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与研究
周芬芳
送走了最漫长的一个寒假,我们在不停歇地忙碌后又迎来了2020年这个比较短暂的暑假。应疫情防控减少外出的要求,除了在家辅导孩子学习外,提前为下学期的工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充充电,包括自己的知识储备工作,也算是假期中我们一种不错的选择。
根据工作的需要,我选取了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来阅读和学习,主要读了周文富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践》、朱松涛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张欣的《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通过阅读和学习,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也有了一些希望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的想法。
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了“四个回归”和“以本为本”,同年,教育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打了一套组合拳: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印发了“新时代高教40条”,发布实施了涵盖全部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突出强调了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工作,而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就是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共识。
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
不能否认的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诸如组织机构、评估制度、质量标准、发展经费、法律法规等外部保障,还包括学校的内部质量保障。外部的质量保障与评估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与指标体系,并不断地在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这也是外部质量保障的最终目的。
结合刘广第的《质量管理学》对保障体系的描述,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学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规章,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内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个体、学校的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组织学习系统,构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1] 。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突出功能是能够实现常态监测与闭环管理, 使高校能够对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常态化、全过程的监控, 并持续改进, 又符合学校自身特点[2]。对于高校来讲,建设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相对于外部质量保障与评估更为迫切与基础。
关于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就不再赘述了,从国际上一流大学的对于教学质量的一贯标准,到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全面进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提质新时代,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就尤其重要。
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各高校都在进行着积极探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相关的实践成果也以书籍和论文的形式公开分享,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阅读数据和查阅论文进行学习。
以中国知网为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快速了解。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出2209篇相关期刊论文,其学术关注度从1996年开始,在2019年达到了新高(数据截止2019年12月)。以“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搜索,有246篇相关期刊论文;以“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结果是130篇文献。对以上研究进行归类,发现其中主要相关的关键词分别是“OBE”“审核评估”“构建与完善”“自我评估”“学生参与”“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研究的对象有“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地方本科”“应用型本科”“研究型本科”等不同类型的高校,研究方向侧重于“思考与探索”“问题与对策”“探索与实践”“完善”等等。
广大学者和各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都在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不同角度的持续实践与深入研究,结合了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各高校的研究实践中,比较吸引我的有同济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同济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同济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具有“三全”和“五有”特征,即具有全面质量观、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有明确的质量保证目标、有完整的质量标准、有专门的机构人员、有规范的督导评价、有持续的改进机制[4]。同济模式非常适合对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时借鉴。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和目标,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它体系过于庞大,涉及学校众多职能部门;工作涵盖面广,投入大;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不适于其它高校拿走照搬。
2.大连海洋大学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大连海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主要由质量体系决策系统、质量目标系统、质量过程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及修正系统等7个系统组成。体系以质量评价与诊断系统 (自我评估系统) 为核心,通过“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诊断——评估信息反馈——调控与修正”的闭环管理模式[2]。其中自我评估包括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业评估等各种类型评估, 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与诊断。而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也通过每年都开展的自我评估进行,通过评估——反馈——**——再次评估的不断循环, 达到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目的。以自我评估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也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3.上海师范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上海师范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了三个子系统:教学信息系统、教学行政系统和教学督导系统[1]。教学信息系统是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教学行政系统是核心部分,从学校、学院、系三个层次组织教学过程要素和管理活动,使教学环节规范协调,达到教学质量管理的最佳效果;教学督导系统包括校、院两级督导委员会、各学系本科专业委员会,主要建立教学质量标准,监督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认定和处理教学事故,引导教学改革等[1]。
三、完善我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点思考
我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已经搭建,逻辑基本清晰,其中以监控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已被广大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及学生所适应。我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种种制度,如教学检查、校院两级督导、领导和教师听课、学生评教和学生信息员等,和上海师范大学的管理制度或者思路基本类似。
但在我校学位授予单位审核评估工作时专家对我们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方面的评估反馈意见中,“闭环”“反馈”“促进改进”是专家强调的重点,说明了在我们的制度或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在反馈方面存在漏洞。结合对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发现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有许多方面只有加强了“闭环”管理,才能顺利实现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自我诊断、自我调控、持续改进”的功能。
1.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多元化为基础的评价要实现闭环
(1)评价主体
目前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学评价已经运行多年,教师、学生、院系领导、督导参与到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活动的较多,而评价主体中职能部门、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参与还较少,没有多角度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没有形成闭环。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还应将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集体教学质量评价结合起来,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学科专业需求的评价结合起来。
(2)对教学环节的评价
在对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监控中,不能只有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评价,还要有对实验教学环节的评价;不仅要对各班级进行整体评价,还要针对学生成长进行质量监控。在评价方式上表现为,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得到及时的监控和保障[3]。
(3)规章制度与质量标准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体系中的子系统下各种评估、评价、监控的流程、方案、机制等进行详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体系下各类制度要完整,不能只有运行管理、评估,缺少反馈、促进改进等环节的规定,制度也要形成闭环。建立各类教学质量标准时也要注意覆盖教学全过程,不能缺少某些环节。
2.建立层级结合、上下贯通的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纵向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院系、教研室(课程组)的三级质量保障组织与评价主体,首先要层次合理、职责明确、权限分明,以院系评价为主,逐级负责,分工协作。目前我校基层教学组织中教研室的主体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使质量监控的重心从学校向学院下沉。
(2)横向教学过程的运行与管理
学期教学工程中,初期的诊断性评价、中期的形成性评价、结束阶段的终结性评价,这些工作要密切联系起来,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的评价都不能或缺,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评价的闭环。
检查方式要有机结合,日常检查与集中考察相结合,全面评估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满意度调查结合学生信息员反馈,多种形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动态的检查与评估,保证评价结果是可以反应真实状态的。
3.关键一环:信息处理和反馈制度
不管是专项检查、信息员反馈信息、学生座谈会、督导听课、学生评教,还是用人单位调研、第三方调查信息等等,全方位地收集有关教学质量方面的信息后,所有的教学信息必须经过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处理与反馈环节。信息要反馈到教学督导部门,由专门的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处理,最终将有效信息以督、导、**要求等形式反馈到教师、学生、管理部门或服务部门、二级学院,增强对教学质量的正向促进。
同时,教学信息传输渠道要畅通与便利,开设的教学质量评价专用信箱要有人定时查看,收集信息;各种现场评价、线上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结果要能及时得到评价结果,并自动推送给相关人员,教学质量信息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所在。比如被听课教师数次被督导听课,但没有获得过听课反馈,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有效解决,质量监控就只有“监”,没有“控”。
4.合格评估前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工作
(1)搭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加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分析与治理
利用现代化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开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校内评估、专业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师生满意度调查、填报《高等教育事业统计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编制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工作,加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分析与治理,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将碎片化的、表层化的数据进行融合与处理,实现信息推送及时,计算自动,数据共享,数据下钻,既快速又准确,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2)建设院系评估常态化的机制
院系教学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和基础[3],只要提高了院系教学工作的质量,高校的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我们通过学位点评估工作能准确感受到,但凡院系教学工作抓得扎实的,该院系的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数据就好,人才培养质量就高。许多高校的成功经验都表明,常态化的院系评估工作不但能促进院系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落实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学院明确的教学质量目标,还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
(3)做好校内专业评估工作
根据河南省第一轮、第二轮专业评估(有3届毕业生,非国际合作专业)情况来看,教育厅对第一轮第二批专业评估的79个专业1214年专业布点进行了排名并予以公布,此项工作教育厅计划作为今后的常规工作。评估督导处于2019年底开展了面向全校的专业调研摸底工作,为学校在厘清现状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好专业布局动态调整、进行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2020年在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科(专业)审核工作的基础上,计划逐步实施校内的专业评估工作。校内专业评估是学院评估的重要补充,将借鉴上海师大“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特点, 面向学校所有本科专业校内评估, 促进各专业尽快顺利完成教育厅的专业评估。
(4)深入做好专业课程评估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的内部评估除了院系层面、专业层面外,课程评估更接近教学过程和学生,对教学的直接影响更明显。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作为教师评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指导大学生的课程选修,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目前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已经是重要的一个条件,促使教师重视教学质量,回归教学本心。
(5)充分发挥机构和组织体系的作用
我校2019年专门成立了评估督导处,实现了“管”“办”“评”分离,有利于质量管理与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有了专门的机构后,还要科学的界定其职能和工作职责,使其在学校全程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起到相应作用。同时,还需要发挥校级教学质量委员会、学术专业委员会或者聘请校外质量评价专家的作用,定期听取和审查有关教学质量的报告。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让我们以整体、协同的主动模式,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持续改进我们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取得好成绩,更为了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张光辉.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0)
[2]张国琛,彭绪梅,刘俊鹏.构建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03)
[3]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E/OJ].https://max.book118.
[4]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简介[J].大学(研究版),2017,(11)
[5]李明.高等师范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周芬芳,女,中共党员,副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评估督导处教学评估科科长。
☆☆☆☆☆☆☆☆☆
监 制 / 统 筹:吕 村
审 核:武铭韩燕飞
责 任 编 辑: 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