明磊落的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如韩宪洲书记所说:要做奋斗的联大人、幸福的联大人,要发扬“不负使命、勇于担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联大品质,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历史贡献,共同谱写北京联合大学“三全育人”的华美乐章!
(2000年7月至2015年10月服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校)
05
女兵谣
作者:傅航(校财务处商务学院财务办公室)
“带着五彩梦从军走天涯,女儿十七八集合在阳光下,走进风和雨走过冬和夏,心有千千结爱在军营洒......”一首女兵谣唱出了咱们女兵刚入伍时的心境和情怀。
回想2007年的那个夏天,大学毕业的我背着书包踏进了军营。一晃就十三年了,其实在部队的日子就五年,但是这五年真的是影响着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部队生活确实是很艰苦,是个打磨人心性的地方。要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记得刚入伍军训的时候,班长就时刻提醒我们要从一名地方大学生转换成合格军人,无论是从行为举止还是谈吐说话,一定要有兵味。比如说,干什么事都要跟班长打报告请示,同意后才能去做;开饭前要列队唱歌,饭后列队一起回营房......那会觉得没意思的事儿,现在有时回想起来会觉得挺有意思,只有在部队里才能经历这些。现在和战友聚会时,还会回味部队生活的酸甜苦辣:“你还记得那次咱们大半夜的紧急集合吗?你还记得咱们下连队的那天吗?......”真的是讲不完。
2013年的秋天,我转业到了北京联合大学,开始在商务学院的学生公寓工作,2015年岗位调动,现在财务处工作。到财务处工作面后,每天都会跟师生打交道,有询问报销流程的,询问缴费信息的等等。每当感到疲惫的时候,会想起在部队的日子,想起部队首长经常对我们说起的话: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些话时刻激励着我。学校现在开展“三全育人 大学习 大讨论 大落实”活动,结合自己岗位,我想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用真心、热心、关心,真诚地为学生们服好务,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温度。
最后还是用女兵谣中的歌词结尾“钢铁的营盘里朵朵姐妹花,一身戎装靓丽我青春年华,钢铁的营盘里深深战友情,一声令下男儿女儿并肩出发”。
( 2007年7月入伍武警交通部队,副营职)
06
忠于使命报国志 勇于担当护校安
作者:郭英(校保卫处)
2016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北京联合大学保卫处工作。在学校这所大熔炉里,我实现了由军队向地方的转变,由军人向普通教工的转变。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三年多以来,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经历治安交通、办文办会、政治稳定和支部宣传、组织委员多个岗位锻炼、积淀,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参与并圆满完成十九大、建国70周年等重要敏感节点的维稳安保任务,为护航学校安全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2017年是重大活动安保年,从年初开始,学校启动了平战结合的安稳工作机制,围绕政治安全、反恐防恐、涉校矛盾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分阶段开展专项排查,保卫处作为牵头部门,发挥着协调、推动、监管作用,我和各位同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党的十九大期间,我连续10天保持24小时在校值班,随时做好处置突发情况的准备,以坚守、责任、担当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2019年6月至10月,我随国庆游行第7方阵2232名队友一起走过长安街,共同接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空前震撼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经100天,其中23天校内集中训练、12次校外演练,累计进出训练场地保障车辆1000车次、教职工车辆6300车次、人员3.6万人次,组织各级预案演练和培训工作10余次,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行安保职责、参与每一次训练,这次保障和训练也让我意识到,要做青年的引路人,首先要做青年的同路人。我们既教育培养着学生,也受到学生的影响和感染。当看到学生战骄阳、斗酷暑,仍然保持昂扬的训练状态,作为学校的保卫干部,我也深受震撼,更加感受到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3日保卫处已打响疫情防控第一枪,会商研判和部署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我配合各校区保卫负责人,开始摸排保卫系统人员近期行程、身体状况及密接人员情况。随着各级疫情防控措施动态调整,我和其他同事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要求,不断完善并严格校园防控措施,筑牢校园防控第一道防线。疫情防控信息报送是我的重要工作,我坚持每天与各校区保持沟通,按照上级统计要求核对当日信息;2月份学校微门户上线“疫情防控信息系统”,我制作操作指南视频,解决新入职人员不会操作的问题,定期梳理问题清单解决报送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建立三级管理员微信群督促解决“打卡”不及时的问题……,通过跟进完善“工作小锦囊”,确保了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在学校工作的三年多,我仅仅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但组织却给予了很多很多……,我想说,我会保持历经风雨练出来的军人本色,时刻牢记自己是联大人,不仅把联大当作安身立命之地,更把联大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家园,与联大同奋进!
(1998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服役于原北京军区第38军,正营职参谋,少校)
07
强军梦 蓝天情
作者:赵占红(校医院)
每当听到或唱到“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歌,内心就会不自觉地被优美旋律所感染,想象的翅膀总会不自觉地随着歌词的牵引而飞向广阔的蓝天,内心有一种情愫在涌动,思绪也会被带到那情感与现实碰撞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难忘的军营生活。
回味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偶尔也会有些帐惘!自豪的是,经过七十一年的奋斗,以歼10、歼-20、运-20为代表的新一代战鹰已经成为主力,远海巡航、绕岛飞行、海外撤侨等行动任务的顺利实施,已经证明人民空军已经进入强国空军行列!惆怅的是,在今天强大的人民空军战列里少了一个我!
“夜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似乎那些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
1990年12月,带着亲人的嘱托和青春的梦想,离开中原大地来到华北平原,我成为空军某基地的一名新兵。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配到空军某基地宣传科任放映员,由于我们工作场所在礼堂,使我有幸见证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场景:开飞之前,蓝天骄子们在宽阔的礼堂前面专注地讨论航线、拿着飞机模型做上仰、俯冲的动作;在英模事迹报告会的现场,有幸聆听了飞行员处置空中特情的英雄事迹,有的飞行员在飞机发生故障时,为了减少地面附带损失毅然放弃了最佳的迫降时机,魂归蓝天;有的试飞员为了把新型装备试验数据完整的带回地面,依靠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勇气,驾驶失去动力的战鹰返回机场.......。
英雄的事迹激励着我!内心深处一个强烈的愿望牵动着我: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取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英雄!从那时起,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巩固文化知识,经常挑灯夜战,真有点头悬梁、椎刺股的拚劲儿,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入伍的第三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空医专,成为一名军校学员!
从军校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后勤医务保障人员。那时,我们空军服役的战斗机还比较老旧。1990年后,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1999年悍然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血的教训证明落后就要挨打,那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拥有了先进的战机,我们的空中装备强大了,就再也不会受西方强国欺侮了!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实力的提高,人民空军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进入2000年后,基地陆续装备了进口机型以及我国自主研制的更先进的机型。作为基地的一员,确实能为装备这些新型战机感到自豪。
后来,我从部队转业到我校工作。本着遵守部队保密纪律的原则,从未和同事讲起过部队装备的事情。但是,我在心里把对部队的那种情结转化到普通的医务工作中去。记得在部队时,中心电视台采防我时,我发言道:“小小针头为广大官兵解除痛苦,白衣天使为绿色军营增添风采”。到学校后,我把这种对军营的感情转变成对学校和为广大师生的热情服务中去,兢兢业业为联大校园奉献爱心。虽然身份、角色有所转变,工作中我仍然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立德为本,注重师德师风的养成,踏实工作、爱岗敬业,在日常工作中力争立德树人的典范。
如今我只能从每年国庆阅兵那威武雄壮、气贯如虹、翱翔在祖国蓝天的战机中领略祖国空军的壮大,回味空军强军梦的发展史。好感叹!中国近几十年间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都在成长壮大!也可以说,人民空军战机的更新换代就是祖国一路走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壮大史。
祝福祖国,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祝愿人民空军的发展越来越好,祝愿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战机来护卫祖国的蓝天!
(曾服役于空军86015部队 ,军龄16年,少校)
08
触忆军旅 感悟成长
作者:马良志(校后勤保障中心)
光阴不驻,岁月云河。
8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纪念日。
“铁马冰河入梦”,回想从军路,时光不再,感慨无限,借以机会触摸青春记忆,怀念军旅人生,感悟奋斗岁月。
忆往昔,从军路
我出生在山东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在这片红色的革命土地上,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中,广大沂蒙百姓“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壮举和为党、为国、为解放舍家抛业的具体行动,体现出对党和军队的无私奉献精神。革命的历史岁月悠长,筚路蓝缕,一路走来,他们用小推车将革命推过长江、推向全国、推向胜利,共同谱写了军民鱼水情、血浓于水、共同奋战的光辉乐章。
就是在那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小山村里,在老人口中不断讲述抗击日寇、解放战争和建设祖国的幸福回忆中,我慢慢长大,对党和军队渐渐有了最初的憧憬与崇敬。那是怎样的崇高与伟大呢!那是以解放全国苦难人民为己任,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甘愿牺牲自我,而在所不惜的崇高与伟大。
耳濡目染,憧憬盼望中,怀揣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理想,心中无限坚定着绿色军营,青葱年少,投笔从戎,背上背囊,一路向北;满怀敬意,抱着希望,揣着未来,踏入军营,开启了人生的重大转折。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挥汗如雨,不知疲累;训练间隙,一曲《想家的时候》,勾起思念,想起亲人,泪湿胸襟;深夜站岗,寒风凌冽,怀抱钢枪,无畏无惧;年夜三十,战备值班,望着腾空灿烂炫丽的烟花,想着团聚佳节的千家万户,忽然理解了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含义,突然觉得已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猛然感觉到肩上沉重了起来……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青涩的我在军营中一路淬火,一路成长,一路成熟。
话当年,勇拼博
“梦回吹角连营”,如荼的军旅生活,使我对党和军队的认识从少时的懵懂,渐至清晰,对党的向往和追求无以复加。经过军旅锤炼,思想日臻成熟,终于得到组织批准,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那天,我紧握右手,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青春正值年少,意气自当风发。立志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在军营里锤炼自我,升华自我,风餐露宿、掉皮掉肉、流血流汗,算不上什么;有困难就上,见危险就冲,敢打敢拼,说明不了什么;挥洒的是青春,时刻准备的是献身,因为这就是军人的工作作风,这就是军人的奉献精神,这就是军人真实的生活写照。
入党后,意更坚、志更强、劲更足。军事比武,一举夺魁;业务考核,一马当先;带领团队,评先晋优。工作不畏难,热情满腔,血气方刚,攻城拔寨,见荣誉就争,见红旗就扛,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1次,“优秀共产党员”、“带兵先进个人”、“优秀机关干部”、“优秀四会教员”……
所有的这一切,皆因我是一名军人,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皆因军人和党员这个神圣的称呼时刻激励着我,皆因忘不了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革命英雄,忘不了在家乡筚路蓝缕抗战支前的革命乡亲,忘不了当年的从军报国之志,更忘不了在党旗下那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
憧未来,再立功
昔日从军报国志,今朝卸甲迎新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旅淬火多年后,挥别军旅,无悔转身,相逢联大,开启转战人生的第二战场;放下昨天的辉煌和荣誉,抱着归零的心态,在新的岗位、新的战场,迎接新的挑战。
退伍不腿色,转业不转志。历经岁月洗礼,意志依旧如磐、党性坚硬如钢,继续秉承着党员的优良作风,发挥着党员模范引领作用。
初心依旧,笃力前行,不忘军人本色。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发扬军人固有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担当奉献的精神,争做联大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争做后勤育人教育的探路者和践行者,自觉把思想融入到联大的思想建设,把工作融入到联大建设大局,争取在新的岗位再立新功。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战友们,奋斗的军旅青春,奉献的军营岁月,有你有我,有欢笑有泪水,更有值得我们触及心灵的涤荡。岁月如歌,在军旅的洗礼中,我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诗歌,用行动和生命诠释着军人的职业价值;在转身联大的建设中,我们依旧纪律严明、作风严谨、不怕吃苦、勇于拼博、甘于奉献;战场和岗位的转换,要求我们要适应新时代,适应新环境,立足本职工作,把军队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带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来证明军人的人生和奉献价值。
今天,在这欢庆建军93周年的八月,相信各位军人都和我一样,听到了嘹亮的军号声声,看到了党旗猎猎,军旗招展……
相信各位战友都和我一样,又想起了当年入党宣誓时的激动和铿锵誓言。这面鲜红的旗帜,一直飘扬在我们胸中,猎猎作响,激励着沐浴在党旗光辉中每一位党员,激情奔涌,开拓进取,砥砺奋进......
(1992年入伍总后勤部卫生部,中校)
来源:校工会
相关阅读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