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
我校周信有教授、张士卿教授分别入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
喜 讯
4月24日,国家中国医药管理局官网和《中国中医药报》官微对第三届国医大师和首届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名单进行了公示,我校周信有教授入选30位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张士卿教授入选100位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
国医大师
周 信 有
周 信 有
生于1921年,山东牟平人,1936年拜师安东名医学习中医,1941年开始从事中医药工作,至今75年,诊治患者数十万人次。发表著作十余部,培育学生3万人。甘肃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
悬壶济世75载,诊治患者54.8万例
15岁时,周信有便师从安东名中医李景寰、顾德有系统学习中医。1941年11月取得《汉医认许证》,成立了安东信竹药房,开始自立门户、挂牌行医,时精通内科杂病及急症,屡起沉疴而名声日隆,1949年被公举为安东中医师公会会长,1952年创办安东市第一联合中医院,以善治内科疑难杂病而扬名遐迩。1960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教于内经教研室,并承担临床工作,因精于脏腑气血辨证,善用复方多法治疗疑难杂病,故求诊者众多。1970年奔赴大西北,支援当地医疗卫生事业至今。
周老给美国访问学者讲授中医临床经验
从坐诊东北到扎根西北,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行医到现在,周信有诊治的患者多达54.8万人次。时至今日,享受国务院津贴、誉满杏林、96岁高龄的他毅然坚守在基层医疗岗位,不仅坚持每周上两次门诊,而且还经常参加义诊活动,为前来求医的患者耐心诊治。在他的心目中,患者永远是第一位,为患者服务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解除患者痛苦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不论贫富贵贱,凡投诊其门下的病患他均能一视同仁,竭尽全力予以悉心诊断治疗。
周老与台湾患者
—
—
—
—
扎根西北四十六年,为谋发展五次献言
“一个大夫走到哪里都是看病,甘肃的生活条件差、机会少,但那里更需要好大夫。”凭着这满腔热情和支援甘肃、服务基层的信念,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周信有放弃在北京的发展机会,举家西迁至甘肃,一待就是46年!将半生的时光献给了甘肃中医药事业。为更好服务基层,周信有深入到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培训医护人员,传授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医疗理念,为临夏州人民医院更好的服务当地病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78年周信有参与筹建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担任中医筹备组组长,积极选拔名医名师,打造了甘肃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学院建成后,他先后任内经、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及教务处处长等职,积极制定中医药各专业培养方案,组织编写教材,完善中医药教学体系,奠定了甘肃乃至西北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基础,为甘肃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大量人才。
2011年刘维忠厅长与周信有教授亲切交谈
为发展甘肃中医药事业,周信有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先后五次向有关部门提交议案、建言献策,提案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建立健全符合中医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制度体系、中医药教育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敦煌医学文献发掘研究等多个方面,为甘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助推了甘肃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
—
—
—
著书立说十余部,育得桃李3万人
周信有精研《内经》,是内经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对内经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有其独到见解,深入阐释《内经》“病机十九条”,遵古但不泥古,根据临床实践提出五脏定位、六气定性的辩证观点,强调治疗应“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被誉为西北内经泰斗。其参编出版的《内经讲义》、《中医内科急症证治》,独著《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内经精义(修订版)》,主编的《决生死秘要(修订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周信有》,发表的《病机十九条临证辨析》、《肝病辨治刍言》、《胃与肾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治运用》等著作、论文完美的阐述了他的观点论述和独到见解。
75年来,周信有先后培养学生3万余人,他们绝大多数扎根陇原,服务基层,其中不乏杰出人才,王道坤、郭霞珍、李金田、郭义已成为甘肃乃至全国医疗、教学、科研岗位的骨干力量。作为学术带头人,他指导中医学科培养博士后及博士、硕士生347名。作为全国第一、二批和甘肃省第一至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承担师带徒和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培养出了何建成、申秀云等140余名国家级、省级学术继承人,举办学术传承班12期,参加者1800余人次。耄耋之年,仍坚持每年为本科生作学术报告4~6次,听众6.8万余人次。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15年被甘肃中医药大学授予“特殊贡献奖”。
—
—
—
—
四大国粹集一身,精于养生寿且康
如今已年近期颐的周信有,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行动自如、老当益壮,这与他注重养生有着密切关系。周信有兼通武术、书法、京剧,并自创螺旋运动健身法,他认为凡是能够愉悦情志、舒经活络的项目皆可为养生所用。他更重视中医养生,酿造药酒,清淡饮食,强调以神御气、动静结合、涵养精神,认为神静则真气内守,形动则气血流畅,形与神俱,则能尽终天年。
周信有教授9岁习武,2002年获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中国武术八段段位证书》
周信有教授为学院30年校庆题词
—
—
全国名中医
张 士 卿
张士卿教授
张士卿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学硕士,中医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原甘肃中医学院院长。甘肃省名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顾问、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6年,成就卓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情系甘肃,无私奉献
张士卿教授荣幸当选为奥运会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奥运圣火甘肃段的传递
1970年,大学毕业的张士卿响应国家支援西北的号召,欣然奔赴甘肃,在平凉卫生学校任教7年,1980年从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毕业后,就职北京西苑医院。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使他在儿科领域的发展如日东升,势不可挡,很快便扬名西苑医院乃至北京,晋升主治医师。正当事业蒸蒸日上、名声日益显赫时,张士卿却放弃了北京的发展平台,毅然决然回到了甘肃,只因他情牵甘肃医疗卫生事业,心系当地百姓健康。
在甘肃工作的数十年里,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医务人员,张士卿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统筹谋划、建言献策。他曾多次在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学会组织的有关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的会议上,提议要加强对基层中医实施适宜技术培训,以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并且率先垂范,每年至少5次深入基层进行巡讲巡诊。1998年针对全国掀起的西医院校合并中医院校的风潮,张士卿极力坚持中医教育独立发展,他强调“中医药学独具特色,中医药教育必须独立发展”,在他担任院长期间,甘肃中医学院生源质量逐年提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师资力量日益雄厚,成为甘肃乃至西北颇有影响力的医学院校,为甘肃省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甘肃中医药事业和经济发展,他组织筹建了全国第一也是唯一一个敦煌中医药馆,推广敦煌医学,同时多次在相关会议上提出“应加强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岐黄文化的研究”。他认为甘肃应该凭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观光旅游产业,积极开发中医文化养生保健产品”。
慈心仁术,誉满杏林
我校首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士卿教授
如今,张士卿虽已年逾古稀,但却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周出门诊5次、查房1次,年门诊量达15000余人次,对待病人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均能耐心诊治,常有急重或外地病人慕名求诊,他也能予以特殊照顾,详询病情、安抚稳定患者情绪,认真治疗。他在临床上广涉诸科,尤擅儿科,对儿科疑难杂症有其独特认识,他提出了“三因两辨一对症”的治疗理念,强调“外感内伤,健脾为先,疑难杂症,运化在前”,善用多种方法辩证治疗,他提出用药平淡中和、寒温佐制、升降并调,他主持研发的“开胃增食合剂”、“益智口服液”、“咳喘贴”等制剂临床疗效显著,闻名遐迩。
面对疫情,张士卿当仁不让。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主动深入一线分析研究“非典”患者病症,对症用药,诊治患者,协同制订甘肃省中医药防治“非典”方案。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发生时,张士卿也积极加入到了防治方案的研究制订中,为公共卫生事业身先士卒、鞠躬尽瘁。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深刻内涵。CCTV-4及兰州晨报等媒体对他在中医药行业的突出贡献进行过多次报道,得到业内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勤于治学,培桃育李
张士卿潜心教学,桃李众多。他坚持为本专科学生授课,先后承担《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中医儿科学》等多门课程、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学任务。重视中医高级人才的传承培养,先后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生1名;独立培养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47名;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儿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名;作为指导老师参与全国首批中青年优秀临床人才项目工作并培养传承人1名;作为第三至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培养学术继承人6名。不定期在省内外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并连续多年在全国中医儿科专业学术年会上开展学术讲座,2006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9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先进名医工作室”称号。他培养的学生遍及陇原乃至全国,大多已成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为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做好临床和教学工作的同时,张士卿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中医儿科杂志》并担任主编,协编《敦煌医粹》,主编《实用敦煌医学汇讲》,主审《实用敦煌医学》,合编出版《中医儿科学》、《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等著作10余部,主编出版《中医基础学》,整理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伯岳/于己百》2部,先后在国内外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双龙雪莲酒的开发研究”、“固本膏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10余项科研成果。
策划:吴 冰
编辑:赵子墨
信息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