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郝瑞闽,女,1964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 198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现任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服装高级职业资格考评员。2003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主持人。2006年获河北省教学名师称号。研究方向:服装造型设计与技术,版型补正技术及工业制版技术等。主讲《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成衣工艺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编著《服装样板补正技术》书,编译《服装样板设计技术》(全二集),编译《文化服装讲座》(西装篇)、《文化服装讲座》(礼服篇)等,2008年主编《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上、下册)等。主持完成了苏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设计师主体性的创意驱动服装品牌文化创新研究》,完成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项目《江苏服装品牌文化建设对策——基于设计师的主体性研究》。
不忘初心 醉心服装造型设计艺术
“创新是服装教育的灵魂,做人是学艺的前提。”,“想象是服装艺术设计的源泉,勤奋是成功的基石。”郝老师用这样的话激励着同学们。矛盾说过:“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郝老师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注重实践能力的人。
一有空闲,郝老师就去市场寻找、捕捉服装设计技术的新信息。课余时间,也并没有特别多的娱乐活动,在采访中,她笑着说道:“我甚至来不及习惯悠闲。”她更喜欢到大型商场、时尚购物广场进行市场调研。郝老师认为,只有了解前沿流行时尚的东西,才能用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浇灌学生;只有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才能促进我校服装专业的不断发展。
郝瑞闽老师的言行正应和了时尚界女王可可香奈儿女士曾经说过的话:“时尚不存在密闭的设计室里,时尚在街头,在自由的空气里。” 偶有空闲时间,她就上街走走,去大城市的服装卖场实地观察,做一些服装时尚调研。2014年,当得知苏州奕欧来国际时尚购物村正式开业后,她第一时间赶往当地进行考察,从诸如Gucci、Amarny、亚历山大麦昆等国际一线、二线品牌中汲取设计灵感,不仅能从中了解时尚前沿,掌握潮流信息,也能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发现一些新事物。
此外,郝老师还积极参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的服装服饰博览会和时尚秀场,从不放弃与更多的设计师工程师们探究学术学域最前沿的技术发展,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机会。日本服装制版设计专家佐藤典子女士与国内知名服装专家虞金龙先生,他们应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之邀,多次来常熟做培训并与服装专业的教师、学子们进行交流,在频繁的往来中,郝老师与佐藤老师和虞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除了抽出时间看展、参加秀场,郝老师更多地是待在自己的工作室。她比谁都要醉心服装造型设计,无论是目前正在着手的服装造型技术创新工作,还是服装造型设计,郝老师都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亲切、平易近人的郝老师十分愿意并常常与学生们交流看法,从不会因为已有的高资历而将自己放在神台之上。她不断地学习着新鲜的思想,了解不同的知识,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郝老师虽然已经过天命之年却依旧年轻的原因吧。
亦师亦友 引领学校服装人才培养
“郝老师是我们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的教授,和蔼可亲,和她交流一点压力都没有,就像和一位朋友说话一样。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向郝老师请教时,她也是很认真地给我解惑,所以,同学们都喜欢向郝老师请教问题。郝老师的课很轻松,因为郝老师时常会讲一些专业上的搞笑事情来活跃气氛,所以我们都很喜欢上郝老师的课。”来自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单招)131班的江海宁同学这样感觉道。
作为我校服装系的主任,郝老师有自己的一套人才培养经。她看准了学校强调以质量立校,以品质著称,走应用型本科道路的目标建设方向,与我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一道,大胆开拓服装工程与服饰设计两大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在日常教学中,她就十分注重带领学生们走出课本,走下课堂,走向市场,除却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教授基本知识,她还带领自己的学生深入周边服装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在学院支持下带着学生奔波于各地的服装设计博览会,她十分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甚至直接将“第二课堂”放在企业、服装工作室和服装卖场与时装博览会的现场,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服装工程与设计的现实脉搏。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是执教了30年服装造型设计的郝瑞闽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表示,服装工程与服饰设计是两个很具有实践性的专业,放眼周边高等院校的同类专业,专业特色是生存发展的核心。如果还走传统的以理论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路线,就会缺乏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扬长避短,接接地气,结合地区服装人才的实际要求,常熟是服装加工和销售的传统产业集聚地,服装产业文化积淀深厚,这实际上为我们服装系的两大专业提供了从设计原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加工到服装售卖几乎所有服装产业环节得天独厚的“实训室”,让学生们得以由理念、创新和成果层面上都与实践紧密联系,增强应用型技能的培育。“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兼有服装工程和服饰设计两大专业能力的融合性‘通才’就是我心目中的适合我们服装系的人才培养观。”郝教授如此说道。
郝老师还认为,不同生源的学生,他们的基础也就不同,更不用说他们的专业,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因此,郝老师针对不同专业会布置不同课程的作业,这样每个专业学生都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他们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潜力,突破自我。不同专业,不同类型,郝老师就从多方面锻炼学生,不断改善,直到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去发展自己,培养属于自己的竞争力。
因材施教 对待教学严谨缜密
在教学方面,郝老师有着她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方式,秉承着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郝老师总是提前备课,准备材料、准备工作做到位,上课时才能减少遗漏,从容面对,才能不断改革、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素养。一丝不苟的郝老师经常待在自己的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
幽默却不失威严,轻松却不失严谨。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郝老师身上有一种令人无比敬仰的东西——认真。她会为同学们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只要有一位同学没听明白,她都会耐心地重新讲一遍。有的时候一幅图需要在黑板上画很长时间,郝老师都会一点一点地画完,从没有因为繁琐而一笔带过。课余时间,她会去实验室研究新的课题。作为服装系的导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必备的素质,虽然阅历无数,经验丰富,但仍然不断地在服装教研领域探索发现。
理论课通常是学生最不情愿上的一门课。因为这门课枯燥乏味还不容易听懂。面对这个问题,郝老师采用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方式。把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通过实践将枯燥难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郝老师带着热情、带着期许迎来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采访的最后,郝瑞闽老师深深地祝福着每一位在校学生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我希望他们以后都可以成为好的服装设计师、工程师。”短短一句话,但包含了郝老师对学生的美好期望。每一位学生在她的眼里都是可爱的孩子,她不会说漂亮动听的话,但却比任何人都希望,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未来活得漂亮,活得坦荡。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她是和煦万物的阳光,是滋润大地的甘露,是芬芳甜润的空气,在郝老师身上,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教师之所以神圣,恰恰在于他们经年累月无怨无悔的付出和乐此不疲的奉献,最终用自己的坚持和汗水打磨出一块光彩夺目的美玉。(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