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这部从出生到死亡,使我们一生有法可依的法律、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总规矩”的新中国首部法典,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又有哪些影响呢?快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民法典的诞生记
二、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三、民法典离大学生有多远?
《民法典》被称为公民的“生活宪章”,它囊括了1260个条文,每个条文都是公民生活中的权利保障。大学生是民法典调整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结合热点问题分析,本文将从大学生的五个在校日常生活案例,小编与大家聊聊《民法典》离大学生们到底有多远。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在《民法典》中第一百八十三条中提到,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在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深陷巨额校园贷,谁来赔付?
《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六百八十条第一款的要求: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被同学拍照做表情包,是否涉嫌隐私侵犯?
在《民法典》的第一千〇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天上掉“馅饼”,到底违不违法?
《民法典》在关于高空抛物的一千二百五十四条中,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信息泄露,大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民法典》第一千〇三十四条明确提到,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再回到《民法典》的出台来看,它的存在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一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无数法律界人士呕心沥血的付出,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安全、更有尊严地生活,民法典一直在大学生身边。
来源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法制出版社
编辑丨黄丹珏
责编丨冯佩霞 李童欣 周凯立
审核丨欧卫军 张艳梅 杜一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