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学科改革前沿专题
刘建军
刘建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甘肃省哲学学会理事、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负责人,主讲本科生思政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思政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中学政治学科改革前沿专题”、“青少年法学”等课程。主持完成甘肃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急项目1项,主持甘肃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甘肃省教育规划课题各1项;2010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2016年获甘肃省“如何上好思政课‘N+1’”优秀教师二等奖,2018年被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第六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主持的《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获2018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思政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获批甘肃省2019年度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主讲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慕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图谱——根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基本制度》于2019年12月上线“学习强国”。
“中学政治学科改革前沿专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立足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际,系统讲授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拉近从高校到教学工作岗位的距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未来从事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能力。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改变了我们常规的工作模式和教学方式。在现场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我积极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总结近年使用“云班课”智慧教学平台探索混合式教学积累的经验,在本学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前沿专题"课程教学中选择使用了“腾讯会议+云班课”多重方式全面开展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
开课前创建课程。
开课前,我在云班课里创建好课程,通过班级微信群将课程号通知到全体学生,组织学生加入创建的云班课“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前沿专题”课程,并发布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和考核要求。
二
课前推送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课前自学预习。
我在上课前两天,把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素材、教学案例、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推送上传到云班课的课程专题资源中,用类型多样、时效性强的课程资源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亲和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阅读,引导学生把手机、电脑等终端变成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
线上直播授课,课中开展教学活动,布置课后作业。
授课前15分钟通知学生在云班课中签到,教学中使用腾讯会议进行直播,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将教学课件远程分享给学生,便于学生学习。直播教学中坚持“内容为王”,讲出重点、要点、亮点;课堂活动中围绕教学需要讨论的话题,从腾讯会议切换到云班课开展教学活动,发布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议题(结合课前推送的课程资源,关联授课内容),适时发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使学生时时关注线上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讨论思考,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课堂参与度,下课后发布课后作业,使课内外、网上下、教和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努力弥补网络教学的短板和不足。
四
创新考核与评价方式,探索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云班课”上所创建课程的成绩由签到、视频资源学习、非视频资源学习、练习测试、头脑风暴、讨论答疑、作业或小组任务和课堂表现等得分所组成,分别占成绩的不同比例,实现了对学生从考勤、课前自学、课中参与课堂活动、课外完成练习测试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监测记录,形成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统计,强化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促和考核。在学习结果评价上,量化了学生投入学习和教学活动的经验值,激励了学生注重平时过程性学习积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结合期末考试,可以实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创新了考核与评价方式,有利于实现较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
五
守正和创新有机结合,“腾讯会议+云班课”线上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当前网络线上教学,都应遵循教学规律。从备课到课程设计,从课程讲授到组织讨论答疑,再到布置课后作业及检测,都要结合课程目标任务、学生学情和教学方式手段来精心实施。通过利用网络优势,梳理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尝试适宜的教学模式,争取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社会主义
侯智
侯智,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哲学学会理事、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校级线下一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负责人,主讲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联理论宣讲项、甘肃省财政厅项目各1项;主持甘肃省教育规划项目1项;获省社科三等奖1项、甘肃省教育厅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2017年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大赛一等奖,2018被评为天水市“园丁奖”优秀教师。
“科学社会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旨在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基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实践,坚定“四个自信”,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为了减小新冠疫情对“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的影响,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目的,利用“云班课”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18级1班和2班的线上教学做了全周期、全方位、立体化较为可行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前精心准备、课中认真讲授和课后答疑解惑,实现了教学目的。
一
全方位备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一体的总结性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分析和阐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在备课中不仅要考虑本课程的内容,还要考虑关联课程的内容。
准备、上传教学资料。本课程申报校级一流线下课程的特色之一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在备课阶段首先完成了教学案例库的修订和完善,特别是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补了案例并上传教学平台;针对学生手头缺乏教材的实际,上传了电子教材和授课PPT;并上传了修订后的课程教学大纲和阅读书目。这些教学资料满足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需要,保证了教学质量。
完善、补充教学设计。相对于现实环境课堂教学实际,线上教学存在虚拟性、延时性等特征,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不能完全满足新的教学需要。通过完善和补充,形成了适合线上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
挖掘、整合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和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事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或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科学社会主义课程中的问题。
二
立体化授课
直播手段立体化。本课程的线上教学主要依托“云班课”的“轻直播”模块功能。在教学中,以语音直播为主,综合文字直播、图片展示和视频演示,完成了教学任务。讲授过程以语音为主,对于教学框架、关键词和理论推导过程采用“语音+文字”的方式,并为学生做好笔记提供便利,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了教学内容。图片与视频实现的是课堂教学中“板书”的作用,通过对讲解内容录制小视频并展示,既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也便于课后复习。
教学参与全员化。为了防止线上教学中教与学的脱节,关闭了“全员禁言”功能,允许学生随时发言,既防止了可能由网络故障或操作失误带来的教学脱节问题,也能及时得到学生反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既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参与意识。
启发灌输一体化。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中采取灌输的方法;对于具体内容的理解,存在见仁见智的情况,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正确掌握。
三
全周期答疑
一是对于现上课班级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或关注的问题,通过课堂讲授、课后留言或微信交流的方式完成。
二是对已完成本课程学习的高年级同学的相关问题以微信交流的方式解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徐瑞仙
徐瑞仙,女,法学博士,副教授,天水师范学院硕导,兰州交通大学兼职硕导,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甘肃省哲学学会理事,天水市委宣传部讲师团成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15XKS014);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项目二项;主持完成天水师范学院校级教研及科研项目5项;主持完成天水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建设;在研天水师范学院校列重点科研项目一项,是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负责人。在《甘肃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社会保障评论》等CSSCI刊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9获得甘肃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获甘肃省“如何上好思政课‘N+1’”优秀教师三等奖;天水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2018各获得甘肃省哲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次;曾获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MOOC,简称“慕课”,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意思就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早在几年以前就已出现,其授课方式上广泛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透明性、优质资源的易获性等优点对传统课堂产生了极大冲击力,成为授课方式上的革命性变革事件。2020年初,由于疫情防控导致无法正常开学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全面推行慕课教学,这无疑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受,“纲要”教研室选择了武汉理工大学开设的中国MOOC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源课程,建立了同步在线慕课课程,我本人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慕课+云班课+微信联合作业的网络教学方式,现谈谈具体做法及体会和大家交流,为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而共同探讨。
一
具体做法
1. 首先进行课程发布,根据根据学校安排,开学前我们按照所选的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源课程,将本学期所有授课内容的视频、课件、课堂测验、期末考试要求等按照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进行了有步骤的发布。
2.就我所授课的班级,每个班级分别建立了慕课堂、云班课以及微信群,在授课过程中,这几种方式交替使用:慕课堂上实现学生签到、点名、观看视频、课件、测验等,云班课上根据课程需要再发布一些扩展性辅助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文章、试题等,在授课过程中还可通过云班课的头脑风暴以及讨论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凡是参与活动的学生都会积累相应的经验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微信群里则是及时提醒学生上课、签到、以及监控和过问未上课、未签到的学生。并且及时布置课前准备及课后任务、抽查学生课堂笔记等学生保持随时的沟通和交流。
二
一点想法
1.首先从授课方式来看,慕课实现了利用互联网在线化教学,一定程度上学生就可以克服课堂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学习时空的限制性,既可以按照学校指定的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学习,还可以课后筛选更优质的资源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优质教学资源的鉴别、筛选及共享。
2.从授课内容来说,慕课集中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优质资源,每门课程、每个学校、甚至于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会各有特点。慕课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择优选择,而对于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分享网课的过程也是大开眼界,了解了国内优秀同行的相同课程,通过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都大有裨益。由于要指导学生学习慕课,对于教师而言,这时候又是一次角色的转变,在引导学生时候,教师自身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了教学相长,有助于弥补与国家级精品课程之间的差距,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授课水平、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从授课过程来说,慕课实现了讲授、学习、测试、评价、练习、分组讨论、问卷调查、学习过程记录、作业互评等过程的统一,这对于传统课堂(至少不能完全实现所有功能)来说,又是一次授课过程向量化监测与量化考核方式的重要质变。
4.总的来说,慕课授课自推行之日开始,似乎就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在全国精品课程陆续上线、学生完全可以在线学习的情况下,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慕课之外的究竟有什么呢?这可能既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课程思政应该被置于重要位置的意义所在。
图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堂教学活动类型图
图2.“纲要”慕课认知调查问卷截图
图3.“纲要”学生课堂笔记截图
图4.“纲要”学生课堂笔记截图
图5.“纲要”授课任务发布微信截图
图6.“纲要”云班课答疑/讨论截图
图7.“纲要”云班课答疑/讨论截图
图8.“纲要”慕课堂学情统计截图
策划:党委宣传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王宁
责编:张宇
编审:傅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