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谢欣颖:行路随想

北京大学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未名新语 | 谢欣颖:行路随想

全文共537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北京大学招生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关键词:未名新语

北京大学招生办

编者按

离歌的余韵尚未散尽,新燕的清啼已近燕园。伏案夜读的学子在师友陪伴中不再迷茫孤独,看似漫长的旅程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接近理想终点。又是一年金秋,初入燕园的学子又将在这里书写属于他们的篇章。这是他们的未名新语,记录成长故事,畅想无限未来!

北京大学招生办

学生姓名:谢欣颖

毕业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题记

我的良心在说——“你要成为你自己。”

——尼采《快乐的知识》

01

北京大学招生办

我初三那年,职业规划教育正蔚然成风。一时之间,似乎所有声音都在对你说:想成为真正优秀的人,立志要趁早;只有早早明确自己的方向,你才能及早准备、抢占先机,并且少点折腾、执着前行。

我非常理解这种声音当中的合理性:于总体,社会迫切需要一群专而精的领域人才,早立志早培养自然更大概率早成材且是最优质的材;于个体,如同我在某次作文中写:“心中有欲射之的、欲守之则,一个人在焚膏继晷、身心疲惫时才会感到一种厚重的依托。”早早规划好道路带给人的心理优势无疑是巨大的——我向往那种笃定给予人的力量。

可与此同时,这样的声音带给尚未明确道路的当时的我的压力同样巨大。

那时候我几乎陷入焦虑情绪之中。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对这一话题如此在意;只是一想到我还没有理想的专业,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又适合做什么,未来于我而言尚呈一片混沌,我就会进入短暂的自我否定状态,焦虑自己为什么做不到这一“成为真正优秀的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这样的焦虑甚至伴随我进入高中,时不时在某个思索的间隙探出它鬼魅般的头颅,使我回想起“曾一度被支配的恐怖”。

斯蒂芬森在《流浪汉之歌》中写:“All I ask, the heaven above and the road below me.”我害怕站立于无路的荒原。

02

北京大学招生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高中伊始,老师很自然地说:根据往届经验,实验班的同学应该会有自己的“第二本教辅”。是的,我也知道刷题挺好挺必要,如果加上用心的总结也会很有效,可是潜意识里总有一个声音提醒我:It may not work for me. 日常布置的题量加上对知识本身的深入理解已基本足够支撑我融会贯通见招拆招,刷题对我而言好像不是一个足够高效或者说必要的选择。

可是有时看见身边人教辅成本刷、套卷day day up的忙碌身影,我会心里一咯噔:这样真的可以吗?我是否太过自信以至于对新事物产生下意识抵触——不按老师期许完成额外教辅资料,这样的道路是可行的吗?

郝景芳的短篇小说《最后一个勇敢的人》中,潘诺34的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选择自己是一种勇敢。”认识自我已经是一项不简单的任务,而选择自己似乎难上加难。或者说,对选择自己的怯懦,正来源于对自我认知的不够坚定——我心慌于前人盖章认证的学习方法,其实是因为不够明确自己究竟是那个有能力开辟新道的侠士,还是采用方便样本自以为武功高强结果马失前蹄的中二青年。

于是我左思右想,最终还是买了好几科高中必刷题,尝试跟随所谓“优秀”的节奏。

03

北京大学招生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高三时候我曾长久地为语文作文苦恼。济慈所言“如同叶子长到树上那样自然地来临”是我对文字的一贯期许也是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可是越到后期我越发现,那些言辞宽泛、充斥着不恰当的引据和让人读不懂意义的“华丽辞藻”的议论文似乎更受欢迎。理智上我可以陈列出一万条这一现象的必然性,并说服自己“要行动不要抱怨”;然而我仍然在随笔中愤慨地写:“一个人怎能让自己的指与腕飞舞而心与脑休憩!——我视之为对文字的亵渎与不敬。”在我的审美观中,精确的、切中肯綮的、表述清晰且言之有物的——这样的论述才是美的,并且拥有这些特质时,诸如生动形象等形式之美往往相伴而生。完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所有的刻意雕琢全在平时的训练中融进血液里,顺畅便流淌出来。是基于精确审题的现搭砖瓦,而非建一座堂皇宫殿不论语境不思含义四处租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真正切合材料、真正体现思想的。

然而在作文成绩一次次徘徊于二类边缘后我终于swallow my pride了。我开始强忍抗拒背诵美文片段并尝试照搬。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是彻头彻尾的邯郸学步。我的作文开始走向一种不伦不类的风格:骨子里的厌恶让我无法通篇华彩,而原有的清晰、流畅、精确与力度又被刻意的套用切得支离破碎。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开始讨厌自己的文字了。只有不到百天了,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04

北京大学招生办

认识自我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或者可以说是一辈子的事。

纪德说,只有你感到自身独具而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我一直相信,从理论上讲,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一定拥有一个属于他适合他的位置,契合他的能力与热爱,让他能真正发挥天赋,作出在其他领域所不能作出的贡献。如此于自我、社会两利的思路,无怪乎我这个理想主义者会为它执着到辗转难眠。

探寻“位置”的工作当然可以及早意识及早开始,可是在大部分情境中,要求一个年纪尚轻的中学生,在人生阅历尚浅、对自我和学科的认识都仍不成熟时就要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这不禁让人怀疑究竟是谁在规划、又是为何而规划了。

某一天我突然就醒悟过来:何必苦恼于方向?我拥抱一切可能。

那之后,每一次在大考分析表上填写目标时我都从容落笔“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我不愿任目不斜视错过的风景成为日后某天回想时“未来干枯的枝杈”,也不想度过缺乏改道余地的一生。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原来那时候与自己相逢时已经是人生之大幸。年纪尚轻的我,还有大把时间——或者说必须还要经历大把时间——来寻找我,而此时此刻,或许更应该“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少一点对未来的惶惑,去穷尽生命的可能性,在流动与碰壁中一点点认识自我,为未来某天邂逅人生使命伏笔。

过早地我焦虑着太多本不可刻意寻求、只能等待触动的东西,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脑子里的小人已经大战三百回合条陈利弊细说因果逻辑推理假说演绎——好似杞人附体。可我忘记Rent里面那句“no day but today”的劝诫,忘记酝酿效应早已为我揭示,求而不得,往往不求而得。

答案往往在路上。“我是否注定要知道,而不是去谋求?”

北京大学招生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05

北京大学招生办

选择自己是一种勇敢,这话实在精辟,尤其当你身处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嘈杂的世界。一方面你被各种声音所裹挟,或许并不能看清自己是谁,适合什么又渴望着什么;另一方面即使你看清了,仍有可能因为(或许真实,或许由于视觉误差而显得)巨大的试错成本而胆怯退缩,于是选择任凭自己在惯性驱使下前行。

高三一轮复习阶段,物理学科要求全班同学每周完成对应章节的高考必刷题。我的时间开始不够用了,原定分配给总结和随笔的晚自习余额一天天舍身于刷题大业,可我竟不能从中获得多少成就感。刷一页、烦躁一分钟,再刷一页,翻翻剩余页数,又烦躁一分钟。做题好像更多成了一种负担而非提升;我收效甚微。

终于,有一个观念一天天清晰起来:这不是我的节奏。这不适合我,也许适合部分人甚至大部分人但——不适合我。

如今想来有些好笑的是,那时我仍在为“万一那些刷的题中恰好有我的知识盲区怎么办”而患得患失,然而在连续两周返校收作业时都对科代表露出抱歉微笑的尴尬经历之后,我终于鼓起勇气拿着教辅走向物理老师的办公桌。

我说老翟,这两周的必刷题我都没做完。实在是太多了,你可以直接给我勾几道题做吗?

他扫视几页,说,其实这些题你不做也没啥关系。

我大惊:可是万一刚好有我不会做的题被漏掉了呢?

他脸上浮现出一种被逗笑的表情,拿书敲了一下我的脑袋:你一轮复习资料上面这么多题,上新课时又做了那么多题,见的题已经够多了,还怕扫不到你的盲区,是不是想太多了哦!况且物理本来就是重思维的学科,你这种水平,本来就不用额外刷太多题。允许你不做或者选择性做。

我松了口气,并在此后几周多次出现课上点评必刷题难题时利用熟悉题目时间飞速作答的狼狈情境;奇怪的是物理成绩似乎也并未受何影响。

原来我因为患得患失,曾浪费自己这样多的光阴。

那之后我终于更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叫“人之脍炙或为我之砒霜”;认识到外界的建议必须要经过试验、筛选与内化才可能为我所用;认识到真正优秀的人,最最可贵而关键的能力之一原来不是听话,而是“能找到并保持自己的节奏”。

选择自己的确需要勇气,但当你足够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不过是“闭上眼抛开所有疑虑,继续向前”。

北京大学招生办

06

北京大学招生办

二诊前的那个晚自习,我拿着月考卷子和优秀范文去找语文老师聊作文。那是一个不甚凉爽的夜晚,微雨,星光被工地上滋滋溅出的火树照得很黯淡。一师两小生围坐在走廊尽头的小阳台,却从作文不知不觉聊到语文教育,又从理想主义的尴尬处境聊到东坡的自适精神……说着说着我意识到自己在哭,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内心里积压了这么多的苦闷与自我怀疑。那时候的我处于一个濒临崩溃的临界值:我被理想与现实割裂,被自己坚持的信条与外部评价体系割裂,被自矜又自卑的矛盾心态割裂。我想要成为“我”,可是好像已经在一次次的否定重塑中被磨平锐气失掉了“我”。

我说,我学不来那种风格。我的阅读生涯中从来没接收过也没认同过那种风格,我讨厌言之无物,我不是不想写而是写不了。怎么办,曦哥,我不会写。

他说,不会写就不写。你不要想着“阅卷老师喜欢什么风格”,你就走你自己的风格。

工地上叮咚哐当的施工杂音合成一天闷响的浓云,旁边灯火通明的教室里我的同学们正在紧张专注地备考;而我们坐在阴影里,作文纸的一角被月光照亮。

他又说:我们早自习安排朗读的优秀范文,你可以不读。你就保持自己的特色;审题精准,用词确切,把一个道理讲透,这也叫亮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你对文字是有一定驾驭力的,那就不必学别人靠优美取胜。做你自己,然后我们再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点。

那场谈话后来的内容——如前文所列述——可谓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最后我们终于又把话题扯回月考作文上,分析到第三段时,不知为何又由其中一个论据发散到对伦理道德本质的探讨,争论几个回合,谁也没能说服谁。正欲回到正题继续分析下一段,老师突然笑了一下说:感觉好像回到了高一高二教你们的时候。我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好久,在里边看见从前语文课上例行的天南海北“吹咵咵”(实为人文交流),看见一众好友时而透支晚自习余额写摘抄、写书评、写随笔、写评论、甚至联诗作对,然后相互传阅并催促“给钱”(实为批注评论)以文会友,看见高二的我写作文时是如何旁征博引酣畅淋漓逸兴遄飞——再低头看手上满是批注修改仿佛伤痕累累的作文纸,眼眶突然又开始发酸。

那天晚上结束长达两节晚自习的交流时他叫住我说:“其实,我希望在你的脸上多多看到刚才那种表情。就是那种说着‘我不这么认为’的表情。”

“做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当然不等价于固执己见标新立异,因为自我与环境并不对立,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自我终究是被环境塑造。我要时刻把“我”拿出来,和新的思想、新的方法碰撞,尝试交融,吸收碎片构筑明日的我;可是也要提防走入另一个极端,在无休止的比较与评判中失去了对已有之“我”的认可与包容。

我在流动中认识我,定义我,打碎我,重塑我,寻找我复又质疑我,风平浪静时才意识到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拥抱我。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我觉得与其说爱,不如说是接受与认可。认识自己,拥抱自己的特点,停止无休无止的忧虑与比较与自我怀疑,然后才能真正从容地选择自己。

总而言之,那天晚上我回到座位,在安静投入自习的人群中闭眼深呼吸好几次,终于在随笔本上写下两年前在《世说新语》上看到的一句话为今日作结:“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北京大学招生办

07

北京大学招生办

对自我的探寻似乎是条一直潜伏在我高中生涯“神话”表象之下的痛苦的暗线。学习本身给予我的压力好像并没有那么大,学习之外的思考与焦虑却让我彻夜难眠——与自我的持续纠缠无疑是酿造那些漫漫长夜的一股无法忽视的助推力量。

然而正如那句歌词所唱:“故事结局很美丽,过程曲折而已。”我终于还是选择了自己,在别人“每天一套理综卷”时安安心心看着旧题与教材做着总结,不为“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路”而患得患失;我也拥抱了自己,不再像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东施效颦,而是深耕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在师长帮助下看清我的长处与问题,认可我的特色,修缮我的道路,走出自己的风格。

我也终于稍微多地认识了一下我自己,我的热爱与才能,我的价值观,我的理想主义,我的对真诚的看重和对思想性的追求,我的理性与浪漫交融的热烈天性,当然还有我的心病与痼疾。

我认识我,选择我,最后拥抱我。

黑塞在《农舍》中的一句自白曾在高二的一次月考中带着剑气击中了我:“我为摹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阴。我本非那样的人,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救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

我终于决定在当下这一刻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为着一个信念去清白地奔波。每个人都有他的蒸笼与枷锁,但也有独属于他的道路;左顾右盼只会使人心慌,与其一味和环境比较然后失落甚至自我否定,不如踏上征程寻找自己。

我要回头拥抱每一阶段的我,然后饱览这世界,永远在路上。

08

北京大学招生办

还记得高考入场前,我站在考场门口等待身份核对,闭上眼在心里对自己说:This is the moment.

考试结束回到家,我在随笔本上以高中毕业生身份写下第一句话: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and a new day has begun.

足够了解自己之后,我终于拾回那颗石板下鲜活跳动的心脏,从容坚定地走向下一段旅程。

北京大学招生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来源 | “未名渝音”公众号

文字|谢欣颖,内容有改动

美编| 童祎璐

审校|黄翘楚

北京大学招生办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宋家福:不忘初心,缘系北大

你的大学

北大录取通知书寄出进度来啦,祝贺为梦拼搏的你!(8月23日更新)

燕园之声

赠言 |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代表魏来:不断解放自己,尝试全新可能

北京大学招生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大学招生办-未名新语 | 谢欣颖:行路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