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深入推进课程和教材内容体现爱国内涵,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在线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了老师们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网课更是课程思政的平台
——《中外广告史》课程思政在线体验
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教研室 孙会
2020年新春伊始,全国展开防疫大战,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认真学习了各种网媒平台使用方法,力争《中外广告史》网课正式上线播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网课准备中,特别地感受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一是结合当前特殊时期的现状,要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相信科学知识的力量,树立以专业实力强国做贡献的意识。二是网上平台的信息传播的公开性、快速性、复杂性等特点,更要在意识上注重正面引导,做好言论的把关人。广告人也是重要的媒体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思想,把好网上言论关,让它成为教学的最佳助手。三是相对而言,学生自身对网络使用的更便捷、熟悉,这就更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把课程思政做到终端,做到实处。总之,在这一特殊时期,更要把思政内容渗入教学中,以厚重的文化史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悠久的文明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广告传播史上的先贤创举敦促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历史中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其奋发上进,为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利用网上平台的资源,从多方面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正能量。因此,《中外广告史》的第一次课就从课程内容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
一是上传各种形式学习资料,把准正面引导方向。其中包括陈培爱老师在学习通上的“广告的力量”、央视拍摄的一些音、视频资料、“媒事儿”公众号的文章及相关的参考书目等,丰富了学习的资料。
二是设计作业、讨论等环节内容,将思政内容渗入其中。根据课程的内容,提前设计了作业,如从五千年文明中的神话传说资料中,分析出有哪些广告传播现象;远古时期的政治广告还有哪些形式等问题。设计的讨论也紧紧围绕着“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谈学习广告史的意义”“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传播现象是中华文明中的精华流传至今”等话题展开。学生提前进行了学习和思考,有了较明确的方向,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网课中融入思政元素。
一是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史观。第一次课上就清晰而坚定地指出,广告史的学习以从实际出发,以史实为依据,以科学史观为支撑,不虚夸也不歪曲史实,并将广告现象放在大历史的背景下去研究和学习,从而建构学生的科学史观,这是必须明确的重要思想前提。
二是强调历史意识,强化历史学习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课程开始就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个不知道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以此来强调专业历史知识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读书,打好基础,拓展视野,从更广阔的领域和视角展开专业的学习,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力争为中国广告事业有所贡献。
——史料运用融入爱国情。
在讲授过程中,以大量形象化的史料来展开,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专业学习的兴趣。中国广告史的开篇就讲到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源远流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这片土地上,在远古时期的社会广告就孕育在这黄河文明的开端。如以八卦、龙凤为代表的图腾、以黄帝制旗、伏羲作市为代表的传说、以彩陶制品为交换的活动,无一不反映出华夏先民们与自然的抗争,这种民族抗争精神延续至今,是我们勇于面对一切困境的精神源泉。夏商周三代时期,以鼎为代表的青铜文化、以甲骨文为代表的铭文广告,以及“制”“诏”“诰”等传播形式,创造性地丰富了社会广告的内容,并成为世界广告史上最早的典范。
通过认真讲解,从理论到史料,从历史到现实,从整体到细节,图文并茂地展开了中国广告史的第一页。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讨论。有的同学在微信留言说:“不知道我国在那么久远就有广告现象,还以为广告是这几年的事”,也有的同学说, “总认为国外广告历史悠久,真不知道我们文明古国的历史中,广告传播现象一样典型而丰富”。
课后感言:网课教学“处女秀”,感慨颇多。坚信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无论什么样的授课形式,都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都是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正确的三观的平台,这条思想政治教育的红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只要运用得当,就好比沁入学生心田的点滴春雨,一定会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应该是我最需要时时刻刻坚持的追求。
充分结合课程特点 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小结
文学院 易卫华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0〕2号,2020年2月20日)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资源。”按照《通知》精神及学校相关工作部署要求,我认真梳理了本学期自己所教的《中国古代文学一》(必修)《<诗经>导读》(选修)两门课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并在前两周按照计划进行了其中一部分的课堂教学。
首先,进一步提炼课程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众所周知,包括《诗经》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作为任课教师,除了给学生系统讲授课程知识外,还需要进一步提炼这些思想,挖掘这些思想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我在讲《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先秦文学绪论》的过程中,首先以《诗经》中“忧心忡忡”、“忧心悄悄”以及《论语》“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为证,提炼出这一阶段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关注现实,忧国忧民”,同时引用徐复观先生《中国人性论史》中“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地自觉的表现。……这种忧患意识,实际是蕴蓄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的磨难,但每一次我们都顽强地战胜了各种困难,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这和我们民族精神中蕴蓄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感﹑坚强奋发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因而,有必要通过课堂将这种精神传达给我们的学生,激励和鼓舞学生在战“疫”以及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奋发有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根据课程特点,我还引入爱国诗作名篇,并采用古诗今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诗经》导读”第一节课开始之前,我为学生播放了《诗经·秦风·无衣》的古诗今唱,作品中“岂曰无衣,于此同胞。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等表现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协作的经典诗句以及歌曲慷慨昂扬的曲风,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也产生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以上是对近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一个小结,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继续通过带领学生诵读爱国主义名篇佳作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网课日常
学前教育学院(旅游系) 冯玉珠
《航空饮食学》上课时间恰好是我国传统节日“二月二”,所以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我还用10分钟的时间讲了“舌尖上的二月二”。从二月二的来历、龙文化,讲到了炒金豆、挑龙头、扶龙须、龙鳞饼、龙须面等传统美食,让同学们感受了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航空饮食学》教学设计
和第一次不同的是,增加了作业点评环节,一是点评“亮考帮作业1:航空饮食有什么重要性”;二是点评“《航空饮食学》美食战“疫”系列作业1——我给家人露一手”。
在开始上课的“学习引导”时说,临下课前我会“送口罩”,同学们都以为我真的送口罩,其实我送的是“口罩饼”。等到我讲“口罩饼”时,同学们都“哈哈哈哈”!直呼“惊了”“妙啊”!
部分课件内容
在抗“疫”攻坚时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空中课堂,师生一道,同频共振,共情共鸣,交一份生动的爱国主义答卷。
供稿/教务处
排版/马帅男 曹晓琳
初审/曹晓琳
审核/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