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危害社会。
《朱子家训》倡导一种忠诚爱国,忠心为民;立志高远,好学上进;修身积德,多做善事;事业为重,淡泊名利;善待邻里的思想观念。
朱熹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教育家文学家。朱熹自幼聪颖好学,19岁中进士,曾任秘书阁修撰,漳州知州,潭州知州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勤政爱民。朱熹从事教育50多年,振举书院建设,广注典籍,于经史子集,乐律等无不通达。其著述甚多,主要《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但享祭孔庙的,位列大成殿“十二哲”。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巨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即孔子之后的又一代表人物。
家训故事
朱熹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夫,中年丧子,幼女夭折,胞妹早逝,晚年失子,经历无数悲欢离合的他,在家训中,特别看重家庭的和睦。朱熹遵父亲遗嘱,到五夫村投奔父亲的好友刘子羽。从学于五夫村的胡宪,刘勉之等先贤名士。《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所著的一篇著名家训,是关于治家的重要著作。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从不取不义之财,他办过很多书院,却没有为自己置办任何产业,朱熹虽多次为官,但清正廉洁,疾恶如仇。为救济灾民,朱熹建立了义苍制度,在丰收丰年的时候以很低的价格把粮食收购进来,储藏在仓库中。到了灾荒时老百姓没有饭吃的时候以更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把粮食分给灾民。让灾民度过饥荒,然后再恢复生产。
家训简释
原文1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解释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对品德才能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嫉妒,遇到不顺的事情,切勿因气愤而求一时之快,不要违背正常的行为规范而去伤害别人的性命,不要接受不正当的财物,遇到合乎道理的事情时要支持。
原文2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解释 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家教感悟
作为一代理想大师,朱熹治家有方。他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精华和自身教育实践理念,融入朱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全文仅有300余字,言简意赅,却意味深远。朱子家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智慧,不仅影响到了朱氏后人,对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处世修身,治家教子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他让我们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来源:《中国历代名人家风家训家规》
责编:王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