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学院的“转型”工作如何做?
民生学院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
分院院长和学术带头人将为你一一解答。
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赵振乾:
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训练。
“全体教师在思想上要适应民生学院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这是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挑战更是机遇,每一位教师要积极投身到‘三转两重’工作中来,强化认识,转变观念,尽快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院三转“两重工作”,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赵振乾颇有感触地谈到。
赵振乾表示,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是关键,要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统筹兼顾学生考研需求,同时要尽快落实以教研室为主导的责任制度。要打通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进行有主有辅的学习,提倡“一专多能”的育人模式,使艺术学院的专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进一步整合与提升艺术学院现有师资力量,通过校企联合、项目引进教学等方式提升艺术学院的综合实力。
“对于艺术类各学科,要处理好教学课程理论和技能实践的关系,在学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赵振乾说,“为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可在教学过程引入设定项目主题,组织团队合作或个人创作来完成一个项目,所有项目都是为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发展在实践中的每一个阶段,经历从创意优化产品本身,跨学科融合,到产品品牌定位,再到市场推广完整的市场化培养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另外,还可以建立实验班,各班级配备本领域的优秀教师团队,在企业项目中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打破惯性思维定势,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和主动创造的能力。”
赵振乾说:“艺术学院的社会声誉和生源质量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学生培养质量紧密相连,接下来要进一步提升艺术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关于如何提升艺术学院的社会声誉,他表示,一是要个人主打,思想领先,多出佳作;二是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提升艺术学院综合实力水平。同时,还可以借助于研究“黄河文化”和“河南文化”,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打造高端文化工程,立足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做出艺术学院的品牌特色,也能实现较好的宣传效果,使艺术学院的社会声誉不断得到提升。
“民生学院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已经确立,‘三转两重’号角已经吹响,随着新校区建设逐步展开,民生学院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体民生同仁当凝心聚力,同舟共济,为民生学院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赵振乾最后总结到。
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建中:
转变观念,建立服务型管理体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办一流的应用型大学是需要有情结在的,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而要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观念,建立服务型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所有教师,尤其是专家教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建中教授用“情结”、“追求”、“道路”和“观念”四个关键词谈了学院转型发展的方向。他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大学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以教学和教师为主导的,因此要做到“去行政化”和“去企业化”,既要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也不能急功近利。
“好的大学必须有大师,因此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学院发展需要选聘德高望重的教授、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以他们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引领年轻教师成长。”他这样谈学科带头人的选聘问题。另外,他着重强调了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作用:教研室在组织教学的同时要参与到指导学生考取资格证书、组织参与学科竞赛、实习实训和考研就业指导中来。而教研室的所有教师,不仅要坚持学习,提高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知识素养,而且要结合自身专业到相关企业和单位挂职做实践,探索如何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教学活动。
另外,他强调了员工晋升与薪酬管理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他谈到,员工晋升和薪酬必须与业绩挂钩,和教学质量挂钩,实现薪酬差额化管理,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而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他提到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学院逐渐实现辅导员队伍专职化,每个分院都要建立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过硬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二是建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联合指导就业和考研的“1+1”机制,专任教师为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辅导员结合学生职业理想、心理特点、个人特长、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做好考研或者就业的整体规划,这样“应用型人才培养”就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立是转型工作的中心。果断停办与学院发展取向不合的专业,着重发展就业好、前景好的专业,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院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他最后说。
艺术学院院长李建设:
展演与竞赛与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
探索工作室制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学院“三转两重”工作中,艺术学院院长李建设对艺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最突出的亮点是“根据专业特点,强化展演与竞赛与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和探索工作室制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导师制。”
他谈到,艺术学院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将素质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适应性有机结合,做到以下几点: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新制定培养方案,按照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强调课程效率;积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设计机构相联系、相结合,以实际项目为驱动,强化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强化展演与竞赛与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有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探索工作室制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的界限,推行导师制;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强化课程效率,打造课程品牌;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根本,专业与课程需求为核心,推进实验室建设;围绕专业实践与课程教学,实施专项培训与业务技能考核;围绕专业教学,鼓励教师构建自己个人的工作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中的专业活动;积极推进与知名企业以及高水平机构的联系,谋求进行深度合作。
“我们应该分类引导,实施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做到有的放矢,各有侧重,瞄准目标,精准实施。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选择,分为就业、创业与考研升学两大类别,培养富有人文精神,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进取精神与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李建设最后说。
人文学院院长苗霞:
课程设置直接接通就业渠道,
加强教育教学实习的管理,
培养‘双师型’教师。
“毕业生实习后要完成实习回讲,为师范生增加‘三笔字’实训课,通过教学技能大赛和教学展示项目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对于开设专业大多为师范类专业的人文学院,提高学生教学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因此人文学院院长苗霞教授谈了针对这一中心环节,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实习回讲、学科竞赛、成果展示等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
苗霞强调,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和英语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以后都要走上讲台,他们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不同,但都特别强调师范技能。但是这也是我们以前的课程教学中忽视的。因此必须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增加实践类课程,如英语专业大一增加语音语调实训课,师范类专业大一增加三笔字实训课;其二,通过增加师范生回讲环节加强师范生毕业实习的管理。成绩记入毕业生成绩单;其三,强化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示师范生的教学效果,包括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说课三个系列。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苗霞谈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引入“1+X”体系,要求学院教师在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口译证、秘书证、心理咨询师证等;二是通过挂职培训、校企合作、短期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实践能力。
“完善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方式,制定小学期指导书。配合院方建设好就业实习基地;积极组织举办各类学科竞赛、申报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民生学院考点。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仅仅19年一年,我们就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斩获40余项奖项。事实证明,经过竞赛历练的学生更能在考研及就业中成为佼佼者。”苗霞最后说。
商学院院长徐春光:
把功夫下在平时,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用一句话概括商学院院长徐春光的工作理念,就是“无论做任何工作,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然水到渠成。”关于“应用型大学”转型后关键的高质量就业和考研,他强调,一定要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着手做这两项工作,而不是等到大三大四再临时抱佛脚。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的关键在于“走出去”和“引进来”。
徐春光谈到,商学院以前的专业设置、教师专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专业学成本高、学生报考志愿低,低于平均就业率,而另一方面,考研和就业率高的专业招生计划有限,这就直接限制了学院的发展,因此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做好专业调整,做到要有重点有层次有计划。及时停办限制学院发展,与“应用型大学”发展走向不符合的专业,针对重点发展专业,加大资源、政策上的扶持力度。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培养,他强调,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既要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到校外参加学习培训,到相关企业和单位挂职做实践等方式“走出去”,又要充分利用小学期,通过邀请事务所、合作单位、高校专家学者到学院讲课、做专题讲座等方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进来。”
关于教研室如何提就业率,他谈到了以下几点:第一,紧贴应用型教学,修改细化培养方案;第二,满足学生相关职称、职业化证书需求,增加财务数字化,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服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第三,加大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第四,通过校企共建探索订单式培养方式。
关于考研,他特别强调了“全员参与”和“功夫下在平时”。他说,从新生入校起,就要组建教研室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考研指导团队,帮助学生指定完善的考研规划,并且加强考研数学和英语的指导。要加强与各高校的交流,提高学院的美誉度,让他们对学院学生有充分的认可,为学生考研打通渠道。另外,一定要特别重视考研复试调剂环节的指导。
“一人一招不仅是教师要做到的,也要引导学生做到。因为综合能力强,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无论在考研或者就业中都更有胜算。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整体规划,也要因材施教。商学院全体教师一定会精诚合作,紧跟学院改革发展步伐,有作为,敢担当,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徐春光最后说。
体育学院学科带头人李淑芳:
办学生喜爱的特色体育课
对李淑芳教授进行采访的时候,我们看到她的办公桌上摆着关于“三转两重”工作的一沓厚厚的材料,包括体育学院转型的工作计划,学生培养方案,课程预排表等等。谈到学院的转型,李淑芳教授说:“我的想法是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专业课程内容上实施岗、课、证相融通的方法,依据社会需要的岗位设置教学课程,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帮助学生零距离就业。”
据悉,学院计划招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李淑芳教授谈到,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体育学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开展多次座谈会、各技术的汇报会,教学计划已经确定,授课任务已下达,课表也已进行了预排,老师们也按照计划开始集中加强体育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训练,夯实基础,为开课做了全面且充分的准备。”李教授说:“公共体育课是要让学生有兴趣,课堂活跃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而专业课要求动作正确、规范,毕业就业后能完成工作单位的教学任务,我们现在严抓专业教师的技术,动作必须到位,技术必须扎实。”
同时,李淑芳教授提到,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也有一些不同,首先是体育专项课较一般院校提前一年开,即在第三学期开始学习专项课。同时,在第五学期开始学习专项辅修课。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扎实的掌握所学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公共体育教学转型,李淑芳教授提到:“我们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出发点,发挥体育育人的独特功效。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及动机的开发,尽量开设学生喜爱的、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课程,例如针对传媒学院的学生,我们可以开设形体课,提升学生的气质,为将来他们进入媒体行业工作奠定基础。我们还想开创水平分级教学形式,比如把有篮球基础的学生和没基础的分开编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民生学院学会游泳和心肺复苏,办有特色的体育课。”
在被问及体育教师在转型过程中要做哪些改变的时候,李淑芳教授说:“我们全体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先进行转变。然后要转变工作方法,开阔思路,走在前面。还有就是要主动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刘彬教授:
实现护理专业高质量就业是我们的目标
“医学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较多,但我们一定要做到两保证。”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刘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直入主题,“一个是保证教学质量;一个是不出现各类教学事故,维护专业美誉度。”
“大家都知道,咱们学院护理专业就业率一直比较高,相当比例学生在省内外三级以上医院工作。在学院转型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了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省内外中高端医疗机构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有特色、有针对性、有创新、保证学生能接受的培养方案。”在谈到转型过程中护理专业的未来时,刘彬教授侃侃而谈。“对护理专升本的学生来说,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做了很多努力。第一,学生在专科阶段没有学过的课程,本科阶段我们要补齐,对于专科学生基础医学课程薄弱这一情况,我们要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再帮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打好地基。第二,在专业课程方面,我们要对内容进行整合,力争使学生在两年专科的学习中达到本科的水平。第三,在毕业环节,专科生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答辩,毕业论文与实习方向一致,同时,实习要改变转科模式,改为更有针对性的专项择科实习,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对于护理本科生的培养,刘彬教授谈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让课堂与临床无缝衔接,所以准备采取“双见习制”,即在学生入学后第一和第二学年的小学期中,开展两次临床见习,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次数,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能带着问题学习,能在见习中找到自身不足,查漏补缺。
“对于护理专业来说,能就业不是目标,实现高质量就业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培养方案是围绕这一目标制定的,要对学生高要求,要对学生负责任。”刘彬教授坚定地说。“目前,我们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正在建设等问题,未来五年我们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但医学院上下会尽最大努力,把民生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教育好,培养好。”
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学科带头人宗致远:
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书法应用型人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流传发展了几千年,书法更是汉字文化中极为令人称道的一门艺术。学院立足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书法应用型人才,从2018年开始招收书法专业学生。在此次“三转两重”工作研讨会中,学院书法专业学科带头人宗致远对书法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就业问题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宗致远表示,对书法专业学生来说,主要是学好专业理论,并能应用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也就是提高书法篆刻创作水平,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十分注重这一点,特别是会针对走入社会的学生应具有的工作能力去设计教学与课程。关于学生的毕业出路问题,他说:“我们的目标是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能有自己满意的职业,另一部分学生能够考取高水平院校的研究生。”关于就业问题,他谈到,目前学院书法专业学生最高年级是大二,虽然距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但已经开始做相关准备工作了,例如去年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并作调查,本学期对学生毕业后的意向进行了调研,目的就是要针对不同毕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和指导。关于考研问题,他说:“作为我们专业教师要对考研的学生一对一指导,在专业理论和实践创作方面下功夫,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调研了不同高校考研要求,并进行了分析总结,还尽量帮助学生寻找考研真题,为学生提供最大帮助。此外,我们还在课堂教学上尽量结合考研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创作考试。
宗致远引经据典地谈到,所谓“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而不是大楼之大”,所以,书法专业只要有具备实力、有影响的老师,学生有好的出路,书法专业就会越办越好,就能招来更优质的生源,考生会争着报考。
宗致远最后表示,对学院来讲,书法学专业虽然是一个创建两年的新的专业,但目前拥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也有勤奋好学的学生,未来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毕业出路一定不会差。他坚信,今后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和书法专业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书法专业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End
往期回顾
/找到你啦!
/“专业”摆摊?看民生人!
本期统筹:徐楠
本期文稿:徐楠 李曼琳 王晓枫
本期图片:李世鹏
本期编辑:赵思纯
本期审校:姬芷兰
官方微博/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官方QQ/2246705678
QQ粉丝群/ 297108013
抖音/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B站/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快手/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点个在看,为民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