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平台
序
周建忠
宇宙茫茫,紫气萦回三万里;
神州渺渺,大江奔涌五千年。
俊采星驰,河清海晏平原绿;
三川交汇,江北淮南半岛烟。
咸淡人生,书香一瓣;基业百年,鸿烈三笺。
春秋代序,日月不居;百花惊艳,风正荷妍。
莘莘学子,欲通古今之变;湛湛良师,勇驱天人之阡。
人物平台,争春万树;
生生不息,瓜瓞绵延。
四年光阴,短于弹指之间,但有这么一群人,却能把它过得热气腾腾。他们来自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三个人,三个公益团体,就像那青春之花,绚烂地绽放着。今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身上的热气腾腾。
童梦·绮梦慢织为儿童
杏林学院党委书记陆伟家在介绍学院的公益团体时,他不止一次提到一个名字——周点铭。他就是“童梦公益发展中心”的创始人,杏林学院最早进行公益活动的学生。
周点铭是杏林学院2015届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从2013年参加营销大赛萌生创建公益团队的想法,再到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其间的曲折恐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在团队起步阶段,他们的公益活动
并不只是局限于儿童这一群体,也涵盖了各个年龄层。“之所以将我们的团队定名为‘童梦公益发展中心’,是因为要打造好的公益品牌,实现它的专一性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于是专门为儿童编织梦想的公益团队在2014年正式完成注册。
作为一个学生公益团体,公益资金从何而来?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的确,以一个与社会接触还不算深入的学生身份去创办这样一个公益团体,公益资金的来源有着不小的难度。“我们团队里聚集了各个专业的同学,我们有好的点子,有好的策划,唯独就缺能将这些点子运行起来的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答案——公益营销。
与加多宝开展公益营销合作
与哇哈哈开展公益营销合作
何为公益营销?简而言之,便是他们的团队与一些企业合作,将这些企业的产品进行销售,企业再将他们销售所得的利润捐赠给他们,让他们用于公益事业。苏泊尔、加多宝、恒源祥······这些有名的大企业都曾与他们的公益团队合作,让他们的筑梦团队得以走得更远。而他们,便将公益营销的所得,用于资助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或是患病的同学。
为单亲家庭学生送去开学礼物
为了验证“公益营销”模式的可行性,周点铭曾参加了各类公益创业竞赛,并先后荣获“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铜奖、“学信杯”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二等奖、青年恒好公益创业“二十佳公益创业项目”的成绩,就这样带领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渐脱稚气,走向成熟。
绮梦慢织,如今的周点铭早已毕业离校工作,但他没有放弃他的公益梦,他为那些孩子们造的梦还在延续。
“我会一直坚持。” 这就是周点铭的热气腾腾。
青爱团·大爱传承致青春
公益在于传递,学生公益团队不会永远一枝独秀。注册于2015年的青爱团作为后来者,在学生公益上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朱家琦&陈杰
青爱团创始人之一朱家琦比“童梦”创始人周点铭小两届,圆圆的脸上总是带着充满暖意的微笑。初次见面,有着些许腼腆,却遮不住她讲起她的青爱团时,身上自信的光芒。大一的时候,她接触了当时已经大三的周点铭学长,钦佩于他在公益上的付出,也渐渐萌生投身公益的想法。
上天总是会眷顾有想法有魄力的人。经过一番筹备,青爱团于2015年正式注册完成。朱家琦和她的小伙伴们确定了两个公益方向,一个是“星儿的世界”,致力于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帮扶。在他们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来自星星的宠儿,他们愿以微薄之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美好未来;另一个是“公益日记”,通过采访一些学生组织中或者社会上一些做公益的人,在他们身上挖掘到一些比较感人的故事,利用小学的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对小学生进行宣教。
当被问及他们是如何策划组织公益活动时,朱家琦可是如数家珍。“先定一个想法,然后再整理思路看这个要怎么去做,思路定好之后,我们再去找业务主管单位,确定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口头上确定好后我们就把它落实到纸笔上,把一些详细的文字方案打出来,双方确定之后,找一些合作单位。合作都谈好之后就招募志愿者,最后再具体开展。”
与“童梦”的公益营销不同,青爱团的公益资金更多地来源于南通市的一些创投、助力计划的公益大赛,通过参赛获得奖金;或是参加众筹,将他们的项目发到腾讯的公益众筹的一些主页上,进行社会上的众筹获得。除此以外,还有一个资金来源便是由政府购买项目,或是他们从政府获取一些完整的方案,由他们去做,政府提供相关酬劳,这就相当于政府购买他们的服务。由这几条途径去筹措公益资金,青爱团得以一路畅行。
“现在我们所有志愿者都是青年,但我们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青少年,我们还想用青少年志愿者这个主题去服务一些老年人或者幼儿。我们觉得,青少年不仅应该只是受惠者,也应是一个参与者。”朱家琦在最后这样对我们说道。
从受惠者到参与者,朱家琦和她的团队一直用青春播撒和诠释爱的给予,这就是朱家琦与她的小伙伴们的热气腾腾。
情暖夕阳·夕阳照暖老人心
与“童梦”和青爱团不同,情暖夕阳这个新兴的团队将他们的焦点聚集在老年人身上,期待通过对老人物质、精神、文化、医疗等的全方位的提升,来帮助老人重拾生活的乐趣和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满足。
一个日晖颇盛的午后,我们见到了刚从班车上下来的男孩,瘦瘦的,背着个书包,眼睛里闪动着笑意,很是可爱——他就是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的大二学生刘尊斌。
一个想法的萌发,往往只在一瞬间。2015年3月,环球网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中国老龄化有两个世界第一:老龄人口数量和老龄化速度”。就是这简简单单,可能会被很多人忽略的一句话,给了刘尊斌不小的震撼。随后他在自己校区所在的启东市近
海镇的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现在农村老人有两个特点:空巢老人比例很大、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为这些爷爷奶奶做点事。
一个想法的付诸实践,所花的时间却是萌发那一瞬的数以万倍。刘尊斌和他的团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他们的“情暖夕阳”公益活动,他们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为启东市近海镇的19个村各捐赠一个阅览室,为1.7万老人每人制作一本影集,进行2-3次医疗检查和法律普及。如今他们已经在两个村开展公益体检,为其中两个村筹备的阅览室也将会三月底对老人开放。他们期待通过物质、精神、文化、医疗等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提升老人的归属感,让老人更好地融于飞速发展的社会,让更多的人关爱老人,关注农村。
在这个“老人摔倒扶不扶”几度成为讨论热点的当下,为什么这群年轻人依旧在坚持做老人公益?刘尊斌的回答很简单,“如果你真的深入农村去体验老人的生活,去坐下来跟老人聊聊,你所有的顾虑都会化为前行的动力。”在他眼里,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仍然有许许多多,他们又怎能因噎废食?
做公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与他的交谈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奔波在乡村小道上,对着老人们听不懂的方言磕磕绊绊地与他们沟通,甚至带着一个本地的同学在中间充当翻译,想方设法解决交流难题;很多老人并不识字,在他们筹资创建的阅览室里,每周都要保证有一个同学去值班,为老人读报,陪老人交流。
各地的小伙伴都在行动!
类似这样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公益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然而当看到老人们的脸上因为他们的行动而露出一丝笑容,便会觉得苦里也包含了别样的甜。
从想法到行动,一个个温暖的善举暖热了老人们的心。刘尊斌和他的团队让无限好的夕阳留得更久,让黄昏也能如白昼般绚烂。这就是他们的热气腾腾。
“他们的公益事业也是一种创业,通过这种公益创业获得资金,再将资金投入到公益中去,循环往复,最终实现自身目标。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无论日后这些年轻人是否将公益当做主要业务去发展,在这四年光阴里,他们的所得必定是超出一般的。”校学生工作处姚蓓老师如是说。
“在工作中,我们的老师注重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指导公益活动时,努力实现将学生自身的专业与公益活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并指导学生在公益服务过程中用自己的所学完成创业设计。”杏林学院党委书记陆伟家表示,“我们将以周点铭为原点,以还在成长的两个组织为翅膀,把他们整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壮大杏林学院的学生公益团队。”
三个团队,以爱心为原点,以同样的信念出发,行走在各自的公益路上。他们无疑给当今大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在这有限的四年里,他们并不是享受闲暇,而是努力将自身的专业做到学以致用。大学是一个磨砺人的地方,而不应成为一个踏上社会前的安乐乡。
他们的四年青春仿佛不会终止,一直在传递,在感染,在超越。而你,也不妨凑近他们,感受这青春燃烧之后的热气腾腾。
撰稿:顾颖慧
采访:张雪 杨镇潇 顾颖慧
图片:秦子墨
编辑:顾颖慧