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情缘 | 张凯:此情可待成追忆

广西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九秩情缘 | 张凯:此情可待成追忆

广西大学

编者按

建校九十年,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广西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学界才俊、政界栋梁、商界精英、文化名人及各类建设人才。在我校90周年校庆之际,特推出“九秩情缘——西大校友回忆录”系列推送,记录历届西大校友对曾经校园生活点滴回忆,感受广西大学九十年来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和精神积淀。

此情可待成追忆

——忆西大国防生往事

张凯

张凯,广西大学第一批国防生。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2004级学生,2005年攻读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第二专业,现为南部战区某部队营职干部。

前年参加同学聚会,得知西大不再招国防生了,在座的每一位校友都为之一怔,我们来不及探求停招西大国防生的原因,就开始追忆我们的似水流年了。我们2003、2004级是一切的开始,而今年(2017年)毕业的2013级却成了阶段性的最后一届。转念一想,我们何其珍贵,短短十余载,就撑起了西大国防生史。有人说,正因为只招了十一届,所以我们的师兄弟姐妹才会格外团结和具有凝聚力,离开学校后碰面,那就是遇到了最亲密的战友,倍加珍惜。和大部分毕业生一样,我爱西大,更爱我们国防生集体,所以总感觉要写点东西来纪念,这是一个承诺,也是情归所致。

那时起航

西大2004年招收国防生,我们2004级和2003级师兄一起,成为西大的第一批国防生。因为是第一批,所以什么事情都得从头开始,从人员的编配、会场和训练场的选址、训练时间的确定都得从长计议,让我们这些一心想穿上军装的年轻小伙,等了好几个月。第一天领到军装,我特别兴奋,挂上红牌和同专业班的战友到西校园行政办公楼对面的草坪合影留念,挑了一张不错的洗了20多张寄给亲朋好友,以示宣告,从此也贴上了“准军官”的标签。

我们的第一届模拟连(一连)是两个年级合在一起的两个排,加起来不到100人,学校把西校园网球场旁边的两个篮球场分给我们做队列训练场。名义上训练时归我们,但实际上每次下午训练时,我们总要在篮球场上走四五圈队列才能把球场上的“球霸们”赶走。训练场地有些简陋,没有步幅线,场地也不算宽敞,但比师弟师妹们幸运的是,我们的队列是由陆程营长亲自教的。那时候的营长,一个人带几十号人,虽然也选了骨干,但大家都是白纸一张,教学部分只能由营长一个人完成。所以大家训练都格外认真,专注着营长每一次的口令和动作,从此也记住了营长眉心的痣。

广西大学

图为2006年校运会开幕式,右上角为张凯

想起刚入西大那会儿还有国旗班,不过并不是我们国防生。直到有一次开会,校党委副书记李继兵说,既然西大都有自己的“部队”了,那以后国旗班的任务就交给国防生吧。于是我们顺理成章地成了国防生第一届国旗班,而我也倍感荣幸地和周流满、汪楠、李茂林和汤晓福等人成为第一批升旗手和护旗手,也因此收到了人生第一封“粉丝”来信——有人托战友给我送来了别人帮我拍的照片,背面写着“你夕阳下的剪影十分帅气,加油!”这让我体会到了西大国防生浓浓的光荣感。从此,“让国防绿在西大闪光”也成为我们的口号和目标。

每年教师节,不管在哪里总会给肖克宁老师发条节日祝福短信。在我的西大记忆里,他一直陪着我们国防生发展壮大。尽管后面职务调整,他不再负责国防生工作,但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西大国防生的辅导员。肖老师是我们亲切的大师兄,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我们出谋划策,会为我们国防生集体争取最大利益。记得那时学校里有人对国防生领取其他奖学金颇有微词,认为我们已经有了国防奖学金,应该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肖老师正面回应,国防奖学金是小伙子们用汗水和辛勤换来的,不能相提并论。作为“学渣”的我,虽然“校长”“华鼎”等其他奖学金于我毫不相干,但还是为肖老师默默地点了个大赞。肖老师大婚,邀请我回南宁当婚礼司仪,我深知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一场毕业国防生的聚会,但因为当时工作太忙,无法脱身前往,到现在依旧耿耿于怀、遗憾万分,不过听说当时场面十分热闹,心里也深感欣慰。

广西大学

图为2006级文传学院新生军训,拿草帽者为张凯

现在重返西大,看到有专门的国防生宿舍楼,感到羡慕无比,我们那时都是分散住在各自学院专业班的宿舍,一到训练、集会,大家就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周二、四早上的训练也很赶,要从21栋跑到网球场,距离稍远,一开始偶有迟到的,而我也不幸成为其中一员。还记得当时被营长揪住亮相罚站时心里五味杂陈,心里默怨“为什么同样迟到,只是比别人晚两秒就要拿我开涮”,对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很不服气。但也正因如此,我在接下来的队列训练中格外认真,也让营长对我留下了印象,开启了我的国防生骨干之旅。从此我也知道,年轻人别怕犯错,关键要看你改错的态度,年轻最大的优势在于,你有改错和重来的机会,你可以涅槃重生。

如今毕业即将满十年,眼前频频浮现初入校门时的种种场景,心里充满着怀念。很多人说“长大后,我们就失去了个性”,其实从锋芒毕露到圆滑世故,不是真的没有了个性,而是终于理解了每件小事背后的迫不得已。生活不负责用美丽取悦你,他只负责用磨难教导你。那些从容和宽厚,都是摔出来的!

弱者正传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强者,那些第一名、训练尖子都是用强大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大家都知道,我们2004级有个国家定向越野二级运动员“小黑”张智敏,当被问到跑5千米是否轻松时,也表示其实和大家一样难受,平时锻炼的只是对难受程度的忍耐力。由此可以看出,大家面对的困难其实都是一样的,关键是看你能否笑着渡过难关。

到部队后每年看到新兵训练,总想起第一次到大沙田训练的场景。那时,广西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桂电”)的国防生在一起训练,两个学校一起练就是一场不比赛的比赛,不是第一就是最后。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激发着我们每一个科目都要胜过他们,篮球赛、足球赛也都用“生命”在对抗。记得当时由我负责的黑板报在第一轮比拼时惨败给了桂电,虽然在去之前做了一些准备,但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对手真的是藏龙卧虎,不论是设计、绘画还是板字,都甩我们几条街。痛定思痛后开始第二轮比拼,我们板报小组的成员连夜做了整体设计,结合当下训练实际,出了构图新颖、内容翔实的第二期,战友们训练归来路过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现在想起,还很有“雪耻”的感觉,从此也告诉我凡事绝不能打无把握之战。

大沙田集训让我们这两届国防生迅速成长,也为我们第二年到部队实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它对我们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脸被晒黑了、长跑优秀了那么简单,而是让我们对部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什么是战友情、什么是苦中乐。下着雨操场冲圈时的汗水和雨水,练完匍匐前进后破皮见红的胳膊肘,饭前挨饿听训话时肚子的咕噜声,晚上大家住排房时的小声卧谈会,以及集训结束返校时兴奋的大合唱……一切的一切感觉很远,也感觉很近,现在想起来心里很甜,虽然当时很苦。读大学的价值在于,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也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读大学的价值也在于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靠近的动力。压力是怎么来的,压力就是比你优秀十倍的人,却比你努力十倍。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张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的照片,面对人满为患的图书馆,下面的评论是“天才并非天生”。大学四年,身边出现过很多“精英”“智库”,平时玩游戏,考前看两周书就能融会贯通年年拿奖学金的李言语,读完研究生继续考博的秦先祥,拿各类奖学金拿到手软的学霸李小清,5千米跑17分钟多的“小黑”张智敏,英文歌唱出国际范的校园歌手文源……

毕业后和一些战友因为工作分配又重新聚到了一块,再续前缘。从贵港调桂林后,我和李海明、潘凯凯不仅在一个单位,还同住一栋楼,周末谁家做饭了,喊一声就把大家召集在了一起。当然,更少不了大学时睡在上铺的兄弟雷有芳。记得在桂林时,我们的接待原则就是“来一个放倒一个”,但也有失手的时候。当时阿满带老婆度蜜月经过桂林,我们晚餐轮番敬白酒,唱歌轮番“吹”啤酒,愣是没把满哥摁住,完了还和我说肚子饿,去微笑堂对面的老字号“石记米粉”吃饱了才回去休息。如法炮制,汪明回媳妇家路过桂林时,就被我们放倒了,我也受到了同为师妹的弟妹第二天强烈的投诉电话,照顾了汪明一晚上。其实我们无所谓让谁喝多,但感情到了,酒少不了。柳文来桂林时恰逢我生日,喝了很多依然意犹未尽,以至半夜翻墙出来把手划伤,只为和我再喝上一杯,这就叫感情的酒吧。

有些感情什么都比不了

在我们2003、2004级头两届的国防生看来,营长对我们的感情应该是最深的,且不说我们是营长亲自挑、亲自练、亲自定位分配的,就说这些年来我们每一次爬坡、转弯都得到营长的关怀指导。

前段时间,有人建了个微信群“西大最后的GFS”,我被高洋拉入后,看到营长、王教导员、肖老师这些“圈中大佬”也相继被拉入。此群一开,就炸开了锅,虽然我甚少发言,但经常留意里面的内容,群主赵伟发言最为积极。前段时间,赵伟到广州看球,在广州的师兄弟一起吃了顿饭,我才知道赵伟因为种种原因已经离开了我们西大国防生,但可以看出他对我们部队、对我们西大国防生有浓厚的感情。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集体的魅力所在,哪怕离开了也念念不忘。

英雄出少年,西大国防生代有人才出。毕业后接触过几个“隔代”的学弟学妹,总的感觉是,要比我们当年成熟、全面。这当中我对邓瑾文印象最深,当然并不是因为她是我好兄弟的表妹,也不是因为她在学校拿了多少次奖学金、获了多少次公共比赛的大奖,而是在处理一起事故后让我深深地钦佩。昏迷三个月后,她戴着假发再次出现在我们视野时,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开朗和笑容,经历了我们旁人无法体会的苦难和内心挣扎,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这让我们深深地心疼和佩服这个坚强的小师妹。

缘分这种东西就是妙不可言,2013年我在南京培训,在市区最繁华的新街口碰到了2005级的韩彪,于是两人回去后很激动地把QQ签名改成了碰面时的场景;同样是2013年,在南京浦口郊区偶遇同在一个学校培训的王松,在交话费时碰了个正着,于是两人相约小喝了几杯;包括我和小清2010年同时参加一个专业的比武,一起角逐最后的冠亚军。世界那么大,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世界也那么小,跌跌撞撞后还是再次相遇。

成长与改变

离开校园,踏入军营,我们都在慢慢改变,聚会所聊的话题,也从分配岗位后的体会,到谁找了女朋友,谁在哪里买了房,到现在结婚生子,开始聊育儿经了。确实,我们已不再是当年懵懂的翩翩少年,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但好在我们都是彼此青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刚到桂林那会儿,我和雷有芳接触,就感慨他的变化之大,营长也多次得意地说把雷有芳分对了地方,当年那个沉默寡言、做事一根筋的小伙子,现在变得大方、沉稳,说话办事有分寸。也听说放弃基层领导岗位,选择到上级机关锻炼的李翔,办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成为我们2004级的一面旗帜;当年同宿舍的李哥,连领导进宿舍都还在忙着玩游戏不起身,如今也在单位把上下关系协调疏通得很好;还有发挥自己法学专业特长,考完法考考注册会计师,一路从基层连队干到战区法院,再到军委法院的学弟何懋成,也成为我们西大国防生中的杰出代表。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每听到这些消息,我都感到很受启发和触动,也为大家的每一次进步感到高兴。

当然,也有一些稍微“反面”一点的例子:当年的肌肉男覃志鹏,工作后由于“岗位需要”,腹肌由原来的六块变成了一块;当年的文传院“院草”张鹏,也从原来的“小鲜肉”界,步入现在的微胖大叔界;当然还有一路胖到底的高洋,毕业后见过一次,又想起了他经典的自我介绍——我不是迷途的羔羊,不是戴罪的羔羊,不是沉默的羔羊,我是国防生高洋。说到保持身材,我们要多和营长学习,营长这些年身材保持得很好,这和他经常跑步息息相关。其实,不管什么运动,你坚持下来,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保持身材,在运动的过程中你会思考,会咬牙坚持,它更多的是锻炼了你的毅力。

毕业后聚会也会听到一些抱怨,说我们中的一些人变了。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抱怨,我们大家都在成长,从原来单纯的学员,变成了现在有工作、有家庭、有自己社交圈的军官,谁也不可能停在原位。世界的尴尬在于,不是每个人都处于你所理解的素质水平,你礼让别人推推搡搡,你谦卑别人趾高气扬,你忍气吞声别人蹬鼻子上脸,你打扮得花枝招展风度翩翩别人一胳膊肘把你打下地让你狼狈不堪。素质这玩意不能用来要求别人,只能用来约束自己,所以委身于世俗提醒自己保持点孤傲,跻身江湖提醒自己不放弃清高。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些挫折,但最重要的是守住心,不要急于反驳,急于证明什么,好好积蓄力量,做好当前每一件简单的事。所以你现在多辛苦也别放弃,给生活多一点信心,照顾好自己,不如利用孤独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更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渐渐地就会明白,成长并不是要你变得现实,而是要你变得能接受现实。那些委婉、谦卑和赞扬,不是圆滑世故、阳奉阴违,而是懂得了与人接触最合适的方式,是不让别人难受、不让自己难堪。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懂得了如何去尊重他人,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也有看不惯你的人。

不抱怨

我最佩服的人,并不是那些一帆风顺、一路高升的人,而是能够经受住挫折、转危为安,甚至利用挫折让自己更强大的人。

和大多数校友一样,刚毕业分配到岗位后感到特别不适应,后勤部队的基层与我想象的部队不一样,我所不适应的并不是训练有多辛苦、管理有多严格,而是后勤部队大多在山沟里,习惯了城市的喧嚣,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一下子环境的反差让我透不过气来。于是我给营长和肖老师打电话,想要退出,被悉心劝导,我安下心来,肖老师在送完实习学员后专门到单位看望了我,了解情况后鼓励我好好干。后来,因比武取得名次而调入上级机关,肖老师邀请我回学校给师弟师妹们作个关于由不适应到适应的心得交流,我婉言拒绝了。首先觉得自己水平有限,何德何能可以谈经验;其次,在我看来,别试图去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很多人在看到别人取得进步和成功后,都会羡慕别人顺利,殊不知别人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而反观我们自身,把性格交给了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许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一做出成绩来,全世界都会和颜悦色,人贵在自己争气。我休假到长沙旅游,和在长沙的战友小聚了一下,覃先祥已读完博士准备进入工作岗位(现已在空军某高校担任教员),家根在单位也干得很好,充满着野战部队的风采,大家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每一次工作的调整,都是从零开始,需要的不仅仅是舍弃原来成绩的勇气,更多的是一份虚心学习的决心。工作调整后,生活有了很大变化,我给自己制订了目标,同时也在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尽快适应,步入正轨。怕值班枯燥,我就给自己准备喜欢的零食带着去吃;怕跑步难受,我就下载很多喜欢听的歌边听边跑;怕晚上加班辛苦,我就在中途给亲朋好友打打电话,放松心情。总而言之,人一定要有苦中作乐的精神,不要抱怨,学会自我调节。

离桂赴粤时,老领导何涛科长对我说,刚去,要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谨慎,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现在需要的以后你都会有。我慢慢品味其中的含义,就算做不到,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处理情绪的速度,也是迈向成功的速度,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后记

题目拟好后,媳妇儿(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瞄了一眼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名字未免太柔和了,你们国防生应该是豪情万丈、铿锵有力的。我说,任何钢筋铁骨在回忆往昔时,内心都是柔和的,这大概就叫作“铁汉柔情”吧,故坚持用此名。

刚毕业那两年,回西大还可以看到认识的师弟以及返校读研的校友,到后来虽然没有熟人,但也还能看到国防生学弟们,以后,估计只能看到国防生学院的空楼了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对西大的感情源远流长,不招国防生了当然很遗憾,但那依然是我们挥洒青春的地方。说来也巧,毕业后,选培办的领导相继工作调动,认识的只剩黄春尼干事。他作为拥有着师兄和领导双重身份的灵魂人物,也紧紧地把我们毕业的和在校的国防生凝聚到了一起。同时,小清、大海和金元返校读研,经常回学校和他们小聚。他们毕业后我表妹又顺利考上西大,每次我去南宁出差都要到西大看看表妹、看看校园,冥冥之中总有一些外在的因素把我和西大联系在一起。

西大国防生的十年,是英雄辈出的十年、高潮迭起的十年,上述提到的只是凤毛麟角,还有很多厉害的人、很多有意义的事还没有呈现出来,包括一手带出了国防生双截棍表演队的2005级赵东升,面对多次上级机关调动依然选择扎根基层的2006级王辉,以及当年同寝室的大哲人苟亚文……后面师弟师妹们的光辉事迹也不太熟知,加之自己的文笔拙劣,不能较好地展现十年中国防生的风采,这篇日志只是管中窥豹,了了我对西大国防生这个集体的怀念之情。

谨以此文,献给为西大国防生付出过辛勤汗水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也祝我们的西大国防生在今后的道路中越走越好。

往期精彩回顾

这份西大特色“红包”和新年签,请接收!

一图读懂 | 广西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小年夜的今天,你到家了吗?

军训:点击浏览西大“萌新”冬训的飒爽英姿

广西大学

本篇节选于《骊歌未阑——广西大学校友回忆录》,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编辑:黄吉

校对:周丽静

审核:贾琦艳

主编:李伟红

广西大学

小西在等你点亮好看↓ ↓ ↓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西本科院校-广西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广西大学-九秩情缘 | 张凯:此情可待成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