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疫”——援鄂医护人员的日记,我pick他的!(下)

河北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独家记“疫”——援鄂医护人员的日记,我pick他的!(下)

河北医科大学

在我校第三医院呼吸二科杨楠医生的日记里,有关于工作的记录,有和同事的日常,有他对家人的思念,有对武汉的观察……工作已经这么累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记日记,他说这是为了很多年以后,还能记得2020年在这里奋战过。今天登出的,是他28篇日记的后半部分,让我们跟随他的日记,走近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的日夜。

河北医科大学

武汉抗“疫”日记

第26日 2020.2.21

昨天一位出院的患者,拉着我要和她拍一段视频,从最初的呼吸困难到现在的生龙活虎,我能体会到她的喜悦,但拍摄时临床监护仪的报警声,分分钟把我拉回现实,仿佛新冠病毒在叫嚣着:胜负还未分,不要高兴的太早!是的,疫情到了最较劲的时候,绝不能有一丝松懈。临床的患者90岁,基础病多,前一天夜间入院后,病情进展快,早上接班后,改用无创呼吸机,收敛水拍摄时的笑容,反复调整无创呼吸机,患者仍出现人机对抗,氧合难以维持,因为我们病区不具备进一步有创通气条件,判断患者需入住ICU了,ICU的同志过来会诊后,同意接收,联系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病情,患者家属因被隔离,无法到场签病情告知书,在电话中对我说,老人就交给你们了,治好了我们感谢,治不好我们接受。老人最终转入ICU。这一天,有喜悦,有不甘。

病房中医生和护士谁面临的风险更大,我觉得是护士,他们所有的操作几乎都要近距离接触患者,而且由于疫情期间,家属不能陪护,保洁人员锐减,他们承担了更多护理工作之外的琐事,发放一日三餐,给重症患者喂饭、清理二便,搬运一人高的氧气瓶,这些平时父母眼中的千金宝贝,在爱人面前柔弱的拧不开瓶盖的娇娇女,进了病房就想像换了个人一样,她们是我眼中的英雄!

回到驻地,收到驻地员工送来的水果和花生,把我弄懵了,细问才知道原来是给我这个只过农历生日的人送来了阳历生日的祝福,这次赚了,过了两次生日。他们说感谢我们为武汉所做的,但驻地的服务人员何尝不是从大年初三一直陪我们到了现在,服务台就两个小哥轮流值班,餐厅服务员都是等我吃完后才就餐,为了配合北方人的饮食习惯,白菜猪肉炖粉条,馒头,饺子,面条轮番地上,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们才对。

在武汉我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座城未因疫情而冰冷,它是温暖的。

第27日 2020.2.22

昨天夜班,今天睡了快一天了,感觉还是有点累,本不想再写随笔,但上网看到有的地区出现人潮涌动,不戴口罩的情况,仿佛我们已经取得了抗“疫”的全面胜利,心里猛然一惊,赶紧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外出一定还要戴口罩,外出一定还要戴口罩,外出一定还要戴口罩”这条讯息,希望能对我的朋友们有所提醒。习主席说这场疫情对全国各级疾控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一次大考,但对于我们普通民众何尝不是,况且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即便这场考试结束了,取得了好成绩,经历了这次大考,我们总要记住些什么,戴口罩和手卫生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有效的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方法。

我先不去畅想疫情结束后我要吃火锅,吃烧烤,带孩子去游乐场,我想假设疫情完全结束后,我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我先要带感口罩,避免传染别人,也要让家人戴好口罩,避免被传染,并且勤洗手加强手卫生。这是我在这次疫情中,学到的最基本的道理,我想我会记一辈子。

一个我分管的患者,一家4口染病,包括一个九个月大的宝宝和一个七岁的孩子,虽然我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但这样的经历还不够教会我些什么吗?我学会了些,也希望能对身边的朋友有所帮助。

现在,戴口罩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不是隔绝爱。

河北医科大学

第29日 2020.2.24 二月二

下白班回到驻地,看到理发师正在为我们的一个队员剪发,因为一周前就是这位理发师给我剪的,她现在不太忙,就过去打个招呼,顺便感谢一下,结果她说,你别走,我再给你剪剪,我说不用了,已经够短了,(上次她就问我是不是剃光头,被我拒绝了),她说今天二月二,龙抬头,剪发有好运,这是让人不能拒绝的理由。于是,在再次体验了武汉人民的热情的同时,头发更短了。

回想近一个月的工作,总结起来就是一些变和不变。变的是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变的是对它的谨慎和重视;变的是病房不再如之前一样忙碌,不变的是我们仍会对每一位患者的诊治精益求精;变的是每日3-5名患者出院已成常态,不变的是每一个患者出院,我们仍会感到欢欣鼓舞。

我喜欢在不忙时和我的患者聊会天,即便是在现在,我也喜欢在病房中多停留一些时间,听他们说一说病情以外的事情,他们有的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红军,有的是拥有过万粉丝的自媒体人,有的是在家照顾孩子的退休职工,……我会去记下每一个患者的名字,而不是叫他们的病床号,因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医生这个职业,让我们能够接触到许多陌生人,其中一部分会由医患关系变为朋友关系,并一直保持下去,我们病区的医护和出院的患者建了个微信群,并且随着病人的出院,群成员不断的增加,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做好随诊,也能让我们走得更近,做到离院不离心,哪怕有一天我们会回到河北,但这份共同的经历,会让我们的友情不间断!

第31日 2020.2.26

时间好快,一个月了,昨天夜班,把之前记录的患者病情变化表整理了一下,一共12名患者出院,3名患者转入ICU,看着那一张张患者病情记录表,回想着每个患者的情况,总结治疗经验,以便更好的开展诊治活动。

晨起查房,最高兴的是家中四人染病的老王可以出院了,更高兴的是他告诉我他七岁的大孙子也是今天出院,更盼望着他九个月大的小孙子和另一位家人也能尽快出院。红军老爷子虽不是我分管的病人,但由于老人年龄比较大,来时病情比较重,就格外关注了一下,老人目前恢复的很好,应该不日也能出院。对于1984年4月28日-1993年4月1日,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记忆,我能记起就是快乐的儿时时光,但今天和我的一个患者老王聊天之后,我才知道,那是对越老山战役的时间,他当时就有过一次与死神插肩而过的经历,他说这次患病,是第二次与死神擦肩,病情最重时他把遗嘱都已写好,他拿起手机,让我看,我们两都哭了,我问他为什么给他爱人的遗嘱中有汽车下次保养时间时,他说那是对活着的渴望。时光交错,70多年前,红军姥爷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回自由民主的新生活,30多年前,老王用血肉之躯守护着我们的安宁和祥和,今天我们与他们共同抗击病魔,我们的民族历来不畏艰险,并最终会取得胜利,我坚信!

查阅了转入ICU的那三名患者的病历,我的同事仍在积极救治,我的患者也仍在坚持,期待着他们转回的那一天。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和家里视频,客厅的灯坏了,烟感报警器没电了,汽车电瓶没电了,以前这些需要我来干的事,都一一告诉我爱人怎样解决,她干得还不错,也知道了我的重要性。小屁孩给我发来一段他自己录的视频,大声的喊着爱我,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为了最后的胜利,继续努力!

河北医科大学

第33日 2020.2.28

作为一线人员,对疫情变化的感受更为灵敏。初入病房,48名患者中,病危7人,重症28人,不稳定普通型约4人,当时不管白班,夜班都会十分十分的忙碌,有时一个患者刚抢救完稳定了,就又要抢救另一个,甚至出现过2、3个患者同时抢救的情况。第1次感到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应该是第3周的时候,当时方舱,火雷二神山医院等相继建成并收治病人,我们医院的压力明显缓解,危重症患者占比在我们病区降至20-30%,也就是在那时,第1次向组织递交了要求一直工作到最后的申请。今天再次传来好消息,武汉七院三病区撤区,原有医护编入其余病区,我们病区虽仍是满床,但无病危患者,重症患者仅7人,余为稳定普通型,压力大大减轻,医疗队的同志们开始自发写请战书、录制请战视频,要求战至全胜,我也就再次和我院战友录制请战视频发给队领导。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虽好,但作为见过新冠病毒狰狞面目,领教过它强大致病力的人,我绝不会轻视我的对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获全胜,不言胜!

明日夜班,今日早睡。

第36天 2020.3.2

合区后我分管的床位从12张降到了8张,今天又有5名我分管的患者出院,我只剩下3名患者在院了,想到我们三病区撤区,武昌方舱医院B区“封舱”,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全国多个省市确诊病例0增长,这些都预示着我们所期盼的那一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查完房看病区内的武汉七院医护介绍栏时,一个经过的护士停下来,指着上面的照片说,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感染了,没等我问话,她就接着忙去了,瞬间感觉她的表现像极了影视剧中那些久经沙场的战士形象,面对强敌,根本没时间去想念战友,能做的就是继续奋勇杀敌。听口音她应该是武汉七院的护士,于是就在休息时找到了她,知道了我想知道的:1.23武汉七院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但在此之前,他们医院已经爆满,医护人员基本是连轴转,当时的防护物资很有限,许多医生只带着一个外科口罩就接诊病人,以后随着各方支援的到达,情况才有所缓解,但初期的影响逐渐显露,相继有几位医护感染,幸运的是这些医护人员目前已相继出院,最快的本周内就能解除观察,归队继续战斗了。

再次查看转入ICU的患者的情况,有一个名字没有在在院病人中发现,心里知道不好的事情可能发生了,在出院病历中看到了最不想看到的结果,39岁,女性,半岁大孩子的母亲,在她入院前一天她刚有一位家人离世,现在她也没有在这次患病中挺过来。我们会为方舱医院的广场舞感到欢欣,为98岁高龄患者的康复感到鼓舞,为合病区、休舱感到胜利将至,但作为医生,看到过为赢这场仗,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不会松懈,也劝身边的朋友保持清醒和克制,为了能真正地畅快呼吸、尽情相拥,请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下夜班,看到姥爷给我打了十几个电话,一下就慌了,马上回过去。结果是问我什么时候走的,怎么不和他说一声,姥爷真的老了,时而糊涂,时而明白,他忘了前两天视频,他还嘱咐我要注意安全,好好工作,不能怕苦怕累,得抢着干活。

姥爷是老党员,做过市委宣传部科长,轻工业局办公室主任,市广播电台代理台长,而子女却全部是一线工人;一辈子讲奉献,本被推选为全国劳模,却让给他人,他是我身边,最让我敬佩的人。姥爷曾给过我一个铁盒,里面是他的宝贝:我太姥爷的医师证书,他的同学录和省劳模证书,这三样东西,一个引领我走上从医之路,一个在我迷茫时给我力量,一个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辈要担负起国家兴亡的责任”是姥爷同学录中的一句寄语,是他所处年代的情怀,在当前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工作中,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担负起我的责任,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第38天 2020.3.4

武汉的天气转暖,我们医院为我们邮来了薄款运动服,我联系了爱心车队,出发去小薇的驻地,快到时远远的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一眼就认出了她,没有下车,通过车窗把东西递给小薇,说了两句嘱咐的话,就匆匆离开,好多话还是留到回去后再说吧。

前天得知我们要开始为期1周的轮休,过来接替我们的是来自第五、第八批等的我省医疗队的兄弟姐妹们,心情有些复杂,既高兴能稍微缓缓劲,又担心我的病号不适应。昨天上午领导安排我,带着第五批队员代表提前熟悉一下工作环境,就顺便把我分管的患者的房查了一下,并告诉他们主管医生在这一周会更换,但不用担心治疗问题,没想到反而是大家安慰我说:你们都来了一个多月了,该歇一歇了,不用担心我们,并建议我去江滩绕绕,其中一个还压低声音对我说,那空旷,没人的时候可以偷偷把口罩摘了,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可爱的病号们,估计我再上岗时你们已经出院,希望从此以后你们百毒不侵,安康永远。

昨天来的代表中,有我们医院呼吸一科的王东昌,兄弟见面分外亲,带着他们参观我们病区,把所有我认为重要的细节一一罗列,详细告知我兄弟,毕竟病房可能和方舱的工作环境有所不同,生怕有所遗漏。下午,所有接替的队员都到了我们的驻地,受领导委派又对全部接替队员进行宣讲,也算是尽了一个老队员的力。

开始休整,等待10号再上岗。

河北医科大学

第41天 2020.3.7

实在是不想等到10号再上岗,就去了医院查房,结果又碰上老董在,不过这次她没有阻止我进病房。记得刚到时,改不掉每天查房的习惯,就在休班的时候也过去了,当时碰到老董,死活不让我进去,一直以为东北的兄弟说话比较冲,没想到武汉的同志毫不逊色,你进去干嘛?又多用一套防护服,那个病人需要看,我给你看。当时我也是很生气的,后来接触多了,发现老董的说话方式就是如此直爽,她不让休班的人进,是想保护她身边的人,减少感染机会,而她的“抠门”是由于疫情初期防护物资有限造成的,再加上南北方语气重音不同,一句好话,就被老董说叉了。现在疫情缓解了,物资充足了,老董好像也变温柔了。

之前患者都比较重,多是卧床、虚弱,查房时要仔细询问每一个病情相关的细节,患者回答起来也比较慢,一圈房查下来就得2-3个小时,现在患者的病情都比较稳定,但查房需要的时间一点都没减少,因为一进病房,就会被患者围起来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连着问,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有什么区别,肺部病变完全吸收需要多久等等,我从提问者变成了回答者,而且患者提出的问题越来越专业,这是好事,说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清晰。

短暂的休整,让我这群平时被白大衣包裹的人,展现出了更多彩的一面,诗人、摄影师、歌唱家、段子手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然,最多的还是厨师。一群抵挡不住对包子、饺子向往的北方大夫,换上崭新的刷手衣,戴好口罩、帽子,做好手卫生,奔向新的阵地——厨房,为医疗队队友们奉上了正宗的手工水饺和大肉包子,虽形态各异,但味道正宗。

从15153、5093、892到99,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第1次降至2位数!离胜利又近了一步!

第46天 2020.3.12

5天,查了2天房,上了1个24小时值班,刚长好的压伤又破了,虽然疲惫得不行,但也将迎来属于我自己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明天我分管的12个患者中将有10人痊愈出院,其余2人可能会转往其他医院,我队友分管患者的情况也和我类似。想到明天我们战斗了46天的病房可能会空空如野,竟然有些黯然和不知所措。

星夜兼程奔赴武汉,不眠不休抢救病患,病区合区看到曙光,队友支援开始轮休,再次上岗5天3班,我的46天就这样过来了。期间,我没有穿过一次白大衣,取而代之的是隔离衣、防护服,我感觉被我放在宿舍一个半月的白大衣想我了,他想跟我一起去武汉七院看看,于是早上我带着他一起出发了。在班车上,他看到了和我并肩奋战的队友,听到了我们在朱桂军老师带领下唱起《英雄赞歌》去驱散倦意、振奋精神。在七院门前,他看到空无一人的门诊大厅,他想象不出单日门诊量最多达1400人是怎样的情景。在更衣室,当我换上隔离衣与防护服,他说:还好我认得你的眼睛。查完房出来,他说他和武汉七院医生的白大衣交上了朋友,他们给他讲了新冠病毒起初是多么的嚣张和不可一世,其中有一件大衣现在还在懊恼他没有保护好他的主人,但他坚信他的主人一定会平安归来,一定还会再次穿上他心爱的白衣。穿上我的白衣,坐在清洁区的电脑前写着病历,这时的我不是河北医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二科的医生,我是和明涛、李廷明、董丹丹、陈效、钟志勇、汤飞凡一样的武汉七院感染四病区的医生。把明天出院的患者的病历全部写完已经是下午了,迟迟不想脱下我的白衣回驻地,他说:你快回去吃口饭休息吧,把我放在待清洗区,我还想再多认识些武汉的朋友,听他们讲讲武汉抗“疫”的故事。我说:拍个照吧,记录一下咱们在武汉的时光,这段经历会成为咱们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它让咱们再一次的成长,读懂了生命的脆弱与可贵,懂得了如何去珍惜美好的生活,知道了如何去更加疼爱自己的家人与朋友。

明天,我要再去看看我的病区。

河北医科大学

第48天 2020.3.14

病区最后一名患者的出院,意味着我们即将完成对武汉市七院的支援任务。由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性,除必须要患者本人签字的医疗文书外,所有的病程记录、抢救记录、出院记录,全部以电子病历的形式储存在电脑里,我们需要把所有的病历打印、整理、签字、消杀、封存。因此,病房虽然空了,但我们的工作仍然在继续。当今天把最后一份病历签好了名,放下笔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不知下一秒该做什么,过了良久,对我的一个战友说陪我转一圈吧,因为病房进行消杀不能进,就上了五楼,这里之前是医护休息区,曾几何时,不管什么时间,你都能看到医护人员匆忙而过的身影,现在却空无一人。

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是的。4天前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视察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尤在耳边:“经过艰苦努力,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式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疫情防控斗争进入关键阶段,气可鼓不可泄。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因此,支援武汉市七院任务的完成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时刻准备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期待新的征程!

第50天 2020.3.16

今天早晨一起床,看到董主任在四病区医生群里留言说,希望有人能去病房帮忙下忙,强硬的董老师居然用的是询问的语气,的确是变温柔了。我和几个同事主动过去了,说实话,如果说之前进病房是责任和义务的话,今天再进完全是出于情义和感情,就是想再和武汉的同志们见一面,再帮帮他们,能让他们早点下班。

穿防护服时大家相互提醒,互相检查,越到最后,越要谨慎小心。处理完董老师交待的事,看着空空如也的病房、病床,往日情景历历在目,我以为我会伤感,结果完全没有,我们几个只剩下开心和高兴,空荡荡的病区应该是对我们48个日夜连续奋战的最好的褒赏,我们期盼所有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都能早日像我们这样新冠患者清零,甚至更为期盼早日实现天下无“疫”。

出隔离病房前,我们几个让武汉同志帮我们拍了张合影,大家都说,这肯定是我们在武汉七院最后一张穿防护服的照片。虽然饿得不行了,但我们严格按照脱防护服流程操作,这些动作已重复过多次,但我们豪不松懈,就如抗击新冠疫情越到最后越不能心急,越要沉得住气一样,因为我们最终想要的成功是全胜!!!

河北医科大学

一幕幕的情景再现,让我们再次因白衣英雄的付出所感动,因这份家国情而温暖。如今,杨楠已经圆满完成驰援任务回到家人身边;处于风暴中心的江城武汉,也已大病初愈,在今天正式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

从来没有哪个春天,让我们如此期待。这来之不易的“解封”,是无数个像杨楠一样的白衣勇士在抗“疫”战场上一点一点拼出来的,他们逆行的身影定会镌刻在每一人心中。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对医大英雄们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河北医科大学


制作:河北医科大学新媒体中心

编辑:马梦瑶、耿坤丽、李哲

素材:第三医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北本科院校-河北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河北医科大学-**记“疫”——援鄂医护人员的日记,我pick他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