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理工人物访谈录 | 杨瑞成:忆往昔工大二三事

兰州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兰理工人物访谈录 | 杨瑞成:忆往昔工大二三事

兰州理工大学

杨瑞成简介

杨瑞成,男,汉族,1946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宝应县。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师德标兵,甘肃省优秀教师,兰州理工大学教学名师。

兰州理工大学

1968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金属学热处理工艺及设备专业;1968至1978年在天水海林轴承厂等从事材料和热处理技术工作;198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1年4月到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任教;1987年作为共同研究员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合作科研。

兰州理工大学

历任学校热处理教研室副主任、金属压力加工教研室主任、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和材料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兰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甘肃省、兰州市科技评议专家。EI核心刊物《材料热处理学报》第五届和现第六届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研究生用书”编委,EI刊物《金属学报》等多个中文核心刊物审稿人。

兰州理工大学

曾主讲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课程共26门,先后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兰州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长期致力于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合金电子论与材料设计、高性能材料开发与应用、金属材料强韧化及表面改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获甘肃省科委和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共4项。

兰州理工大学

2011年10月退休后受聘为兰州理工大学教学督导专家、酒泉钢铁公司技术中心不锈钢研究所技术顾问、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研究院特聘专家。2019年12月获甘肃省老教授协会2018-2019年度先进个人。

1946年,杨瑞成出生于江苏省大运河东侧的苏北小城宝应。17岁时,他第一次出“远门”到离家120公里的扬州参加高考,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进入当时一机部在北京的唯一院校——北京机械学院,学习金属学热处理工艺及车间设备专业(后简称金相热处理)。

文革前的理工类专业为5年制,杨瑞成各门功课全优,是为数极少的优秀生之一。1966年,他在北京齿轮厂实习齿轮渗碳、碳氮共渗,领略了930℃的炉火高温,知晓了18CrMnTi等渗碳钢。

兰州理工大学

工厂里的苦读与实践

1968年11月,杨瑞成被分配到甘肃天水海林轴承厂。这是个“三线”厂,离天水县83千米,高山峻岭、森林葱郁,溪水潺潺。但水质缺碘,当地不少人患大脖子病。他在海林厂工作近6年,基本是倒班干活,接触各类典型材料,做金相分析等。工作尽管苦和累,却为他后来的材料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工程基础。

兰州理工大学

1974年春,杨瑞成与一名热处理老师傅调到天水市内的油泵油嘴厂,厂里的主要产品为柴油机的喷油泵和油嘴配件,他负责热处理车间的技术工作,日常工作之余,他还做了一些新技术的试验和应用工作,如高速钢的表面软氮化、结构钢的C、N、B三元共渗等。刀具软氮化在本厂及岷山机械厂得到初步应用、使用寿命数倍提高,并在甘肃工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当时,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特地在天水召开现场会,其中一项就是由他介绍高速钢刀具软氮化的工艺过程及效果,并现场参观,得到同行们一致好评。工大热处理的王育德、王焕琴、陈友萱几位老师到油泵厂调研,他们希望并鼓励杨瑞成能去工大工作。

自1968年毕业进厂工作后,尽管是那样的非常年代,杨瑞成仍然坚守了对专业的勤学苦练。他大量阅读托人从上海和当地购买的A.H.柯垂耳《理论金属学概论》等多部学术著作,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向有技术、有经验的工厂老师傅们学习,提升实践能力。1976年,工大周佩复老师带队73级学生来厂毕业实习,他们相谈甚洽,去工大工作的意愿再次变得强烈起来,这不久,文革后全国研究生招生的消息就传来了。

兰州理工大学

几经努力 终来工大

1978年初春,杨瑞成在陈友萱老师的鼓励下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专业。那时离考试仅有3个多月的时间,考高等数学、金属学原理、英语和政治4门课程。他最头疼的是数学,十多年过去了,几乎全忘了,那段时间全用于复习、做数学题、背微积分表了。

兰州理工大学

终于接到复试通知,到了交大他才知道,因考题难度较大,尤其是金属学,考生成绩多半不及格,自己的考分还在前列。复试发挥的很好,心中有了底气,面试时5个考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给杨瑞成终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先师从胡赓祥教授,后又跟李鹏兴教授,同学基本来自国内多个名校。因有家有小,在外读研还真不容易,但“排除万难”后,他的各门功课仍在前列,毕业论文为优秀。

兰州理工大学

毕业后,工大通过一机部想要杨瑞成来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因是改革开放后的首届研究生,上海交大同系统的洛阳725所和镇江船院等一再向上海交大要材料系研究生。通过几番努力,杨瑞成最终被分到甘工大。1981年阳春时节,他一踏上由上海西去的列车,心声油然而起——兰工坪,工大热处理,我来了!

兰州理工大学

创办金属压力加工专业

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热处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出现了下滑。面对国内机械行业出现的改制、转型和重组,以及南方一些城市的材料模具成型加工产业的异军突起的现状,1992年,学校经过相关调研和慎重考虑,决定创办金属压力加工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

杨瑞成为专业的首位主任,他和李士燕教授、邓文怀老师,从太原重机学院锻压专业先后分来的聂福荣、侯运丰,清华大学的畅国伟、从外校调来的马颖和袁子洲等一些老师一起开始努力。向学校申请了10万元的启动资金后,他们去了西工大、西交大、重大等高校进行深入调研、学习,为保证和提高师生的模具加工和模具设计能力,除了去成都、武汉、绵阳等城市的先进模具加工企业实习外,还从兰州塑料厂等聘请老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就这样,他们将专业的教学活动正常开展起来,并且逐渐发展。此后,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四川绵阳、武汉、珠海、深圳的相关对口企业就业、发展,不少同学获得好评。

1998-1999年,随着教育部新专业目录的颁布,学校进行相应专业机构调整,金压专业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归入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

致敬专业创办的老前辈们

1994年初冬,杨瑞成与材料学院马勤老师收到任务,兵分两路,一南一北,为学校申报材料学硕士学位点做会审前的专家拜访。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杨瑞成为“兰州理工大学文库”捐赠的书籍和手稿

杨瑞成是南方一路,拜访的国务院学位评委都是当时国内材料与冶金工程界学术圈的大咖,在不到一周的旋风式奔走后,顺利的完成了任务。第二年,学校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成功获批,不仅使本专业的建设获得了提升,也为之后材料学院申请博士学位点提供了良好支撑。

追忆过往,杨瑞成对学校热处理专业创办的前辈们记忆犹新。王焕琴老师的热情、热心,王育德老师的睿智、缜密,周佩复老师的敏达、坦诚,陈友萱老师的温雅、才气,宋凤新老师的长者风范,还有近年不幸故去的李士燕、阎秉钧二位教授,他在心里由衷地向他们致敬。

杨瑞成感慨,早在1974年,他就有了到工大工作的念想,却在1981年春才得以实现,直到2011年退休,漫漫数年,其事其人,不时浮现......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来源:党委宣传部

视频采访:张钦 郭莹玉

文字整理:郭莹玉

编辑:刘梓睿

主编:王雅琼

审核:朱莉萍

兰州理工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兰州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兰州理工大学-兰理工人物访谈录 | 杨瑞成:忆往昔工大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