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设计 (7)-吴家骅教授(建筑十讲)

理论研究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七、建筑与城市设计在中国的北京城,如果前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这些房子没有一个城市设计的轴线把它们串起来,它们将失去人们赋予它们的建筑涵义。在美国的华盛顿,林
七、建筑与城市设计
  

在中国的北京城,如果前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这些房子没有一个城市设计的轴线把它们串起来,它们将失去人们赋予它们的建筑涵义。
  

在美国的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碑,这些房子(建筑)离开了那个理性的城市设计格局,它们也就不成气候了。这就是为什么学建筑学的人只琢磨房子还不够,还要把视野扩展到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问题,建筑物就有了它相应的存在理由;而规划师也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视野,研究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问题,那么规划也就不会那么空洞,那么干巴巴了。因此,如果要定个性的话:城市设计是介于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个设计思维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教育思想的狭隘,把建筑当成了一种自我表现艺术与技术的活动,或者是一种局部利益的物化,致使建筑师有意无意地屈从于政治、商业需求而孤立地研究建筑本身的表现力;很显然,这种建筑师不可能是城市设计的建设者,甚至有破坏者之嫌。
  

无独有偶,许多规划师致力于贯彻毫无调研的城市设计发展要求,被动地将城市一圈圈地扩大,反正设计房子不是他们的事,领导意图的落实含糊不得。因此,又造成了城市节点的无序建设,街的概念在中国城市建设里逐渐消失,规划设计变成了路网分隔、圈地手段或是卖地计划。
  

其实,我们十分需要有人去做城市设计工作,踏踏实实地处理好房屋与整体环境的关系,留给人们行走的街道、宜人的街坊与市集,为人们的城市生活行为留下一点余地,留下一点有人情味有个性的或者说有地方性的、有审美可能性的场所。
  

现在可好!房地产商“画地为牢”,竟然有人用老百姓的存款圈城市用地,甚至是农民的耕地,进行他们所谓的“造城运动”。这还不算,他们又廉价地购买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肯定评语。那些盲目的政客,水平低一点的,以旧城改造为名,拓宽马路、建设广场,搞得城市雕塑和喷泉到处都是;水平高一点的,又以 CBD 之类的幌子或者以培训中心、服务中心、市民中心什么的,大搞象征主义的建筑群建设;更滑稽的是,居然又冒出了许多大学城,这哪里是大学城?实质上是极不负责任的圈地,以教育的名义侵蚀着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和自然资源。之所以如此这般地反复着这种破坏城市的“城市设计”活动,是因为我们缺乏城市设计教育,缺乏一支有城市设计眼界的技术队伍,而建设的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十分肤浅。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城市设计呢?我以为,它是一种城市生活行为,是关于城市各区域的、特别是重点区域的城市形态的一种思考。第一,它务必审慎地借助与利用我们有限的山水资源、尊重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第二,它务必认真地研究城市和局部地区的中、远期功能性质,特别是机动车交通、消防和行人通道问题、停车问题、垃圾处理、燃料供应、电力供应等问题。当下,中国不少城市都在闹水荒、水灾、拉电闸,教训还不够么?当水漫金山的时候,壮观豪迈的建筑形象已经无人问津了;当酷暑可以夺命、电梯停运的时候,丰富的城市轮廓线将是城市居民痛苦的记忆。难怪那些所谓的战略家会想得出在怒江搞“高峡出平湖”,也难怪他们嚷着要南水北调了。
  

即使上述问题,在未来富有的中国不成其为问题;我也不希望人们一代代的丧失他们儿时街道的记忆、城市邻里关系的回味。是的,我们做事要统一思想,但是,各地、各种城市街区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场所,要有自己的肌理,要有自己的色彩,要给人以人的速度的感觉,而我们已经与诸多有人情味的城市生活的感觉久违了。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设计-环艺设计-理论研究-建筑与城市设计 (7)-吴家骅教授(建筑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