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荫夏木,荷香十里明湖美。暑期是学校分析当前形势,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的机遇期,也是全校师生凝练成果、充电蓄能、提升自我的黄金期,更是学校在变局中开新局,精心谋划“十四五”、下好先手棋的特殊期。学校各部门充分利用暑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疫情防控中贡献力量,在高质量发展中主动出击,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贡献力量。
放假前,为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不断提升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能力,学校成立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暑期伊始,三个新型机构犹如引燃的三台发动机,以“铆足干劲,务实进取”的精神,集中精力破题,加快推进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按照《北京建筑大学面向未来城市的科技创新研究计划(2020-2035)》,着手推动城市设计与建筑遗产保护、绿色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生态修复与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城市与精细管理、城市治理政策与制度创新5大计划,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提升创新水平、助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学校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科技硬实力。7月20日,科发院开展科技政策改革专题研讨会,副校长、科发院院长张大玉在研讨中对学校相关科技政策进一步梳理,明确分工,强调要积极推进“科创10条”落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7月22日,“小空间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系列行动计划”项目落地实施研讨会在学校高精尖中心举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城市设计处处长迟义宸,张大玉等参加讨论,会议对项目报发改委审批后具体工作作了部署,并对活动的颁奖典礼进行了策划安排。
国际化发展研究院以“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为核心,将打造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创新中心、未来水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时空信息国际创新中心、应急减灾国际创新中心、医疗建筑多学科国际创新中心、新能源国际创新中心、寒区工程国际创新中心等多个国际创新中心。7月16-17日,国发院分别与经管学院、建筑学院联合组织三场国际学生招生网络面试,共面试了来自俄罗斯、巴拿马等国的10名申请人,综合考察其个人素养、来华学习动机、专业知识背景等。7月21日,国发院在西城校区举行国际学生暑期校园安全沙龙,帮助其增强安全与法律意识,以北建大主人的身份共同维护校园安全。7月23日,国发院与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学院进行线上交流,就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十四五”规划、校院两级工作机制、国际学生培养及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等开展了深入交流。
文化发展研究院聚焦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发展,以文化建设助推学校发展,以特色文化资源助推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汇聚学科专业力量,发挥建筑文化研究优势,致力成为文化领域的研究高地。文发院围绕“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北京红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建大精神与文化形象展示”五大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融合,搭建服务北京文化发展的平台,培育建筑文化新思想的策源地,打造师生校友的精神家园。7月22日,文化发展研究院与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北京长城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内容、专家组成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期,文化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围绕学校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建筑文化研究等内容,洽谈了业务合作范围。
纪委书记黄京红与党建工作处同志共同研讨巡视**报告。
教务处招生办公室推出协同合作、创新模式、精准对接、专业答疑招生工作组合拳。将本科招生宣传纳入学校整体宣传体系,改革创新招生宣传模式,搭建了属于学校自己的招生宣传云直播平台,这在所有北京高校中尚属首例。5月5日首次直播以来共计组织、参加30余场直播,单次在线最高观看人数超2.3万人。对近年在京内外高中的招生情况做了统计分析,统筹安排各学院与京内171所高中、京外359所高中进行对接。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组织8个招生学院专业负责人将为考生和家长进行电话答疑。
7月17日上午,宣传部联合教务处招生办,联系北京电视台融媒体——BTV北京时间“BTV带你逛校园”节目走进大兴校区进行招生宣传直播。直播展示了学校云冈石窟18窟复制工程、图书馆、大型多功能振动台振实验室、四合院等科研重器及文化地标,介绍了学校的特色专业及最新招生政策。该节目在北京时间、今日头条、爱奇艺、哔哩哔哩、快手、抖音、优酷等14家网站播放,截止当日12时,总观看量为34.9万次。
7月26日中午,CCTV-17农业农村频道电视端、新媒体端(央视频)同步播出北京建筑大学穆钧教授的两档采访节目。中午12:30-13:30,由穆钧教授主讲的《土房不土》在CCTV-17农业农村频道《大地讲堂》栏目第22期播出。同时,央视融媒体记者走进北京建筑大学现代生土建筑研究中心通过央视频进行节目直播,在穆钧教授的带领下,现场揭秘穆钧教授及其团队在现代生土建筑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7月24日午夜间,网信中心完成了新版信息门户的上线。该门户设置了多个功能栏目,提供了多种便捷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全校师生带来了更为贴心、实用的信息化体验。网信中心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开发,对校内应用进行了更好的整合、分类和汇聚,集成校内分散的各个应用和信息系统,使新版信息门户成为师生办理各项校内业务的主阵地和师生获取校内信息的总入口。
基建处老师们主动放弃休假,不惧高温酷暑,始终坚守在两校区校园建设改造一线,严把质量关、进度关,按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程施工。其中西城校区教2、3楼的工程正处在关键的阶段,要克服疫情原因人员不足、材料供应困难等不利因素,根据现场情况,基建处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挖掘到场人员的潜力,积极为施工做好服务,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双赢。
7月17日,校团委举行202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学校党委常委孙冬梅、白莽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各学院师生代表相聚云端,参加了主题为“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的启动仪式。今年暑期,学校组建50支队伍,300多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践团在65名专业老师、思政教师和学工干部的“双导师”模式指导下,遵循“生命第一、安全至上”原则,采取“线上组织、属地实践、远程协同”形式,围绕防疫抗疫、脱贫攻坚、传承百年建大精神等内容,以就近方式在家乡附近开展实践活动,在生动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机关党委召开机关党委委员会,讨论了学年考核方案,确定师德考核和岗位考核的考核对象名单、考核方式、答辩方式、优秀指标分配等。在暑期制定并预计完成完善党建相关规章制度、研究工作作风建设、筹备考核工作、策划党支部特色活动、支部换届等八项工作。
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在暑期工业机器人辅助数控木雕加工中心进行仪器设备保养维护。
7月17日上午,建筑学院同国发院举行了本年度首次海外留学生面试,从来自俄罗斯、安哥拉等8个国家的8名申请者中遴选了2名本科生,3名研究生在我校继续求学。7月17日下午,建筑学院班子讨论了潘剑彬老师同各系部青年骨干教师起草的“建筑学院职称评定标准”,并将在后续继续修改、优化,并适时开放讨论。7月21日,建筑学院召开服务北京建设的课程内容建设研讨会,院长张杰在会上鼓励专业设计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各专业增加中、高年级的跨专业联合设计题目,并要求各系部教师利用暑期设计工作计划、教案和设计课教学任务书,在下学期开学前展开进一步研讨,推进教学改革工作。
土木学院积极响应学校战略规划,贯彻执行国发院打造“1+N”个高端国际创新荷载平台的布局。齐吉琳团队召开“寒区工程国际研究中心”启动内部讨论会,明确工作目标,布置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暑假宝贵时间,争取尽快推进执行。同时,张国伟教授等开展了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多项模型试验工作。
测绘学院利用暑期组织采访团,一对一登门拜访金荣耀、崔保贵、陆立等退休老同志,了解学院过去发展细节,为院史编纂工作做准备相关材料,同时征求未来发展意见,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7月22日下午,环能学院实验室负责老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共同到实验1号楼和科研楼5个实验室为学生取重要物品,共取出笔记本电脑一台,显示器两台,各类证书证件20余个,解决了同学们的需求。
7月13日-7月18日理学院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赛前线上培训。
7月17日下午,人文学院组织对8间语音实验室、以及三十余间办公室及公共用房进行了暑假前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断电和门窗锁闭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做好防汛等安全工作自查。
资产公司组织暑期工作会,研究生产经营工作、体制改革工作、暑期重点工作等内容,并与北京服装学院等单位进行产业交流。
暑期是学校进行各种办学条件、办公条件调整、改造、完善的重要时期,包括党政办公室、教务处、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保卫处、后勤处、财务处、审计处、校友办、各学院等值班人员也在坚守岗位,认真履职,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师生们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劳逸结合,积蓄力量,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学年。
办学定位
秉承“立德树人、开放创新”办学理念,坚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人类和谐宜居福祉”,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弘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校训精神,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供稿:胡保华
摄影:各单位
编辑:梅雨
责编:汪洋海容
审核: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