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初夏的清晨,香樟树下、杂花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块崭新的路牌——子游路、泰伯路、公望路、稼轩路……,已经悄然站立。这些路牌,在闻道楼、弘道楼、九章楼、六艺楼等校园建筑的掩映下,又为文化校园增添了新的风景。
学校道路命名工作,开始于2014年6月。期间,校领导多次主持道路命名研讨会,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然后提出道路命名方案。随后,又通过新闻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多次征求老师、学生、校友等多方面的意见,日臻完善。
最终,东湖校区、东南校区道路主干道路牌的命名、设计、招标、安装等一系列工作全部如期完成。鉴于东湖校区原来建筑物命名取自《论语》等经典,道路命名以苏州历史名人命名,以人显路、以路彰文。而东南校区多理工科专业,道路命名也用苏州历史名人增加人文气息。
附:
学校道路命名方案
两个校区的道路平面图
两校区道路平面图
学校道路的命名方案
一、东湖校区道路命名
鉴于东湖校区原来建筑物命名取自《论语》,道路命名以苏州历史名人命名,以人显路,以路彰文。
1.子游路。北大门入口中轴线路,北大门入口起至环路子游路,轴线中路子游中路,轴线南路(至闻道楼南出口主环路路口)子游南路。
说明: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道启东南。
2.公望路。环路北。
说明: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常熟人。精于画山水,王蒙、倪瓒、吴镇合称“元四家”,独创“浅绛山水”一派,以《富春山居图》名闻海内外。
3.天池路。环路南。
说明:严澂(1547~1625),号天池。精古琴,形成“清、微、淡、远”的弹琴风格,海内推为正声,称“虞山琴派”,名扬天下。
4.石田路。南沿河及亲水平台一线步行道,11、12号楼南面河边起至远来阁茶楼止。
说明:沈周(1427—1509),号石田,长洲(今苏州)人。博学多才,长于文学,工诗词,尤善书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自成一家笔法,为“吴门画派”领袖,与其门生文徵明、唐寅及仇英合称“明四家”。
5.昭明路。环路东。
说明:萧统(501~531),字德施,兰陵(今常州)人。南朝梁武帝长子,世称“昭明太子”。擅长文学,曾招聚文学之士,编集《文选》三十卷。现虞山东麓的读书台,传为其读书著文处。
6.仲雍路。图书馆北。
说明:仲雍(约前1136~约前1069),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后称周太王)之次子,与兄太伯主动避位,至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泰伯为勾吴国主。太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卒葬虞山东岭,今有仲雍墓。
7.子晋路。图书馆南路。西起宿舍区15、14号楼间东西向直路,经常客隆超市西路口、闻道楼北至东道路、闻道楼北主环路路口至志道楼东南面主环路路口。
说明:毛晋(1599~1659),字子晋,常熟人。喜藏书、刻书,有汲古阁、目耕楼,藏书多宋元善本,为中国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毛氏之书走天下。
8.希文路。学生公寓区环路。
说明: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吴县(今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志以天下为己任。景祐元年(1034),迁知苏州,创建郡学、义庄。后任陕西经略副使,抗击西夏。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卒谥文正。工诗词散文。其《岳阳楼记》为历代传诵名篇。有《范文正公集》。
9.士衡路。执中楼起至崇德楼。
说明: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吴县(今苏州)人。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世称“陆平原”。工书能章草,擅诗赋散文,开创骈文先河。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文学理论著作。有《陆平原集》。
10.徵明路。西沿河一线,网球场西面起至南食堂南面至。
说明: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号衡山,长洲(今苏州)人。诗文书画人称“四绝”,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画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继沈周成为吴门派领袖。书法尤擅行书和小楷,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门三家”。
二、东南校区道路命名
鉴于东南校区多理工科专业,道路命名也用苏州历史名人增加人文气息。
1.亭林路。进门大道。
说明:顾炎武(1613—1682),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昆山人。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行己有恥”、“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强调经世致用,是清代朴学开山之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
2.泰伯路。图书馆南北方向中轴线路。
说明:泰伯,又称太伯,姬姓。商朝晚期周族人。太王古公亶父长子。约公元前12世纪,贤让幼弟季历(周文王父)继位,与弟仲雍奔吴地,建“句吴”国。后人尊为吴国及吴姓始祖。
3.德辉路。东环路。
说明:顾瑛(1310—1369),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人。工画,精音律,善古乐器。筑江南名园“玉山佳处”,雅集名士诗人。与杨维祯相呼应而领袖文坛,对“铁雅派”的发展和古乐府运动的演进多有贡献。著有《玉山璞稿》等。
4.仲韶路
叶绍袁(1589~1648),字仲韶,晚号天寥道人,吴江人。天启五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妻沈宜修、三女及幼子叶燮并有文藻,为文学世家。著有年谱及日记《叶天寥四种》、诗集《秦斋怨》。编妻女所著诗成《午梦堂全集》行世。
5.稼轩路。西环路。
说明:瞿式耜(1590~1651),字伯略,号稼轩,常熟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政绩卓著。隆武二年(1646)拥立桂王朱由榔于肇庆,建号永历。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两部尚书,留守桂林。永历四年(1650),清兵城破,与总督张同敞同被执,坚贞不屈,赋《浩气吟》明志。后与同敞同时被害。永历五年,追赠为粤国公,谥“文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追谥“忠宣”。后人编有《瞿忠宣公诗文集》、《瞿式耜集》等。
6.利宾路。北环路。
说明:王韬(1828—1897),原名利宾,字仲弢,号紫铨,别号弢园老人,吴县(今苏州)甪直人。道光秀才。同治十三年(1874),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光绪间创办弢园书局,任格致书院掌院,并一度主编《申报》。学贯中西,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领域成就杰出。著有《韬园文录外编》等40余种。
7.鉴真路。学生公寓区东西方向路。
说明:鉴真(688—763),俗姓淳于,唐广陵江阳(今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天宝十二年(753),应日本礼请,由苏州黄泗浦(今属张家港)第六次东渡成功。在奈良建大招提寺,后封为大僧都,统领僧尼,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积极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8.同龢路。学生公寓区东西路。
说明: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常熟人。清咸丰六年(1856)状元,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官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中法战争爆发,主张抗战;中日甲午战争时,力主抵御外侮;后支持变法维新,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被慈禧太后革职。著有《瓶庐诗稿》、《瓶庐文钞》、《翁文恭公日记》等。
9.石谷路。学生公寓区南北方向路。
说明:王翚(1632~1717),字石谷,常熟人。好画山水,临摹宋元名画。曾受康熙之命入京主绘《南巡图》,有“画圣”之称。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合吴历、恽寿平,世称“清六家”。弟子很多,形成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虞山画派”。
10.致能路。科技园南路。
说明: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宋吴县(今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不辱使命。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卒谥文穆。通文史,善诗词,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吴郡志》、《石湖集》等。
11.伟业路。操场西路。
说明:吴伟业(1609—1672),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清顺治十年(1653),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尤工诗,长于歌行纪事,是娄东诗派的开创者。著有《梅村集》等。
12.孟朴路。学生公寓区北路。
说明:曾朴(1872~1935),初字太朴,改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常熟人。所著《孽海花》,鲁迅评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为晚清著名谴责小说之一。创设小说林、真美善书店,翻译雨果、左拉、莫利哀、福楼拜等人作品,为我国翻译介绍法国文学之先驱。
13.景亭路。学生公寓区道路。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苏州)人。曾师从林则徐。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编修。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曾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培养西学人才。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指导思想。著有《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证》、《显志堂诗文集》。
14.尧圃路。学生公寓区西路。
说明:黄丕烈(1763—1825),号尧圃,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至主事。潜心著述,校刻典籍,以藏书著称于世。所刻《周礼》等书收入《士礼居黄氏丛书》,所附《札记》、《校录》学术价值尤高。其《士礼居藏书题跋》等,开拓古籍版本校勘和目录学研究新领域。著有《仪礼校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