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老师
易卫华,1977年4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省邯郸市人。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诗经》导读)主讲教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主持或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在《文艺理论研究》《河北学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家级及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导读》《先秦两汉诗歌研究》等课程。先后获得“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支部书记”、“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
“《诗经》导读”(混合式)课程建设总结
//
“《诗经》导读”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2017年获准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产生了一定反响。该课程于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推荐参加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2020年1月至今在中国大学MOOC初次开课已有近2万学员选修本课程。现将这门课程建设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01
明确教学目标,
系统设计课程内容
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我们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带领学生通过研读《诗经》,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梳理、比较、辨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诗经》奠定基础。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对《教学大纲》进行了细致打磨,将教学内容细分为爱情诗、婚嫁诗、农事诗、田猎诗、行役诗、政治美刺诗、史诗等10个专题,希望藉此带领学生通过全面深入阅读《诗经》,感悟《诗经》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真、思想之厚重。同时,为方便后期教学视频的录制和混合式教学的展开,详细设计了每一周的教学内容。
02
按照课程高阶性要求,
精心打磨线上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主要由教学视频、弹题、辅助阅读资料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教学视频是课程的核心部分,弹题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辅助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围绕教学视频内容进行探究。
经过对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我们又进一步将上述10个专题按照知识点拆分成了50个独立的教学视频。每段视频约12分钟左右,按照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高阶性)、趣味性的标准,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这样一方面方便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课程的系统性和学术含量。教学视频录制过程中,除对脚本字斟句酌,精心打磨外,我们还不断与录制、制作视频的技术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此外,教学视频完成后,除自己认真审核外,我们还邀请同行专家进行了审阅,同时打印了《课程反馈表》,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一起查找问题,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视频的质量。
03
通过教学实践,
检验课程质量,积累教学经验
为更好探索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尝试。其中,2017-2018学年第1学期在学校教务处安排下,我担任了超星学习通课程——“《诗经》导读”(混合式)助课教师,该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主讲,主持人按照教学视频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完整的学习进度,并根据进度为学生复印相关学习资料,同时,严格督促、检查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见面课努力为学生答疑解惑,并为其下一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后,在2017-2018学年第2学期之后的三个学期用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为文学院本科生开设“《诗经》导读”课(混合式),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程序。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做法如下。
1.提前制定详细的《课程进度安排》并告知学生,此外,由于本课程在一年级开设,学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情况还不甚熟悉,所以见面课安排的次数要多一些,这样可以及时解答学生提问,并结合自身学习、教学、科研经历,结合课程内容,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提升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根据教学视频涉及的内容,每次提前发给学生纸质资料(教学视频中讲到的作品、围绕课程的拓展知识等),并在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教学平台或QQ群中发布相关学习资料(原著、著作),供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3.见面课除对之前教学视频的回顾外,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教学视频后反馈的信息和问题进行解惑和讨论,在见面课上,鼓励学生展开思辨和对问题的学术探索,教师也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此外,还从学生提交的作业中筛选优秀的进行分享,让学生们通过交流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供稿/教务处
排版/张悦
审核/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