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钹不息唱乡韵 我校余远国教授传承枝江楠管育新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管钹不息唱乡韵 我校余远国教授传承枝江楠管育新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余远国教授传承枝江楠管育新人

表演者左手怀抱楠管于胸前,右手三四指轻击鼓面,将钹带系左手手指上,右手持签敲击钹面边缘,念白,演唱,辅以丰富生动的表情……这是枝江楠管通常的表演情形。作为湖北省非遗枝江楠管第五代传承人,余远国从初中就开始学习表演楠管,上山下乡,苦练技艺,积累经验,工作后又利用学校好的平台开课程,把枝江楠管带进校园,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模仿惟妙惟肖 被大师相中收为徒弟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余远国表演枝江楠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门技艺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两句话用在余远国的身上也是确切的。他说“楠管影响了我的人生”。

余远国是枝江问安人,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在那个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乡里乡亲操办红白喜事时喜欢请人来打楠管。余远国也乐于和一帮小孩子们去围观。楠管表演者是地道的乡音,语言幽默风趣,演唱有板有眼,神态生动夸张,一下子就引起了余远国的兴趣。他不仅看得乐不思蜀,而且还喜欢上了这样的表演方式,并且时常哼唱模仿表演起来。

不成想,余远国打楠管竟然模仿得惟妙惟肖,在问安一带还小有名气。一次,村子里有人又请来了楠管“名角”杨和春表演楠管,他点名想见见这个会打楠管的伢子。杨和春对余远国进行了一番“考核”,胆大、机敏的余远国顺利通过了这次“即兴面试”,成为了杨和春相中的一名徒弟。

“当时我、父亲都很高兴,因为家里很穷,父亲觉得我能被杨和春师傅相中,说明我还是有点儿天赋的。他觉得‘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凭手艺吃饭也是一条出路。就这样,我和楠管结缘。”余远国说。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五年上山下乡 随师父勤学苦练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余远国在表演枝江楠管

“怀抱楠管是一筒竹,要问这竹是南山竹,张良砍来鲁班锄,曹国舅赐的三块银牙板,李老精赐的铃子太极图,三样家业得在手,五湖四海交朋友,天干下雨都不愁,天干就往百里洲,下雨就在袁码头……”现在回想起学楠管的经历,余远国感觉历历在目。

正儿八经跟师父学楠管时,余远国还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还在读初中的他,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和寒暑假时间就跟师父学楠管,整整五年时间,余远国跟随师父勤学苦练、跋山涉水,在一次次现场表演和不断用心揣摩中,他的楠管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据余远国介绍,枝江楠管,源于江汉平原的沔阳渔鼓,它成为湖北枝江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清朝末年。据说当时一沔阳渔鼓艺人卖艺行乞,流落枝江,被董市富绅张金山收留,聘为家师。张金山素爱汉剧,对曲艺兴趣亦浓。他拜这位渔鼓艺人学唱渔鼓后,在自娱中将渔鼓改变成具有枝江地方特色的楠管。比如改用枝江方言取代原来的沔阳方言,从而使其更容易被当地群众所接受。还选用戏曲武场的一只单面钹增强伴奏效果,加上原有的云板和渔鼓筒子统称为“三样家业”,这三样家业击奏出高、中、低音,使演奏变得更加丰满。

枝江楠管的表演基础是说和唱,它承袭了渔鼓以唱为主,唱、念结合的形式。这就要求表演者在声、韵、调三个方面都要求有功底,还要重视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借以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教授条件也有限,学楠管也只能是靠师父口传心授,自己用心揣摩实操。师父教授道具应用、唱腔的基本节奏等。每次跟随师父走街串巷、上山下乡表演时,余远国都会仔细看师父的一招一式,不理解或不会的地方及时请教。“念白、唱曲当然要背得滚瓜烂熟,这是考验记忆力的。同时,老师也不可能教出一模一样的表演,比如它的唱腔是有区别、有个性的。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一味地复制师父的唱本,自己也要有再创作能力 。”余远国说。

如今回想起那五年的学艺时光,余远国觉得“虽有艰辛但很快乐”。1978年到1983年,余远国跟随师父踏遍千山万水,把欢笑和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他感受到了师父精湛的技艺获得满堂彩的欣喜,自己的一脉相承也得到了广泛赞誉。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开课程 进校园 楠管传承动作快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余远国将枝江楠管带进高校课堂

在余远国看来,要学好枝江楠管,记忆力要好,口头表达能力要强,唱腔要有感染力,表演要生动。通过高考继续上学后,可能是因为口头表达和具有楠管技艺等优势,余远国被分配到宜昌教育战线工作,直至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三级教授。

虽说教学及管理工作繁忙,但余远国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枝江楠管的关注。不过近五年前,除了节庆活动偶尔以楠管参与表演以外,他少有精力专门研究和传承。

余远国对枝江楠管的传承也曾心存忧虑。据了解,枝江楠管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枝江楠管艺人多达120多名,各种表演曲目200余篇本。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枝江市场楠管艺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楠管, 也从没看到过。如果在我们手里断层了,是很令人痛惜的。我们有责任传承下去。”余远国说。

2007年6月,枝江楠管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此机会,余远国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三峡民间文化遗产——枝江楠管抢救保护及传承研究》,并顺利立项。2011年3月,省级非遗枝江楠管传“家业”仪式在三峡职院举行。作为湖北省非遗枝江楠管第五代传承人(宜昌市级),余远国深感传承责任重大。他利用高校平台自建三峡民俗文化课程,在课堂上宣传枝江楠管,教学生学习枝江楠管。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枝江蓬勃开展,问安小学被命名为枝江楠管教学基地,余远国还去学校指导孩子们学习枝江楠管。

同时,余远国对枝江楠管在创作内容和表演形式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以求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比如探求“群口楠管”,尝试多人同台表演,增强吸引力。他还在与音乐界人士联系沟通,试图给楠管表演时配以音乐,丰富元素,增强感染力。

“现在有专门的工作室,我还收了个徒弟……枝江楠管伴我走过了人生的辉煌时期,我很有信心将它好好传承下去。”余远国说。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张伯康、阿园

编审:党委宣传部、云端传播

整编: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专科院校-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管钹不息唱乡韵 我校余远国教授传承枝江楠管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