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教授,1974年生于河南郑州,199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后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6月于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举办个展。曾任教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2005年3月至今在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从事教学工作,现任研究生处副处长。
近日,湖北美术学院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对王志新老师进行了专访。在专访中,王志新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艺术历程和观点,其睹物怡情却不失严谨的从艺态度深深地打动并影响着我们。
年轻的跟随 “弹丸一隅”的回望
谈起艺术的初衷,似是天意有定,如此巧合。年方七八时,便喜画画,又与画院比邻而居,且恰逢版画界著名的前辈陈天然先生自武汉回乡(陈天然先生是开创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初始教授),任河南省画院院长。相随其于画案间,耳濡目染之下,王志新与版画的缘分已初见端倪。
“在八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学画画儿的人不多,但都是真正喜欢画画儿的。”沿着儿时纯粹的喜爱,王志新进入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热血而激情的年轻人,青年傲物,然行走于艺术前辈们的身侧,激情沉淀为朴素真切的具体,涤荡成为艺术的理性,成为流淌进血液的对艺术崇高的敬意。“你跟高人在一起,他通体透着的那股‘气儿’一下子就把你感染了,你一定是往那个地方去努力的。那时候总能见着些令人高山仰止的艺术家,当你看着阮璞先生身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手拿一把折扇,站在讲台上洋洋洒洒地讲述着纵横上下千年的中国美术史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个年代的美院,之所以在青年学子的心目中何以崇高,还有常常漫步于校园中的张祖武先生和刘依闻先生等等前辈,他们是湖北美术学院的精神力量。”大概正是闻惯了先生们沉素的话语间淡淡的烟草味,见惯了先生们慢拢折扇间举手投足间溢流的风韵,前辈们的身影始终照亮着王志新前行的路,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艺术思想和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由稚嫩渐趋成熟,由张扬转为平实,形成朴素的艺术态度,也进而衍化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形态,终而成为版画界的后起之秀。
《宋能轩》素描 2001年 50X55cm
《潘杰》素描 2003年 50X55cm(1)
《郝孝飞》素描 2003年 50X55cm
理性的河流 秩序的“理想国”
纵观王志新的作品,似是早已脱胎换骨的某种张扬的现代,然细究又见几分朴雅之意。再窥物间的笔法轻松有余如信手偶得,却不乏婀娜稳厚,虽只一二稀松平常的形象,却忽地似容光焕发地站到一起。随性也好,破败也罢,都分明地鲜活起来,自成妙处。若要追究,可谓多一点不得法,少一点不可,挪一寸则多,移一毫又差。因借机发问:这是否是所谓个性的产物?王志新却不以为然:“艺术其实不是单纯追求个性或求新求异的产物,没有绝对的个性,所谓个性的东西,其实与艺术没有必然的联系,这里要界定一下,艺术问题与美学问题是不同的研究范畴,个性与艺术之间,只是起始的选择而已,个性则更接近于广义美学的表达,与审美相连。”审美和艺术常被混为一谈,王志新于此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多数人都在美学范畴或审美层面,注重是否好看、漂亮、悦目。大家所熟悉的黑白灰、对比、冷暖也都属于审美层面,而这些判断的标准依据,恰恰又是共性的结论。”然何为艺术,王志新言:“艺术,是秩序,这是柏拉图的观点,我深以为然。艺术研究的问题是秩序问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所谓“美”的东西,那是它追求“秩序”过程中的副产品。版画的创作就包含着严谨的秩序和逻辑。无论你的艺术想象何其奔放自由,而游乎于四海之外,但版画使你回到制作本身,这里是艺术高程形态的最高表现——人文的精神与科学的态度。假设你没有严谨的秩序规范,没有循序渐进的逻辑推验,没有宏观的全局把控力,你根本无法深入至版画其中。比如铜版画的“热版”工艺,它需要精确的数据依据:酸比数值、温控变化、腐蚀时间等等。版画是理性的、科学的,当然它最终的目标还是艺术的,我很喜欢这样的东西。”由此可察,秩序二字在王志新的内心扎根,渗入其骨髓,幻化成其涉笔时的追求。
《临摹·古典》1素描 2001年 180X50cm
《临摹·古典》2素描 2001年 180X50cm
二十年前在上海博物馆里内徘徊的三天,王志新被蒙克的太阳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这大概便是艺术严谨性所发酵出的动人魅力的最好例证。大且方,近十公分的笔触在画布上散射而开,擦身而过时,无人驻足,无人在意,连是为何物都心生疑惑。而视距骤然拉远的一刹那,蒙克的太阳以最耀眼,迅速的光芒及不可抵挡之势瞬间吞没了观者的双眼。“我为什么说艺术是严谨的,就在这儿。那个画儿就是典型,你非得在那个视距范围上,近了不行,远了也不行;单抽出来没什么,放在一块儿就特别精确,绝对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东西!干净!这是艺术家精致严谨的最高表现,这种近乎于极端的‘严谨’是排他性的,有时候甚至是偏执的,偏执的让人认为他‘个性突兀’,让人无法接近。但实际上,艺术家的探索与追寻终其一生理想,都是为了触及那个极端共性的普遍价值,那是共性之上的闪光一'点',他只认一种正确,他在无人理解的真理的国度里,他要为这种正确一辈子追寻下去。”的确,艺术流于表象,大可以“个性”滥竽充数,论其根本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艺术是动情造物,掺不得半点假。精神的秩序,理性的构建,才最终跳出一个活生生的蒙克的“太阳”。真理的孤岛崇高而僻静,追寻的人在永恒地奔跑,王志新便是其中一员,他说:“太阳就在那儿,但你要去看,不顾一切的看。”
《孙爹爹和玉环》素描 2001年 60X55cm
世俗可神圣 亲爱在人间
曾有人问一位艺术家,如果你的一面是艺术,那另一面是什么?艺术家答,是生活。若将生活与艺术并置,有人道,路旁的花儿比不上画儿,有人道,可画之物才有可画之处。然对于王志新而言,作品的选材从来不是宏大与渺小的对决,他坦言,“我没有什么宏大的题材,可以是风景,可以是物,可以是人。我觉得艺术的高低和题材没多大关系,艺术创作也没那么伟大。艺术嘛,就是一个喜欢的事儿。”对艺术本真轻描淡写的一句描述,是王志新对艺术创作本真的参透和至真至纯的解悟,真挚而又简单,纯粹而又皈真。
《招财猫》水彩 100X80cm 2008年
《SWKI,超人》 水彩 2010年 100X100cm
《招财猫》 木刻及综合材料 2013年
从王志新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间生活痕迹跃然纸上——倚着饭馆椅儿茶饭后闲聊的先生,破败的人像和幸运的招财猫……生活在王志新的笔下显得处处可依,楚楚动人。万物好像总能在画布上寻得一处闪闪发光的容身之地。王志新自言,很多时候作品比想象中简单的多,也纯粹的多,所谓的寓意,常常不过要属文学的说辞。“它“到底不过三两普普通通的物,无意地闯入我们,而我们恰巧,在无意中被打动,后躬身画布绘其于上,笔底落色处是情之所至。艺术是《平均律》,人人皆可分羹尝味,至于如何参透其中深藏之奥妙,王志新认为其如“读书得间”之理,是细嚼慢咽的感悟之理。他强调,缺乏感受,什么都是一纸空谈。“情性所至,妙不自寻”,画画儿,艺术,之于王志新是动人的生活,他以从容执笔,睹物怡情,不动声色地向你透露着一个又一个精妙的故事。
单凭感受作画难出逸品之画,关乎其中艺术的提炼,王志新则认为要归功“熟能生巧——真正的大师一出手,就有一种严肃性在里面,尽管他似在‘玩’着画,他还是严谨的,只是看你能否看出‘门道’,而得其‘间’。爱因斯坦相对论后期的公式,他不用冗长的推验,他只看这个结论性的公式‘美不美’,他就了然于心,在千千万万次的演算中,他已经全然熟悉了正确的形式规律,只需一眼。熟能生巧,‘巧’就是‘悟’。”在生活中不断地复看,声希味淡,至平至淡间的点滴趣味,在思想和情感的峡谷里涌成一条河,又重新流淌回生活的沃土里。最终在画布上凝结,做永恒的纪念。生活从不乏味,乏味者,人也。生活是一场最大的相遇,最好的态度是保持敬意,最好的发现是,这其间,或人,或事,或物,谁道不是可爱之处?
更要紧者,是生活与“我”的转换,是如何“以我之名”重制生活之可爱。这便不得不提到临摹与写生之关系,王志新以为,临,即基于你,而发现我;摹,则是五体投地地匍匐于前,而此非易事,却极为重要。而写生即这二者的衍生。王志新以画树为例,道:“写生就是对自然的临,如果你要画一棵树,你有可能把所有的树叶画出来吗?不可能。那怎么办呢,又不能不画这棵树,所以,画一棵树是摹,是前提,是看你;而‘发现’地去画这棵树,是临,是结论,是我看。”艺术是生活的临写,更是自我的发现。记得谁曾说,每个人从出生都有上帝赐予的公平的艺术性,这是再诚实不过的话语。王志新对临与摹的关系烂熟于心,自然地,他的作品,脱胎于生活,形成于自我。随遇而安的豁达平常,严谨诙谐的从容质朴,成为贯穿画面的线索,这是最有力的话语,最真诚的生活的印记,诚为“画如其人”作了最朴素的注解。
艺术从不冰冷,故作高深。世人大可不必多虑,且歌且行,且看一路风光。
《牛·刺》实木、不锈钢及综合材料 2016年10月 3.3米X1.8米X0.7米
《领头羊》2014年 铜版、银箔 120X110cm
《最后的晚餐》实木、不锈钢及综合材料 2016年10月 2米X1.6米X0.7米
《哈达新世界》木刻 100X100cm 2006年
重挽根茎 守拙方知暗香来
黑塞曾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歇。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逃避的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对于艺术家而言,更是如此。艺术的手段是无尽的,艺术的内核是单纯的,艺术的真理对于每个人有且只有一个。
为了抵达这唯一的目的地,王志新直言,艺术需要被绝对真诚地,严肃地对待。许多人寻其一生追求画面的厚重,却往往沉迷于技术幻化的美感而停滞不前,或以所历甚少作推脱之借口。生活在不断地游走,我们却总在原地。殊不知孩童之画也常有厚重之意,所谓厚重,不在技法更不在所见,往往我们只不过是在感悟上迟钝而不得法,惫懒而不长久罢了。“一生一事,一事一生,便是厚重了。”
《飞兔 · 梦想》 铜版套色 130X120cm 2014年8月
《月桂树》 水彩 100X100cm 2010年 (1)
《绿石鹰》 水彩 银箔 100X100cm 2010年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于有限的画布上,丰盛而质朴的生活不知兜兜转转了多少路途,终于落脚在恰当的位置。从王志新的作品中窥探,挥洒自如的背后是无尽的孤帆的远航,是自甘寂寞的苦心经营。这份质朴的诙谐,动人的严谨是画儿,是艺术,是生活,是质朴的诙谐与动人的严谨。
《HAI~CAI XIA》铜版、综合材料 56X42cm 2015年1月
《绿色人体》水彩 60X50cm 2002年
文:夏雪陈敏华
采访:陈敏华
录音整理:陈敏华夏雪
图片编辑:望肖远
编辑: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