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筑梦人|石云——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防灾科技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致敬筑梦人|石云——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石云,女,1981年11月出生,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自然地理学博士,副教授,中国地震学会会员,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员。自2008年7月至今就职于防灾科技学院,先后在地震科学系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灾害学教研室和生态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从事教科研工作,现任地理科学专业教研室主任。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省级和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SCI期刊1篇,SCI检索1篇,EI收录1篇,中文核心6篇;参与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获得软件开发著作权1项。教学成果曾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加快推进专业建设,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防灾科技学院

地理科学专业是2016年审批通过,2017年开始第一届招生的新建专业。作为该专业的教研室主任,自2015年以来,一有时间石云老师就带着几位教研室老师前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水平院校调研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等,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构建了一支由2位教授、3位副教授、4位讲师组成的,博士学历占近45%,教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了土壤、植物、气象、地信方向的3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气象观测站以及地质、地貌、水文和植物、土壤方向的2个专业实习基地。为选择条件适合的土壤植物专业实习基地,石云老师带领教研室老师广泛考察了北京周边和河北境内多个实习地点,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建设的塞罕坝生态实验站,并引入北京大学该专业实习的教学和考核方式,通过现场考察植物识别和土壤鉴定,强化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今后,她仍将继续努力,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专业建设。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勇于尝试新手段,积极探索新模式

防灾科技学院

石云老师长期从事《自然灾害概论》课程的讲授工作,该课程是具有我校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通识课程。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并将其从校内推广至校外,为推进全民灾害教育贡献力量。为此,她带领该课程教学团队积极申报并建设了我校首批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于2018年3月在学堂在线和我校慕课平台上线,同时面向校内外开展教学,丰富了我国灾害教育课程资源。为了有效整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各自优势,她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雨课堂等新的智慧教学工具,将老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指导者”,让我们能更自主的学习和充分的交流探讨,有效地提高了我们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教书育人,以身作则

防灾科技学院

石云老师每年在给新生做专业介绍和学业规划的会上,都会强调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她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说起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她的本科同学现在有很多在中学任教,少数在大学教书,也有一些同学担任核心期刊编辑,在法院任法官,还有在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样的起点,不同的发展方向,源于不同的人生目标。她强调目标决定方向,行动决定结果。她谈及读本科时就明确了自己当大学老师的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硕士毕业进入我校任教。社会发展,知识更新,为了能更好地胜任大学教师,她又攻读了博士学位。坚定了目标才有现在的结果。她建议我们大学四年尽早确立目标,才能集中精力少走弯路,强调踏实学到的本领才是通向目标的台阶。同时她也指出,大学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组织协调、领导决策等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样重要,鼓励我们有筛选地参加校级、院级、班级活动。她说:“大学是你们走向社会的过渡期,明确目标,详细规划,坚定前行,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石云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十一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断学习,充实提升,期望用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不负教师这一神圣而光辉的职业。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排版:石贤思

封面设计:叶国庆

校对:赵盈盈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北本科院校-防灾科技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防灾科技学院-致敬筑梦人|石云——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