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院
简
介
为进一步培育和强化学校特色文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和学科生态环境,推进以涵育人文精神与文学素质为目标的学校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汉语文化教育,同时不断发展留学生教育,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以培养具有宏阔国际性视野的开拓型人才为目标的汉语国际教育,2013年11月28日,学校在整合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留学生管理中心等职能的基础上,成立了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两个学院合署办公,一体建制。
01
机构设置
02
管理设置
我
们
教师
风采
教
师
简
介
1
杨晓霭
博士、教授、硕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乐府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甘肃国学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华文化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概况、文学经典与审美素养、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大学语文等课程教学。
主要从事:
“胡风”东渐与唐代文学、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文学、“丝绸之路”的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宋代声诗、宋代礼乐文学、留学生文化教学等研究工作,在《文艺研究》、《中国音乐学》、《文学遗产》、《中国高教社会科学》《中国大学教学》等国家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独立撰写及参编著作15部。主编人文通识教材《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大学应用写作》(兰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主编中国传统都市文化丛书8册,主撰《歌舞艺术与城市娱乐》(兰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著作:
《瀚海驼铃——丝绸之路的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获中国图书奖。专著《宋代声诗研究》获甘肃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夏承焘词学奖二等奖。系列论文《多视角下的唐宋诗歌研究》2004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论文《著腔子唱好诗——宋人歌诗方法分析》,获甘肃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系列论文《唐诗在宋代的歌唱及其对宋人诗词创作的影响》2008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系列论文《音乐学视野下的唐宋诗词研究》2010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著作《欢乐的日子——中国传统节庆文化》2010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系列论文《唐宋礼乐文学研究》2014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论文《“乐府声诗并著”“正解”商榷》,获甘肃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系列论文《唐宋祭祀仪式文学研究》2016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声诗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传统礼乐文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宋代礼仪文学研究》、全国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古籍整理研究直接资助项目《宋代声诗纪事》、全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宋词歌唱史研究》、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传统礼乐文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项目《宋词歌唱之历史描述》、《传统礼乐文学的文化传承价值研究》等。
曾获“优秀共产党员”、“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教学质量优秀老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负责人”、“从事来华留学教育20年荣誉工作”等荣誉称号。
2
李胜利
李胜利,男,1969年生人。中国审美文化史博士,文艺学硕士,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人文通识教学部主任,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甘肃省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级普通话测评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文艺理论、文艺美学及审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语文建设》、《课程·教材·教法》、《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甘肃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宁夏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文学自由谈》、《当代教育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文论三十余篇。《暧昧与审美》《通与变:陌生化理论与〈文心雕龙〉的殊途同归》《对写作教学的再认识》等9篇论文由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魏晋风度:中国人生命审美意识形态出版建构》(人民出版社2018)等。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获甘肃省文化厅艺术学论文二等奖一项,甘肃省教育厅艺术教育论文二等奖一项。
主讲课程:
《文学概论》、《美学》、《中国文化概论》、《民间艺术与审美素养》、《大学语文》、《大学写作》。长期从事教师教育、中文师资培训工作,承担国家省市师资培训计划任务。
主持参与、完成《西北农村义务教育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调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4);《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14-057F);《甘肃农村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使用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西部乡土中国重建研究》(甘肃社科2014YB089;甘肃省高校社科2014B-133);《城市重大建设中的舆论宣传与舆情互动研究》(兰州市社科(2012-69);《陌生化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论比较文学研究》(西北大学“211”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项目YZZ12072)等学术科学研究项目十数项。
参与编写教材《陇右方言与普通话测试训练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大学写作》(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发表文艺作品五十余万字。出版诗集《泅渡:胜利的诗(陇军崛起丛书第一辑)》(敦煌文艺出版社2017)等。
3
桑塔
桑塔,男,藏族,1984年生,甘肃省天祝县人。北京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中国语音学会会员。美国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语言学系访问学者。目前主讲的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学概论》《大学语文》《大学写作》《跨文化交际与国际视野》。主要研究方向为语音学、音系学、历史语言学、词法学及句法学等领域。先后在《语言学论丛》、《中国语音学报》、《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现代学术经典精读”丛书的《语言学经典精读》(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编译工作。
4
解梅
副教授,女,1978年10月生,群众。2004年7月-2013年12月在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任助教、讲师。2014年1月-至今在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任教,2014年7月评聘为副教授。承担《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大学语文》、《大学写作》、《留学生汉语读写》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1部,参编教材两部。主持及参研课题共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3项,厅局级4项。以第一参与人完成的“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研究”,获2012年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2007年获兰州理工大学“三育人”荣誉称号;2012年所制作的课件《唐诗宋词鉴赏》获兰州理工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2013年获“喀什地区培养计划工作优秀人员”荣誉称号;2016年获兰州理工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综合三等奖”;2016年、2013年两次获得兰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
敦煌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唐代“胡文化”研究、“丝绸之路”的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及代表性论文:
[1]《唐五代敦煌地区赛祆仪式考》,《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6期。
[2]《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果为粟特后裔吗——与荣新江、冯培红先生商榷》,《敦煌研究》(第二作者),2006年第6期。
[3]《敦煌壁画中的联珠纹》,《社科纵横》,2005年第12期。
[4] 《唐代敦煌地区的中亚乐舞文化》,《社科纵横》,2006年第1期。
[5]《唐代的胡旋舞略谈》,《兰台世界》, 2010年第4期。
[6]《唐五代敦煌的胡酒》,《兰台世界》,2011年第12期。
[7]《“胡饼”考略》,《农业考古》,2012年第2期。
[8]《敦煌旅游业中的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中国商贸》,2012年第10期。
[9] 唐五代敦煌酒具考略,《兰台世界》,2015年第11期。
[10]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前沿》,2013年第10期。
在研项目:
主持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丝绸之路粟特人文化传播的当代价值研究》
主持校基金项目:《唐宋时期敦煌节日民俗研究》
5
戴莉
戴莉,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甘肃省语言文字咨询委员会委员。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汉语言文字专业,获硕士学位。1984年7月至2014年7月工作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国际文化学院,其间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赴土耳其法提赫大学汉语系任教。2014年7月起在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工作。现担任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
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工作,为本科专业讲授《现代汉语》、《汉语修辞学》、《汉语词汇学》、《语音与对外汉语教学》,为研究生讲授《汉语语义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学术类)》、《汉语语言学导论》,为来华留学生讲授《高级汉语》、《高级汉语写作》、《中级汉语阅读与写作》等课程,多次获得“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等称号。长期从事国家普通话推广工作,为甘肃省普通话测试员培训主讲教师,参编了相关的测试教程,并获得了国家语委“优秀国家级测试员”荣誉。
主要进行现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获得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教学研究项目4项,承担《汉译佛经词语的佛教化和本土化演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及其它学术研究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6
魏琳
1974年1月出生,女,汉族,甘肃省成县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陇南市领军人才。现任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特聘兼职教授,甘肃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长期从事现代汉语、白马语基础、古代文学、大学语文、大学写作、科技汉语、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白马藏族的语言文化进行挖掘和研究,在《文艺理论与评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前言》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同时,进行了地域文化与唐代文学的研究,在《名作欣赏》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其中《陇南民俗文化研究.语言卷》2012年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奖,2013年获甘肃省第十三届社科成果三等奖,系列论文“白马藏族傩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2016年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了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白马语的挖掘与传承研究》,主持完成2015年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濒危语言调查.甘肃文县白马语》、2016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民族语言调查.四川平武九寨沟白马语平武话》、2017年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民族语言调查.四川九寨沟白马语》,主持完成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陇南白马藏族语言的调查及研究》和陇南市委宣传部项目《陇南民俗文化研究》等项目。
曾获“三八红旗手”和“读书代言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校级“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7
钱得运
教育经历:
2009/09-2015/01,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学博士;
2005/09-2008/06,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硕士;
2001/09-2005/06,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学士。
工作履历:
2015.3—至今,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讲师。
教学工作:
本科生理论课程:《大学语文》;《大学写作》;《文学经典与审美素 养》《文献学概论》;
研究领域:
唐宋文学;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大学写作、大学语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唐集序跋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 17YJC751026,2017/07-2020/12,在研,主持。
2.校基金项目:“经典诗词传播与校园文化建设”,在研,主持。
奖励与荣誉:
1.2015届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
2.2016、2017年教学优秀质量奖;
3.2017年度优秀工会会员。
学术成果:
著作1.《大学应用写作》(副主编,校稿,撰稿1.8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2.《大学语文》(主编助理,撰稿,撰写3.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论文1.钱得运:朱宝莹《诗式》简论,聊城大学学报,2017,Vol.181,No.5, 27-332.钱得运:《王勃集序》文学观新论,澳门理工学报,2017,Vol.20,No.2, 164-1743.钱得运:郑亚、李商隐《会昌一品(制)集序》比较论,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5,Vol.32,No.5, 83-884.钱得运:“韩门弟子”考论,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14,Vol.59,165-178。5.钱得运:“二王”本〈宋本杜工部集〉校勘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0,Vol.25,No.S2,55-59。
8
吴双芹
吴双芹,女,1978年12月出生,甘肃省渭源县人,兰州大学文学博士,甘肃省文化发展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
文学史》、《大学语文》、《大学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近年来,在CSSCI来源期刊、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教育部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甘肃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图书项目”《中国梦的文化指向》,该书荣登“中国高校出版社图书榜”;参编“教育部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甘肃省重点出版物选题”《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参与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当代民族作家本土化书写》;主持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应用研究》。
9
武云清
武云清,男,汉族,1986年8月生,甘肃会宁人。201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元明清文学、中国文学思想史
科研成果: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学校科研发展基金项目1项,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3篇,参与编写教材2部。
10
马玉珍
博士,副教授,女,中共党员,回族。1971年4月生,籍贯为青海省西宁市,现任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教师。1990年——1994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工作,1994年7月至1997年9月期间在科学院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01年3月至2011年7月,在科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年级组长、政教处主任工作,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在科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担任科中教学副校长职务。中学教学阶段发表学术论文6篇,评为兰州市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2004年至2006年自学心理学、教育学,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011年至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古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7月至今,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承担学校人文通识课《大学语文》《大学写作》,汉语言文学主业课《古代文学之先秦文学》及留学生的《综合汉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编写学校人文通识课程《大学语文》教材的第六编部分,2016年年终考核结果为优秀。先后获得学校2017年“三八优秀女职工”2017年“三育人”奖,2017年教学优秀奖等称号。所带的2016级留学生汉语四级HSK4等级考试,凡参加考试的学生通过率100%,最高分296分(满分为300分)。
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南北朝文学,中国神话及民间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民俗研究。
2011年至今主要科研成果及代表性论文:
论文:《儒学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青海教育》2012第3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
《学术研究和学术方法的絜矩之道》(《大家》2012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儒家思想核心与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体系》(《岁月》2012年第5期,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史传文学〈左传〉的叙梦体研究》(《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12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儒家民本思想对当今社会三个主体元素的渗透》(《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第5期);
《西汉至唐《左传》的传播和评析研究》(《求索》CSSCI,2013年第6期);
《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人神恋》(《社科纵横》,2015年第3期);
《上古女神神话研究现状综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求索》CSSCI,2016年第4期)
《集体无意识思维与神话的原始性》(《安康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课题有:
于2014年至2016年完成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课题《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史诗研究》,结项。
于2016年完成兰州理工大学学校科研发展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神话与西北民族生态文化研究》,结项。
正在研究和创作的专著:
正在专著《上古神话与中国文学艺术》,预计2019年出版。完成诗文集《彼岸花》,预计2019年初出版。
11
朱晶松
朱晶松,女,江苏徐州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长期从事《大学语文》、《大学写作》和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爱戴。主编校规划教材《大学应用写作》,参编校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学教学,在核心期刊和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研课题共8项,其中参研部级1项,主持省厅级2项。2016年获得校“三育人奖”。参与完成“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研究”,获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
兰
州
理
工
编辑:王通
公众号ID
lgdx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