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父母必读】别让唠叨成为亲子沟通“障碍”

北京考试报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高三父母必读】别让唠叨成为亲子沟通“障碍”

北京考试报

点击上方“北京考试报”免费订阅

北京考试报

案 例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

新学年开学后,小陈成为一名高三生。作为“考爸考妈”,小陈的父母生怕孩子在这关键的一年被其他同学落下。每当孩子回家时,他们总是急不可耐地询问他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听不懂的题目是不是及时问老师了?能不能跟上现在的学习节奏?班里的学习氛围好不好?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几乎每天都会问一遍。

刚开学没有多久,小陈就有点厌烦了,甚至在平时聊天时还会赌气说:“不会的多了,全会了我还上什么学。”父母对他的反应既生气又无奈,关心也不对,不关心也不对。

分 析

北京考试报

所谓“关心则乱”,实际上爱唠叨的父母并不是少数。这其实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其自身存在的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没能考虑孩子的感受;二是跟孩子沟通缺乏方式方法,其实沟通的时机和尺度都很重要。

为什么我们总是克制不住地想重复唠叨呢?这背后往往是父母焦虑情绪的外显,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更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所有唠叨背后的潜台词都是“你现在还不够好”“你距离我们对你的要求还存在差距”。现在的孩子情绪感知力很强,当这种状况长期存在时,很容易产生类似于小陈的逆反心理。其实,唠叨是一种关心和爱的表现,也是很多父母的无奈之举。面对高考,很多父母没有更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唠叨的单一方式进行“教育”。所以有时父母唠叨更多是为满足自己“教育孩子”的需求。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反复对孙悟空讲道理,结果却适得其反。

北京考试报

支 招

北京考试报

为孩子营造“安全”的

独立空间

北京考试报

所谓的安全,指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是为了让孩子回到家后,能够卸下课业包袱,充分放松。总是叮嘱、嘱咐孩子一些事情,实际是在变相告诉孩子:你还没有长大,你要听我的。高三生已经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了,而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还停留在小学、初中阶段,认为把一些话反复说才能达到强化的效果。事实上,无论是安慰还是激励的话语,如果重复多次,很可能起到“超限”刺激。超限效应是指当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在亲子关系中出现。当孩子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时,父母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引导是无可厚非的,但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用唠叨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步入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他们已从社会、学校各种渠道听过很多类似的话了。那些道理孩子都懂,父母再反复强调,会让其更心烦意乱,从而影响学习质量。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自己没信心,是父母对孩子缺乏信心。

父母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并不是父母观察不到,而是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了孩子的缺点上。想要避免唠叨,父母要学会给孩子更多肯定的评价,将自己的期望降下来,评价自然就会提上去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孩子更加轻松地进入高三状态,重要的是做好榜样。

父母先要转换思路:高考只是人生一阶段的总结,并不能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成就。以后的路还很长,一个好的大学或许会让孩子的步伐比别人更快,但要想走得更好、更平稳,还要看其本身的意志品质等因素。有时和孩子在一起并不需要无休止的唠叨。如果孩子想沟通,父母可以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孩子一天遇到的人或事,感受孩子身上的喜怒哀乐;如果孩子想一个人静静,那就不要打扰他,让他在一个安静、温暖的家庭环境下充分休息。

总之,父母与孩子谈话的时机和内容一定要慎重,在“唠叨”前想一想,他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份唠叨。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教师 谢 维

文字编辑:孙梦莹

微信编辑:宋 迪

审 核:邱乾谋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

点亮“在看”

分享给更多考生吧

北京考试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教育考试-北京教育考试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北京考试报-【高三父母必读】别让唠叨成为亲子沟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