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琼台书院书香袅袅,古韵悠悠
在各种大型的灯光、摄录机器等现代传播设备的映衬下
古书院的青砖红瓦又添加了些许现代气息
11月6日上午,专家荟萃、学子云集,共同参加大型人文类电视节目《海口大讲堂》两周年庆暨琼台书院外景录制基地揭牌活动。
著名作家韩少功、我校党委书记李湖、海口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陈积流、总编吴清德、副台长陈明明,海南部分文化学者以及琼台师范学院师生代表出席此次活动,在线直播同步观看达观众达12000余人次。
陈积流台长在致辞中简明介绍了《海口大讲堂》开播两周年来的发展情况,并表示今后将继续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助力海南文化发展而努力。
此次海口广播电视台与琼台师范学院的牵手,既是为打造文化海口、文化海南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海南“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举措。我校党委书记李湖在致词中借用琼台书院的门联“树老花偏嫩 春融枝亦樛”介绍了琼台书院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他希望此次合作能够“更好的挖掘琼台文化、推广海南文化、助力海南自贸区港建设。”
随着陈积流台长与李湖书记的揭牌,琼台书院外景录制基地的正式启用,面向全国的“千年书院行”文化交流活动也同步启动。
本期嘉宾
韩少功
韩少功,195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著名作家。
现场,韩少功作为“文学第一讲”的首场嘉宾开讲。韩老师以《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阅读》为主题,从“经典”的标准与形成及如何阅读经典三个方面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
基本信息
韩少功,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另有长篇笔记小说《暗示》,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散文集《山南水北》等。
其中《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分获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马桥词典》获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台湾《中国时报》和《联合报》最佳图书奖,入选海内外专家推选的“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部经典”。《山南水北》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暗示》获华文媒体文学大奖小说奖。作品有英、法、荷、意、韩、西等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
代表作品
《马桥词典》
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如晕街)。它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同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农村的又一个途径。
《山南水北》
记录了对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体察,作家细腻的笔调勾画了生动的人物和神奇的亲历,将历史的真相一步步揭示出来。作品风格凌厉而温厚,是一本对生活与文化不断提出问题的书,是一个亲历者挑战思想意识主潮的另类心灵报告。
《爸爸爸》
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
《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阅读》专题讲座
知识爆炸的当下,我们如何择优而读?
韩老师从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现状出发,提到全国每年可能有八千余部长篇小说诞生,那么读者该读什么,如何“择优而读”,由此提出“什么是经典”的问题,并以鲁迅、陶渊明、民国畅销书作家张恨泪等人为例,说明不能用作品发行量、长度和暂时的社会影响力作为评判经典的标准。
经典作品的标准应该是:创新上有难度、价值上有高度、可以引起广泛的共鸣。
一部经典,应当具有跨越时代、地域、阶级、民族、宗教的能力,具有普世性和恒久性。同时,韩老师也十分赞同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经典不是我们正在读的书,而是我们正在重读的书”,作为一部经典,必然有被人反复品味、思考的价值。
经典是如何形成的?
韩老师认为经典的诞生,伴随着“加法”与“减法”,即“追捧”与“淘汰”两种力量的对冲与博弈。韩教授以社会热点、追星与造星文化为例,阐述了一部作品在成为经典的过程中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发挥的作用。那些被政治、金钱、宗教“加法”追捧作品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他们能否经历过时间“减法”淘汰?因此,韩教授认为检验一部作品是否为经典要经过数十年的时间检验。
如何阅读经典?
韩教授分享了现场还原、心智对接、多元互补、以行求知四条阅读经典的方法。倡导读者在阅读中还原作品的世界,要具有历史同情心,并针对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经典作品阅读,让经典成为“治病的良药”,最重要的是以行求知、知行合一,用实践检验、消化文学作品。韩教授最后引用陆游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告年轻的朋友要有文化自信,要敢于创作,要常读经典、与经典同行。
讲座后,韩老师接受各大媒体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