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艺,谈起古筝人们总不免提到一个名字:任洁。伴随她的名字出现的,还有这样一个专属于她的词:金钟、文华奖双料冠军。
其中,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而文华奖则是国内专业性质的最高规格赛事。
2005年,她成为中国首位获得双料冠军的古筝演奏者,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12年间,她成了青年演奏家、教师甚至导演,最近还成功晋级女博士。也许你总是听到她的名字,今天让我们来分享任洁舞台背后的从艺故事。
任洁-丝绸之舞
与南艺结缘24年,中学时代便首演名家作品
和大多数南京的从艺人一样,任洁从小就进入了小红花艺术团。出生于1981年的她,与古筝已经结缘30年。后来12岁到南艺附中读书,直到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经24年。
事实上,早在2005年任洁拿到文华奖、金钟奖双料冠军之前,她的古筝演奏水平就得到过专业的认可。
90年代初,还在南艺读附中的任洁时常和同学一起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到录音棚给作曲家的作品录音。作曲家临时发谱,除了对音准节奏的把控还要对指法编配、情感处理迅速作出处理,而不过十几岁任洁几乎总是能够很好地完成,让作曲家们感觉这孩子很有灵气。
后来,从在录音棚里演奏一些作品中的片段开始,不断有知名作曲家邀请她来首演自己的新作品。如《枫桥夜泊》《西域随想》《箜篌引》这些演奏级、高难度古筝曲目都是作曲家直接找到她,由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任洁来首演。
这样首演作曲家大型作品的经历,让彼时仅是南艺附中古筝专业学生的任洁对古筝作品演奏处理有了快速提高。除了她的技巧可以胜任这些作品的难度外,首演的作品没有范例可以模仿,作品的情感处理和把握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并不简单。
24岁成双料冠军,三度问鼎金钟奖
2005年,任洁刚刚考入南艺研究生,也是在她人生的第二个本命年时,迎来了她古筝事业井喷式的发展。
那一年,任洁先是参加了文化部最高艺术类赛事文华奖,并且成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以综合性艺术院校学生的身份,在一批专业音乐学院学生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拿了政府最高奖的任洁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继续挑战自己,选择参加当年的音乐赛事最高奖:金钟奖。这样的选择,在当时的媒体、老师们看来并非明智的选择,一旦没有再次问鼎冠军,任洁所需要承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幸运的是,24岁的任洁参赛的初衷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演奏实力,而不去考虑是否拿奖。对她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突破自己。
抱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她又一次在金钟奖中脱颖而出,这两个国家级专业大奖,使她被当时的媒体评为含金量最高的获奖选手。
任洁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十年间,任洁先后参加了三次中国音乐金钟奖,并且分别获得最佳伴奏奖、金奖和组合奖,成为中国首位三度问鼎金钟的演奏家。而她的身份也在10年间悄然改变,从学生、老师再到如今金钟奖的评委。再从单一乐器的演奏者,转变为尝试驾驭不同艺术门类的导演角色。
尝试跨界,挑战自己做导演
同时拿到两项大奖后,任洁开始频繁接到大型晚会和央视节目的邀约,同时也一直在进行个人独奏会巡演,截止到2016年她已经举办古筝音乐会200多场。
但同时,在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时,任洁渐渐发现有时传统的古筝曲目并不是那么适合热闹欢腾的场合,有时她独自在上面安静地演奏,连自己都觉得有些“怪怪的”。
与歌手江映蓉跨界演出
于是,她开始尝试对古筝的跨界研究和时尚表达。2005年,她应唱片公司邀请创作了一批比较时尚的古筝系列作品。并且这些年间一直尝试把古筝和不同的艺术门类进行跨界结合。
同样是在她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时,任洁的古筝事业再一次走向转折。
2016年,任洁申报的第一个国家艺术基金古筝项目《筝语诗画》正式结项,她作为项目主持人把古筝和多媒体、舞蹈、微舞剧、书画、摄影、工业设计产品、服装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探寻传统文化的创新形式,和古筝艺术的现代表达。而这场古筝跨界情景音乐会系列作品已经在中央电视播放31次之多。
2016年11月30日,她作为80后江苏籍古筝演奏家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她一同出席的代表不乏赵薇、黄渤、胡歌、莫言、毕淑敏等来自文艺各界的大腕。
同样是2016年,她还考取了东南大学的艺术学博士,开始从文献和史料等理论上对古筝的表达形式进行更深的挖掘。站在整个艺术发展史的角度上去看待古筝,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宽的视野。
后 记
对于古筝,任洁说这是她从6岁以来一直陪伴的亲人,已经深入骨髓。所以她愿意花上一生的时间去探寻和挖掘这件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乐器。探寻古筝的当代表达,寻找她与其他艺术门类对话的方式。
而南艺对于任洁来说,则是她的家园。从12岁入校至今,她在这里学习、生活与成长,又在这里执教,看着更多和她一样的孩子在这里追逐艺术。
NUA
|以艺术的名义 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扫描关注,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